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质量控制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3-11 02:47陈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4期
关键词:维持性依从性血液

陈晶

维持性血液透析为目前首选对终末期肾病实施替代治疗的方法, 在挽救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限方面价值显著。但受病理因素的影响, 患者体内水钠潴留现象严重, 血容量呈超负荷状态, 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清除机体多余水分, 保持容量平衡, 体质量控制于合理水平, 增强患者生存质量。认知行为干预是通过对患者已有思维模式产生影响, 帮助其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 以改善负性情绪, 增强遵医依从, 提高医护成效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键[1,2]。本次研究针对所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重视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 效果理想,现回顾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80例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0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6~79岁, 平均年龄(41.1±13.4)岁, 平均透析时间(8.5±2.3)个月。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 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41.9±12.2)岁;平均透析时间(8.3±2.5)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3]:①具备血液透析指征, 慢性肾衰竭与WHO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②透析时间>3个月;③患者均对本次实验目的、内容知晓并理解,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听力、精神障碍者;②不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模式, 包括健康指导、心理疏导、并发症防范等。观察组采用行认知行为干预, 尤以体质量管理为重点, 具体内容如下。

1.2.1 动机干预 首先向患者讲解提高饮食控制、规律透析等遵医依从的价值, 明确不依从对机体所造成的危害;其次依据患者在透析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际情况, 并参考生活指标检测结果、相关评估量表等, 对患者依从程度予以分析;再次引导患者对医护依从与不依从所导致的利弊加以权衡,激发对错误行为纠正的动机;对患者所具问题应共同讨论,制定个体化方案, 帮助有力解决;最后可列举康复效果理想的病例, 以在榜样力量的引导下增强患者治疗信心, 提高遵医依从性。

1.2.2 信息干预 首先掌握患者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需求情况, 行必要的信息支持。如饮食控制和液体摄入标准等。其次依据患者体质量指数、尿量、营养状况、透析剂量等对每日热量、液体、蛋白质、盐的摄入量予以合理确定。如透析开展期间, 每日对患者体质量、血压进行一次测量, 控制体质量在2次透析间增加量需在原体质量的3%~5%以下;再次行饮食控制,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合理膳食计划表。其中, 钾:摄入 2.0~2.5 g/d;蛋白质:摄入1.2~1.4 g/(kg·d);磷:摄入600~1200 mg/d;钠盐:摄入量<5 g/d;脂肪:摄入量50~60 g/d;水分:需控制在尿量>500 ml/d, 同时做好维生素的补充[4]。

1.2.3 行为技巧干预 首先依据患者机体条件和实际情况采用目标设置法, 对可行的依从行为改变目标予以设定;其次针对患者液体摄入控制困难的问题可帮助制定有效措施予以积极解决, 如应用带刻度水杯饮水, 以从量方面控制;或通过咀嚼口香糖、小口慢喝等方式降低口渴引发的不适等;再次采用图片、食物模具等使患者对高盐、高钾、高磷食品有正确的认识, 依据营养状况和体质量指数对三餐适宜的食量、食谱予以制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体质量控制依从性, 依从:在透析间期通过对体质量增加量进行测定,为体质量的3%~5%;不依从:在透析间期通过对体质量增加量进行测定, 超过体质量的5%[5]。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精神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总体健康5个项目, 单项总分100分, 所获分值越高, 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质量控制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体质量控制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体质量控制依从率均高于治疗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精神健康(67.5±8.2)分、情感职能(62.5±7.3)分、躯体疼痛(61.3±6.5)分、生理机能(57.6±6.5)分、总体健康(36.1±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58.3±6.2)、(53.1±6.2)、(52.0±6.1)、(50.2±5.5)、(31.2±3.6)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s, 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精神健康 情感职能 躯体疼痛 生理机能 总体健康观察组 40 67.5±8.2a 62.5±7.3a 61.3±6.5a 57.6±6.5a 36.1±4.1a对照组 40 58.3±6.2 53.1±6.2 52.0±6.1 50.2±5.5 31.2±3.6

3 讨论

多项研究表明,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缺乏对体质量管理的认知, 除使依从性受到影响外, 且可致水钠摄入量增多,引发体质量明显增加, 故重视认知行为干预对增强患者控制体质量的依从、改善生活质量意义重大。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针对所选病例重视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 且以提高体质量的控制依从为重点[6]。首先通过动机干预, 可使患者对相关健康知识了解, 为依从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行信息干预, 可使患者获取具体的控制体质量方法, 通过明确的引导与规定,达到增强患者认知能力的目标;再次掌握认知技巧, 便宜于改善干预效果, 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周到的服务。本次研究结果示, 干预前两组体质量控制依从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体质量控制依从率均高于治疗干预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神健康(67.5±8.2)分、情感职能(62.5±7.3)分、躯体疼痛(61.3±6.5)分、生理机能(57.6±6.5)分、总体健康(36.1±4.1)分均高于对照组的 (58.3±6.2)、(53.1±6.2)、(52.0±6.1)、(50.2±5.5)、(31.2±3.6)分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行为干预, 可改善体质量控制依从性, 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维持性依从性血液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