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肖玲
一、创设开放性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创新欲望是一种发现和探求新知识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不仅与其知识和智慧作基础,而且与其积极情绪,特别是创新欲望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如果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歡,那么对这位老师的课就会感兴趣,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好这一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的时就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情境。老师可以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心灵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建立起自主学习的激励氛围。
二、悉心呵护学生的创新萌芽
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有新鲜的感受、独特的见解。这就是学生的创新萌芽。尽管这种见解有时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怎样爱护、培养学生的创新萌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生疑、质疑。大胆质疑是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充分体现。没有疑问的学习就像一潭平静的死水。设置疑问、唤起思维,就像投下石子激起浪花。有的教师生怕学生质疑会打乱教学思路,害怕学生提出的问题无法处理。所以不敢、不愿让学生质疑,这是没有摆正主体与主导的关系的缘故。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新”活动,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思考,掌握思考方法,主动地获得知识。因此,教师要合理安排质疑时机。一般来说,质疑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课前、课中、课后。每次质疑的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如根据课题发问,从文中的重点字、词、句、段发问;从文章的重点、难点处发问;从文章写作特点方面发问等。教师还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选用恰当的诱导方式,并相机进行调控。初读前,可用“直入式”。开课后,直接要求学生把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时的质疑特别要注意关照差生,激励中等生,让他们勇于陈述自己的疑惑和见解。细读中,运用“诱导式”。如教学《赤壁之战》,在学生弄清了曹操和东吴的兵力对比后,问学生“你现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周瑜是怎样打败曹军的?”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自己去寻求答案,兴趣浓,效果好。精读后,可用“询问式”,如“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老师有哪些地方没讲清楚,请你告诉我。”以此让学生回顾教学的过程,进行信息反馈,进行学习的再创新,促使学生的“创新萌芽”快速成长。
三、注重学法传授,强调个性化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予鱼”的学法指导,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得不到发展,更谈不上创新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个性。可由教师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再举一反三,让学生知识迁移,悟出学法。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学法指导要强调个性化,还必须通过思维训练,教会学生的思维方法,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充分发挥个性,增强创造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一种能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语文活动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那么,要开展哪些语文课外活动呢?
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名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创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读书报告会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
2.个人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独立实践能力。
3.兴趣小组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语文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探求创新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能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培养21世纪的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