意境深远
——“韦编三绝壶”的艺术魅力

2019-03-12 08:22韦光远
江苏陶瓷 2019年6期
关键词:壶把陶刻视觉效果

韦光远

(宜兴214221)

宜兴紫砂艺术起源于宋, 兴盛于明清, 流传至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从传统实用性强的粗陶工艺器皿, 逐步进化成具有观赏收藏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欧阳修有名句曰“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艺术吸收各类艺术特色,逐渐集造型、诗词、绘画、书法、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身。 这与紫砂艺术创作者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从明代赫赫有名的“供春壶”到清代时期的时大彬、陈曼生等等,无数紫砂艺术创作者用精湛的创作技法,赋予紫砂艺术不朽的艺术生命。

在众多紫砂器型中, 紫砂方器因其造型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手法和艳丽的色彩,给人一种朴实、敦厚的自然气质,深受人们喜爱。 在紫砂艺术造型中,线条是造型的第一要素,具有极强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能力,弧线给人一种活力的动感形态,曲线给人一种舒展的效果, 而垂直的线条给人一种耸立干练的感觉, 不同的线条相互组合给人一种百般变化的视觉效果。 相比紫砂圆器的柔美、圆润,紫砂方器素来给人一种挺立、明快、干练利落的印象,业内行话有“一方抵十圆”之说,可见紫砂方器较紫砂圆器制作难度为大。

紫砂方器兼具有实用价值与欣赏价值, 在整体上要求布局合理、得当。 在处理布局和主题上需要艺术构思来调整,在造型和装饰上也注重协调,要求将视觉效果的美观和触觉上的舒适、 实用上的便捷等方面兼顾。 点、线、面处理应得当有序,细部刻画更需要有全面的技巧,凸显出紫砂方器造型上的挺拔、端重、大气。 紫砂泥质的选择、成型技艺的运用、烧成温度的掌控等因素更能凸显出紫砂艺人的深厚技艺功底。

图1 韦编三绝壶

这款“韦编三绝壶”(见图1)就是一款典型的方器,壶身呈四方形,棱角分明,凸显一种简练利落之感,快面挺括,却无呆板僵直之感。 壶身棱角锋利,线条四平八稳,稳定周正,有一种浓重的历史感;该壶造型取材于展开的书卷, 壶钮造型犹如一个小型的案台,自然美观,壶盖与壶钮融为一体,与壶身造型相协调,上下呼应,有一种视觉上的统一和谐感;壶流和壶把端方严正,壶流自然,出水流畅,二者相互呼应,给人一种大气沉稳之感。 紫砂艺术作品不单单蕴含着设计美学,还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紫砂艺术作品的设计大致分为 “三点一线”,三点是壶把、壶身、壶嘴,一线是一个肢体一个灵魂,壶身是主题,壶把与壶嘴是衬托壶身,具体式样要根据壶身的主题风格,进行多方面的构思与塑造。 此壶选用原矿老紫泥,用料考究、选材精致,壶体容量恰到好处,既可满足于单人独酌,也可满足于几人闲话品茗, 凸显出紫砂艺术创作者对于紫砂用料的精准拿捏。

壶身采用陶刻装饰, 陶刻创作需要本着对艺术审美的追求,艺术情感的演绎,将陶刻作品深层的艺术内涵表达得淋漓尽致。 紫砂艺术创作者运用刻刀在壶体上创作出一幅“韦编三绝”画面,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韦编三绝壶” 主题取材自孔子读书时的故事,象征着读书治学、刻苦勤奋。 经世代相传,成为学习刻苦用功的一个典型象征,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认知当中, 也是此壶的一种精神内核,本着这个主题思路,“韦编三绝壶”展现出传统文化内在蕴含的文化意义和艺术魅力, 同时也鞭策着紫砂艺术创作者,在现代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更应该努力创造自我价值。

中华紫砂艺术传承数百年,在其发展过程中,由初始实用性强, 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独到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的中华传统手工艺品。 从文化价值来看,历代紫砂艺人在发挥自身才智,利用创作经验,将自身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解读,对日常生活的领会,以及对自然的认知等融入紫砂艺术创作之中, 使紫砂艺术作品形神兼备,引起人们的共鸣。

猜你喜欢
壶把陶刻视觉效果
论陶刻作品“逍遥游”的艺术审美以及人文内涵
浅析国画与陶刻之间的关系
——以“梅兰竹菊四君子陶板”为例
碧桃千秋 流韵四方
浅谈紫砂“龙跃神珠壶”的造型及其艺术价值
一粒珠
浅谈紫砂陶刻艺术
浅谈紫砂陶刻
商业插图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视觉效果探究
趣味多音字(十)
论《云南日报》改版改革后的版面设计及其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