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远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互联网+”时代的职业教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1]。如何认定线上学习的学分并纳入高职学校的学分体系是有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016年9月,教育部(2016)印发的《关于推进高等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的意见》中强调高校可“自主制定外校课程认定的种类、数量以及外校课程学分所占最高比例”“建立健全学分认定机制”等等。由此可见,教育部鼓励高校进行自主制定校外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目前高职院校针对通识课程、选修课进行线上学分认证的实践探索已不少,但是针对专业课程、必修课程的学分认定还存在很大分歧。基于中国大学慕课资源,构建合理可行的高职专业课程学分认证体系,能够促进高职混合式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其中专业(技能)课程紧密联系生产劳动的实际和社会实践,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这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因此,建设好专业课程直接关系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开始混合式教学模式,但为了保证课程的普适性,学校一般主推公选课程依托第三方在线课程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尝试。专业课程还没有深入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高职专业类课程依托网络平台开展混合教学的意义非常重大。
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被社会广泛认可,同时也是高等学校学分互认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模式。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层面和省层面都出台了相关学分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但是各学校在执行学分互认的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学分转换类型、在线课程学分占培养方案的比重等[2],学分互认的实施仍然缺乏系统性的科学标准。高职院校也在尝试学分互认体系构建,其主要工作集中在学分认定和学分转换两个方面,至于线上课程的质量如何和师资如何都无从评定;线上课程如何使用,也全凭教师以及相关的教学管理部门的经验做出决定。
2015 年4 月,教育部(2015)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提出,“将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鼓励高校开展在线学习、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的学分认定、学分转换和学习过程认定”。
学习线上课程资源已经成为混合式教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如何认证线上课程的学分并制定标准是高职专业课程学分认证工作的关键。线上课程学分认定包括本校线上课程学分认定和外校线上课程学分认定两种形式。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本行业、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等,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分制为学习混合式教学课程的学生提供了一种制度环境,为维护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有效保障。混合式教学中在线课程认定以在线课程遴选标准和在线课程学分赋值标准为抓手,有效利用在线资源,实施混合式教学。在线课程的选择首先选用学分对等的课程;其次选择与开课学校类别等级相近学校的课程(或根据专业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高一级别学校的课程);最后选择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在线课程学分赋值标准分为完全认可线上课程学分(慕课证书可抵本门课程的所有学分)和部分认可线上课程学分(慕课证书可抵本门课程的部分学分,专业类课程建议比例1:1)两种方式。
目前,可从教育部2017 年和2018 年认定的129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遴选和认定,也可以根据学生和专业的实际情况等遴选省级或本校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合专家评估、学生评价以及综合评定等方式选择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的认定类型,即完全认可学分还是部分认可学分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学分赋值。
目前高职高专院校践行的学分制改革主要涵盖三个要素:在线资源、管理者和学习者。[3]在线资源主要指在线开放课程,它是学分认证的对象,它的课程质量决定了课程是否被认证,以及可以认证多少学分。管理者一般指的是高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它是学分认证的主体,在学分认证的过程中发挥着指导、决策等作用。学习者是学生,是学分认证的利益相关者,完成在线学习并获得学分。专业课程的学分认证体系构建归根到底是进一步完善专业课程的评价体系。高职高专专业课程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更高级别的理论体系支撑,因此,引入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尤其是本科优势专业的专业课程作为评价的一部分符合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需求。
但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如何鉴定课程的质量,如何确定在线课程在学分中的占比,本科专业课程的理论体系是否适合高职高专学生,在线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取舍等等。因此,构建第三方学分认证机构是当务之急。第三方学分认证机构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不仅为高校教务部门遴选课程提供依据,而且架起在线课程和学生之间的桥梁,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课程学分认证模型构建如图1所示。
图1 专业课程学分认证模型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工贸学院)已与福建农林大学签订慕课合作协议书。福建农林大学主要负责提供优质的在线课程学习资源,即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外经贸英语函电》,保证课程质量和开放时间。工贸学院教师积极配合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对学生做好监督、管理和推动学习的工作。两校教师共建外贸函电课程教学和科研团队,共同备课并制定线下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现线上线下教授内容一体化。
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层次理论,将教学目标分为浅度学习目标和深度学习目标,浅度学习目标通过线上学习慕课完成,深度教学目标通过线下面对面学习完成。慕课教学团队与本校教师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进度,整合教学内容,满足高职学生对专业课程的需求。同时,本校教学团队针对本校学生专业学习的特点,构建线上与线下有效互动的混合式课堂,即线上课内、线上课外、线下课内、线下课外的四域课堂。线上学习是混合式教学的难点,线上学习不仅有慕课团队教师的指导、监督和考核,而且本校教师在线上课内和线上课外教学过程中通过下发学习任务单,超星平台发布慕课学习线上测验,在线讨论,在线直播等等,切实提高学生在线学习的学习效果。本校教师线上的监督和指导是保障学生线上学习成效的关键。外贸函电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流程见图2。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教学模式的主流,教学评价的机制体制也应该随之而改变。高职的学分制改革是基于学生职业需求分析,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根据混合式教学的要求,将线上学习效果真正纳入考评体系中。以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外贸函电》为例,线上慕课学习已经完全纳入学分考评体系中,并执行线上线下学分互不相抵原则,但线上、线下均可补考、重修。学分体系构成比例见表1。
表1 外贸函电课程学分构成表
1.在线课程质量参差不齐,高职专业课教师选择课程困难重重
在线开放课程都是基于名校名师效应确定的,并没有形成严格的课程标准与评估机制[4],因此一门课程应该授予多少学分完全由授课学校凭经验决定,这样就造成了广大教师对课程质量的担忧。本科院校的在线课程数量远远高于高职院校,高职专业课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的时候时常担心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匹配本科院校的在线课程,因此校际学分壁垒问题非常突出。
2.学分的认定类型以及认定权重标准模糊不清,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从现行的学分制管理体制看,大多数学校规定在线课程的学分完全可以抵选修课的学分,但是对于专业课程,并没有就在线课开放课程的学分占培养方案总学分的比例与权重做出标准,专业课程学分认定比例与权重设置的随意性较强。另外,学分制改革后,在线开放课程与教务管理系统不能融合,例如,教师评定学生的最终成绩还需要手动完成等等。
3.在线学习的成果难以有效测评,学生在线学习的可信度遭到质疑
线上学习课堂中师生处于不同学习空间,即使教师一直在线指导和监督,也无法完全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评估结果可能出现偏差。线上学习环境中,外界干扰因素较多,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与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息息相关。因此,如何保证混合式教学中线上学习的有效性受到各方面的质疑。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已经成为大势所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结合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依托国际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上学理论,线下练实操的并联式教学方式。与之相匹配的学分制改革顺应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评价更加客观、公正,但是在学分制改革实践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待各方一并解决。高职专业课程的学分认证初步体系已经构建,但是更期待权威的第三方学分认证机构全面把控学分认证的比例和权重,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