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前林 刘海玉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顶层设计,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支付、投融资、储备、基础设施、双边货币互换等功能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效。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境。我国应从“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构建多方融资平台,增强人民币币值稳定性;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原油期货影响,以期货带动大宗商品计价结算”等方面采取措施,助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一带一路”;人民币国际化;新进展;新挑战;新举措
“一带一路”倡议作为当前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型区域间合作模式,为实现沿线各国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同样为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2009年,我国开展人民币跨境结算业务试点,标志着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开端。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人民币正式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以来,人民币正式成为国际交易市场上最活跃的新兴市场货币。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亦面临着金融风险较大、中国式“特里芬难题”、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度不够、人民币期货市场建设程度较低等困境。如何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破解上述困境,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将是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新进展
(一)人民币支付货币功能不断增强
随着人民币跨境业务服务的不断完善,相关改革措施的不断推进,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交易主体乐于接受和认可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使用率稳步上升,使人民币跨境支付业务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2017 年底,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总计达9.19万亿元,占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比重的22.3%,总收付金额已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二,是我国第二大国际收付货币。其中,境内地区上海、广东、北京三地的人民币跨境收付量占全国总收付量超过70%,位列全国前三名。境外与我国发生人民币跨境业务的企业超过34.9万家,发生业务往来的国家和地区较2016年均有大幅上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我国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收付总金额约1.4万亿元,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经同22个“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与8个沿线国家货币实现了直接交易。
(二)人民币投融资货币功能不断深化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进程的加快,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境外市场交易主体参与我国金融市场更加便利,人民币跨境金融交易量保持稳定地增长。我国“沪港通”、“深港通”、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G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等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机制稳步有序推进。离岸人民币市场形成了以中国香港为主,伦敦、新加坡、欧洲及东南亚地区多点开放的“点线面”分布格局。2017年,我国离岸人民币证券融资中境外人民币债券余额总计2524亿元,较2016年减少了30%。离岸市场人民币产品更趋向多元化、特色化,人民币计价的权益类投资产品也逐渐丰富。如,香港交易所人民币证券产品共129只,2017年总成交金额达116.6亿元;买卖人民币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共42只,全年总成交62.9亿元。人民币外汇市场产品呈现出多样化,其中包括即期、远期、掉期、货币掉期、无本金交割远期、期权等多种产品。
(三)人民幣储备货币功能进一步显现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标志着人民币又向国际化迈进了一大步。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大幅提升,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功能也得到了进一步显现。2017年,欧洲央行提出要增加人民币储备量。截止2018年7月,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在内的多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陆续官宣纳入人民币为外汇储备,同年有14个非洲国家央行探讨将使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可行性,现今全球共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将人民币纳入了官方“外汇储备”。截止到2017年末,境外主体持有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股票、债券、存贷款等金融资产金额总计4.29万亿元,较2016年上涨了41.3%。2017年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COFER)中,报送国所持有的人民币储备量规模为1226亿美元,较2016年末增长了318亿美元,同比上涨35%,人民币在IMF官方外汇储备币种构成中的比例占比为1.22%,较2016年末上涨0.15个百分点。
(四)双边货币合作将继续稳步开展
在现有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与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央行或货币当局加强合作,加快完善双边本币互换机制建设,发挥人民币在双边贸易、投资和维护金融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截至2017年末,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与新西兰、蒙古国、阿根廷、瑞士、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有效协议共29份,总金额达30240亿元人民币。2018年,中国和马来西亚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为1800亿元人民币/1100亿令吉; 中日续签了规模为2000亿人民币/34000亿日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规模是之前的10倍;中菲两国签署了实现两国直接货币兑换的协议; 中国和阿根廷的货币互换协议规模翻了一番,约合人民币1300万亿元;中国央行与欧洲央行的签署了规模最大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3500亿人民币/450亿欧元。可见,我国双边货币合作正稳步展开,而双边货币合作既是国家开展贸易的需要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趋势。
二、“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新挑战
(一)人民币国际化金融风险较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各国在政治体制、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截然不同,其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金融市场相关法律法规健全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为推动人民币迈向国际化带来了不同的程度的国别风险。从经济角度来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所持有的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流通性差,且国内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各国汇率制度差异较大,容易引发国际流动资金的投机活动,导致人民币汇率波动频繁、货币贬值等金融风险,不利于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从政治角度来分析,中亚和西亚地区国家时局动荡,主要有石油争夺战、恐怖分子袭击和大国的干涉等问题,对中亚和西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破坏性和不稳定性因素,使人民币承受的市场进入风险加剧,意味着人民币在这些国家中的对外投资可能会面临资金供应链中断,政府清偿能力不足等经济风险,无法保障人民币投资的安全回收。
(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阐述的是世界各国的货币都与美元直接挂钩,以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和储备货币,这就导致了美元大量流出海外市场,需要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长期的贸易逆差。但美元作为国际货币,需要保持美元币值的稳定性与坚挺性,这就要求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保持长期的贸易顺差。这两个要求相互矛盾,形成悖论。现今人民币国际化也同样陷入了“特里芬两难”问题,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人民币要承担作为国际货币的重要职能,满足沿线各个国家对于人民币的需求,我国就要发行更多的货币,这就意味着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贸易中将会出现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带来货币贬值问题,难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动摇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人民币的信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减少持有人民币的储备量。但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就需要具备币值稳定的特性,这就又必须控制人民币发行和流出境外的数量。那么,如何解决“中国式特里芬难题”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项巨大挑战。
(三)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度不够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以实现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前提。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性质是一样的,都需要拥有能广泛使用并可自由兑换的货币。货币兑换分为不可兑换、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等三个层次。早在1996年我国就实现了人民币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现阶段,我国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由于人民币国际化起步时间晚,程度低,金融市场尚未建设完善等因素阻碍了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据相关部门调查发现,境外企业使用人民币支付和结算的跨境贸易占总贸易额比重仍较低,境外受访企业对人民币计价贸易产品的认知度也较低,只有不到50%的境外企业了解主要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沿线国家大都还是使用美元作为对外计价货币,人民币难以匹敌美元的国际自由流通度。2017年,中国与沿线国家依然处于顺差的地位,对外贸易额为7.4万亿元人民币,比2016年增长了17.8%,增速高于全国外贸速度,人民币暂时还不能为沿线国家国际收支资本项目提供充足的资金储备,无法保持人民币的跨境流通和可持续的融资。
(四)人民币期货市场建设程度较低
目前,虽然我国已与全球不少国家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人民币也被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但人民币始终不能成为与美元并驾齐驱的世界货币,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人民币还没有成为以某种大宗商品为依托,被各国广泛接受和认可的计价和结算货币。简而言之,就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缺乏类似于原油对美元这样的锚定物,使美元一跃成为全球金融市场的锚定货币。中国虽为第一大原油进口国,但原油的价格依然是以美元计价和结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交易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各交易所发展程度不同,层次差异明显。“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及地区共有交易所数量达83家,其中有30个国家及地区属于既期货交易所又是证券交易所的综合市场;33个国家及地区属于只有期货或证券业务的交易所,未兼营证券或期货业务的單一市场;剩下20个国家及地区属于尚未设立交易所的空白市场。二是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不同区域拥有的交易所数量差别较大,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或区域中心地带。三是以证券交易为主,期货交易为辅。“一带一路”沿线的83家交易所中,证券交易所有45家,综合性交易所(证券及期货)18家,期货交易所20家,共有38家交易所开展期货业务,占比45.78%。为此,原油期货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服务点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一带一路”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新举措
(一)建立风险管控机制,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如上所述,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存在经济和政治等多方面差异性和不可控性,我国需要加强各项金融风险的管控措施。不仅需要应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因金融市场机制体制上不平衡、不充分所导致的市场经营风险和资本运作风险,而且还要应对因政治局面动荡所带来的无法避免的风险。为此,我国有关金融机构可以采用分散风险的预防措施。一是组建银团贷款(包括国内外金融机构或国际金融组织),共同承担风险;二是调整贷款比例和期限结构,使贷款与银行承受风险能力相适应;三是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弥补一部分问题贷款的损失。当一笔贷款被确定是问题贷款时,应首先补注资金,以帮助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度过难关,但前提是要确保安全性,补注的资金也能按期收回;其次,进行展期,对逾期贷款做出延长确定时间还款决定,以免其资金周转期限过长。最后,探寻合作,拍卖抵押物或破产清偿。
(二)构建多方融资平台,增强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
一方面,我国要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经济合作,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要求合作国家和地区使用人民币来支付和结算,并尽可能提供人民币贷款,迫使其他国家和地区储备人民币外汇,在只考虑人民币净流出的情况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我国还要积极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大型金融机构合作,搭建大型经济项目融资平台,使中国经常项目下保持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贸易顺差,继续收入美元等外汇,来保持人民币的信用和币值。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保持贸易逆差,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保持贸易顺差,两相抵消,维持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收支平衡。同时,我国筹建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也要采取积极的开放式模式,形成多边协作的金融信贷平台,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增加人民币贷款,使中国成为这些国家的“债权国”,增强人民币国际清偿能力和储备能力。以上措施都可以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以及环太平洋沿海多国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有利于减少经济贸易摩擦,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扩大人民币的外汇储备,避免货币发行过多或过少的问题,有效地维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
(三)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从国际金融发展经验来看,货币的可兑换性与国际市场金融风险成正相关。货币可兑换性程度越高,金融风险也就越大。为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要吸收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货币国际化经验,与我国的国情和现实状况相结合,坚持深化外汇体制改革,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性。在资金流出方面,逐步放开中国境内企业对境外投资的限制,支持和鼓励对境外直接投资。2017年,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直接投资144亿美元,新签承包工程合同总金额达1443亿美元,较2016年增长了14.5%。9月份,央行取消了对境外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要求,同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降至零,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资产,使更多的人民币用于投资贷款。在资金的流入方面,2017年权益资产新增流入3718亿元,同比增幅57%,债券新增2516亿元,规模是2016年的1.5倍。随着我国资本项目可兑换进度放缓,资本外流减少,人民币兑换主要国际货币汇率逐渐升值。人民币国际化是一项中长期复杂系统战略工程,要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使人民币掌握金融发展的主动权。
(四)扩大原油期货影响,以期货带动人民币国际化
主權国家货币国际化离不开大宗商品期货的国际化。2018年3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在上海正式挂牌交易,使人民币第一次参与到原油的计价过程中,也是我国商品期货国际化的第一次勇敢尝试。今后,我国应将原油期货与“一带一路”建设相结合,扩大人民币在沿线国家及地区石油贸易中的使用频率,提高沿线国家及地区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增强人民币在国际原油贸易中的地位。原油期货大宗商品的推出,为沿线国家及地区的原油企业进入我国期货市场打开了阀门,极大提高了人民币在石油期货贸易国家中的普遍接受和认可度,并通过原油贸易实现人民币从计价货币向结算货币过渡。随着原油期货上市,其他大宗商品期货同样也加入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行列之中。与原油期货相类似,铁矿石期货也开始上市挂牌交易,并引入境外交易者,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新通道。首先,铁矿石期货以计价单位进入到商品的定价过程中,再依托“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到国际实物贸易的结算过程,进而完成向世界货币职能的转变,成为各国的外汇储备货币。而原油与铁矿石作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其下游产业链覆盖面极其广阔,将有助于人民币结算扩展到整个商品交易体系中,最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EB/OL]http://www.pbc.gov.cn/huobizhengceersi/214481/ 214511/214695/3635170/index.html.
[2]亚洲银行家&中国建设银行.2018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一带一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EB/OL].http://www.ccb.com/cn/ccbtoday/news/20180525 _1527240298.html.
[3]赵子华,叶前林,何伦志.“一带一路”倡议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障碍及策略选择[J].对外经贸实务,2018(01):30-33.
[4]李明明,秦凤鸣.人民币汇率预期、人民币国际化与短期资本流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05):10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