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陈必文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历史和现实情况看,与电力行业关联较多的是自然灾害这类突发事件,在此就自然灾害这类突发事件的融媒体传播进行探究。
融媒体与突发事件常常是孪生出现。对于企业来讲如何运用好融媒体在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发出声音,不仅是讲述企业故事的需要,也是防范不实信息引导舆论的需要。突发事件因其“突然”,就为融媒体的介入提供了机会,也因其突然,就对如何在融媒体舆论环境下引导好舆论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快速反应,准确传播,又能讲好故事?
夯实“三基”是安全生产中的常用要求。这一要求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下的融媒体传播也是有现实意义的。三基就是基层、基础、基本功。
一是事在基层。一切工作的落实点、落脚点在基层,突发事件的发生地也往往在基层所在地。基层离事件发生地最近,反应最快,获得新闻资源最及时,传播新闻有第一地点、第一时间的先天优势。所以抓好基层十分重要。
二是重在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础就是有没有传播力量,单位上下平时是否重视传播,有没有自己的平台,与社会媒体有没有畅通的沟通渠道,有无有效的传播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都是平时积累的结果。这个基础还包括,事件发生后队伍、设备能不能第一时间冲上去真真实实的解决实际问题。
三是贵在基本功。传播是门专业,高超的手艺来自扎实的基本功。兼职通讯员的摄影摄像技术和文字功底就是基本功。在融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通讯员,个个都是代言人。培训中就要学一些摄影摄像的技术。平时,在生活中,员工几乎都在用手机摄影摄像,但是生活影像和新闻影像的要求并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做好有意识培训。国家电网宁夏电力公司在对专兼职通讯员进行培训时就专门开设了手机影像摄制课,效果不错。突发事件发生后,员工往往比专业媒体人员更早抵达现场,更容易第一时间获取新闻资料。第一时间发回的影像很容易被社会媒体采用。在融媒体时代,基本功还不止于快速采,还在于快速编,省、地、县各级能不能快速的编辑出一条好的新媒体作品?能否快速做出一条爆款的视频?能否迅速组织起新媒体直播?能否将这些新媒体作品快速转换成传统媒体?这都是得自于平时的基本功。
这三基并不是割裂独立的,而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不在基层谈不上基础,没有基本功也谈不上基础。只有“三基”过硬并积累成素养,才能在事件突发时,快速反应,快速发声,起好传播作用。否则任何一个环节跟不上,都有可能错失传播机会。
“三动”即:滚动、互动、联动。这是新媒体环境下满足人们对信息知晓的需求,同时也是新媒体的优势所在。为了阐述明晰,这里以“8.08”九寨沟地震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的传播为例。
“8.08”九寨沟地震后国家电网公司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四川公司抓住了三个“第一时间”:第一时间安排救援人员赶赴现场,誓要为灾区点燃第一盏灯,有灯光就有温暖,就有希望。第一时间安排自己的记者与社会媒体的朋友共同奔赴现场,并建立了和社会媒体的联动关系。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出声音。随后就经历了“三动”发声实践。
一是滚动发布,持续发声。从需求的角度,抓住受众对尽快知情的需要,从供给侧角度抓住及时准确这个关键,在前期不求全面,在后期不吃独食(不只关注自己)。在地震发生后五分钟内,发布第一条消息参与传播;十分钟后,发布第一条与电力设施设备受损情况有关的微博;半小时内,发布公司抢险队伍集结准备开赴前线参与抢险的微博;一小时左右,发布经核查的权威电力设备设施受损情况。整个抗震救灾期间,官方微博“国网四川电力”滚动发布消息上百条,每一条微博都是以图文或者是视频加文字的方式发出。基本上是电力参与抗震救灾全过程的一个描述,每一个时段都会看到国家电网的人在哪里,有些什么困难,而且还展示了地震当中受灾受损的情况,以及政府和其他一些企业参与救援的情况。这让其成为社会了解电力抗震救灾的重要窗口。同时这个窗口与政府、另外31家央企的微博成为社会了解整个灾区情况和各项工作进展的大窗口。
二是协调互动,应需发声。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有一个由饥不择食到择优推送的过程。第一时间是抓快抓早,新闻“有与无”争夺中,先到单位可以争得优势。但随后将进入优与劣的比较。发布的素材来源和有效出口,来自于紧密的互动。第一是前后互动。最早进入灾区或是身处震区的生产工作人员,后方通过电话,联系震区中的员工,给他们讲如何拍照,如何录视频,尽快传回来,后方编发。第二是内外互动,公司的微博发出后很快与社会媒体形成了互动,第一条有关灾区的图片和视频消息发出后,许多还未来得及到达灾区的媒体都来联系公司,希望多发图,发视频。通过微博编发的信息,公司员工现场提供的视频和图片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和人民日报选用。三是主粉互动。四川公司重视与粉丝的互动,从粉丝的反映和要求中去及时发布信息和调整工作方向。在网友提醒下,抢险队发了一张从南线进入九寨沟灾区的手绘地图。
三是矩阵联动,密集发声。有最新最好的素材和采编,还得有好的渠道和平台。联动发声,同频共振能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第一是注重双微联动。在微博发声的同时,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挺住九寨——国家电网与你同在!》《九寨沟重要变电站复活,国家电网供区全部通电》等综合文章在朋友圈扩散,抗震救灾,新媒体作品,扩大影响力。第二是纵横联动。抗震救灾期间,官方微博“国网四川电力”注重与媒体微博以及网友的互动,公司微博发出的消息成为了上述媒体、官方微博发布抗震保电新闻的重要信息来源,成为网民了解电力救援的重要信息渠道。据统计,整个抗震救灾期间,官方微博“国网四川电力”收获转、赞、评超过10000个,单条阅读量上10万+的有15条,最多的一条阅读量达到了41.9万。通过这种矩阵传播,九寨沟地震救援抢险期间微博作品直接阅量500万以上,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传播效果显著。
无论是传统媒体时代还是新媒体时代还是融媒体时代,传播的基本规律总体没有变,突发事件下的传播在新时代也仍然要坚持这些规律。
一是讲好故事。突发事件事发突然,短小及时的报道是信息的主要传播方式。但是要在人们心中留下印象,还得有故事。故事是交流中的硬通货。在白格堰塞湖排险保电中,根据企业提供的线索,华西都市报记者采写了《金沙江畔“点灯人”挤在篝火旁听了一夜水声》。这个融媒体作品,讲了一串感人的故事,有温度、接地气,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
二是选好角度。不同的角度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也反应不同的深度。2016年南方洪水中,有媒体对安徽一养猪场6000头猪的转移历程进行报道,从一个不同的角度报道了政府的责任、社会救援的力量,同样体现出了温情与感动。在突发事件中,大场面、大数据不一定能给人们留下太深的印象,相反那些生动的个体在事件中的遭遇与转变最能打动人,也最能让事件留在历史里。
三是用好载体,艺术的表达。通过歌曲的反复传唱,人民子弟兵保家卫国的精神风貌得到很好的展现。中央电视台在国家电网藏中联网工程怒江跨越施工后播放电网员工创作的歌曲《云端上的灯塔》,以后人们每每听到那优美的旋律,就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高原上的电力天路。后者虽不是突发事件下创作的歌曲,但其效果给人以启发,值得借鉴。微电影、MV等都有很好的传播作用。它们既不同于传统的文稿那么硬,又可以转化传统文稿;它们既不同于简单新媒体作品那样易逝,又可以借用新媒体平台传播。目前在突发事件后的传播上,这方面还有很大空间。
自然类的突发事件往往都会给社会带来损失,谁都不希望灾害发生。但也有人说,任何灾难都以更大的进步来作为补偿。当这样事件不可避免的发生时,全社会都在为突发事件做着什么。作为传播者,需要及时发出声音以很好的回应社会关切,配合政府展现应急方面的工作。同时良好的传播,不仅是体现一个企业形象,也不仅是体现央企责任,更是体现国家力量、民族精神,是传递人间大爱,融媒体在突发事件正向传播中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