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习娇 张宗建
摘 要:21世纪以来,国际艺术品市场日益繁荣,高价艺术品频出不穷,社会对于艺术品的需求日趋强烈。与此同时,各类艺术品的赝品、伪品层出不迭,艺术品的真伪鉴别成为艺术品真实价值体现的重要因素。文章简析了中外艺术品鉴定的基本模式,通过中西方鉴定模式的对比,试图对中国艺术品鉴定模式的新探索提出相关路径。
关键词:艺术品;鉴定模式;发展历程
1 中国传统艺术品鉴定模式
在古代中国历史的进程中,智慧的中国先人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古中国文明。如今陈列于各大博物馆的诸如古代书画、古代青铜器、古代瓷器等一系列文物艺术品作为伟大文明创造的物质载体,因其本身所具有的极高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成为展示国家文化底蕴與人类精神世界的实物遗存,也成为长久以来国人竞相珍藏的瑰宝。随着商品经济社会的发展,艺术品在人类社会中不仅展现出重要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其经济价值也愈加展现出来,经济价值的挖掘必然引发民众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但在艺术品被创造的过程中,其所被赋予的独特精神属性与艺术生产的唯一性,从侧面证明了其存世量的有限性。对艺术品经济价值的追求也催生了“造假业”的出现,鉴定在此时的重要性便开始突显出来。
中国传统的艺术品鉴定在与赝品的“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鉴定模式。中国艺术品门类众多,自古以来以书画为主的精英艺术与以瓷器、青铜器为主的工艺美术都是众多收藏家争相珍藏的对象。中国传统的鉴定模式则是围绕着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品门类展开,从而形成了目鉴与考证双重统一、框架完整的鉴定方法。以精英艺术的书画鉴定为例,传统的书画鉴定方式要求鉴定者有扎实的文史及诗文功底。历史上著名的书画鉴定家苏轼、米芾、董其昌等人皆是集收藏家、鉴定家、书画家于一身。鉴定者通过对于文史诗词及用笔用墨的分析来进行真伪辨识。书画作品相对于工艺美术品而言,其艺术表现中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得到发挥,因此对于笔墨情感的分析便是书画鉴定与工艺品鉴定的主要区别。从人的主观性上去辨识书画作品真伪是传统鉴定模式中一条重要的规则,而书画作品的鉴定在所有艺术品门类中也算得上“门槛”最高、综合素养最高的一门学问。近代著名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曾对传统书画鉴定前期整理的过程进行了简要概括:“首先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再就是考究每件作品作者的生平事迹,师承关系,早中晚年风格和时代特征,作品的主题内容和艺术表现,引首、题跋和流传著录中的诸家评价等……进而须就作者本人艺术发展的道路进行考究,并旁及流传与社会发展诸因素,阐明其演变的必然规律。惟其如此,才能赋予藏品以生命力,发挥它的社会作用。”[1]1983年6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国家文物局正式成立“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小组成员包括谢稚柳、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后又被称“七人鉴定小组”。七人鉴定小组成员均深谙传统中国书画鉴定模式,七人鉴定方法均有不同,代表了不同类型的中国传统书画鉴定方式。其中,谢稚柳主要研究书画家的笔墨风格,并以此作为鉴定依据。他对每一个书画家不同创作时期的笔墨特征都有详尽的研究,并且自身也参与到书画创作实践中,具有深厚的笔墨底蕴,所以他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对作品真伪进行鉴别。启功则擅长考证,他对文献资料和历代避讳极为熟悉,同时在碑帖鉴定方面他是七人中最具眼力的。徐邦达早年有在书画市场“摸爬滚打”的经历,且受教于吴湖帆先生,所以他在七人中是书画作品过眼数量最多的人。徐邦达十分重视文献考证和作品著录,对每位画家的作品都有一个“标准件”,并以“标准件”的风格气息进行进一步的判断。杨仁恺多采用综合和比较方法,以笔墨实践和文献考证的双重方式进行真伪鉴别。刘九庵是琉璃厂书画店出身的鉴定家,他擅长从作品局部或细微处鉴别真伪,比如落款署名和印章等,长于明清书画作品的鉴定。傅熹年是建筑学出身,他在书画鉴定中,常将各时代的建筑、器物、服饰等文化元素与书画鉴定相结合,判断作品元素是否合乎时代特征,并依此决定真伪。从以上七人鉴定小组不同的鉴定风格可以看出传统中国书画的鉴定模式在内容及类型上涉及了众多文史学科与书画实践的范畴,目鉴与考证双重结合的模式蕴含着经验与文史知识的积累,也展现出其独具魅力的一面。
相对于书画传统鉴定模式,瓷器、青铜器为主的工艺美术品鉴定模式亦有相通之处。工艺美术品的伪造历来兴盛,青铜器、玉器作为上古的礼器,颇受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其伪造之风由来已久。春秋时期的《韩非子·说林》一书中记载了“赝鼎”的故事:“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曰:‘赝也。鲁人曰:‘真也。齐曰:‘使乐正子春来,吾将听子。鲁君请乐正子春,乐正子春曰:‘胡不以其真往也?君曰:‘我爱之。答曰:‘臣亦爱臣之信。”[2]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之下,各个时代的古董商人竞相仿古作伪以牟取暴利。与此同时,唐宋之后的考古学、文献考据学及艺术品鉴定也迅速发展成熟。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鉴定方式概之有其下:首先是比较法。在对一件真伪、年代尚未鉴定的艺术品进行鉴别时,选取另外一件已知真伪和年代的艺术品作为标准器来进行比较,寻找两者在材质、造型、纹饰和制作工艺等诸方面的异同点,分析两件器物在文化元素上的联系,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做出判断,得出正确的结论。其次是综合考察法。通过对文物自身的调查、相关文献进行考证和对鉴定同类别文物一般规律的总结运用,对鉴定对象进行综合考察、分析和判断,才能达到正确鉴定的目的。由于不同种类的艺术品性质有所区别,在运用传统方法鉴定艺术品时,除上述方法外,对不同的鉴定对象还必须采用各自使用的一些具体方法,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加深对不同种类艺术品的认识。因此,传统的中国工艺美术品鉴定模式与书画鉴定相同,皆需要具有相当的文史哲基础,再加以比较、综合等方法的历练。
2 国外艺术品鉴定模式
国外艺术品鉴定模式在此主要指欧洲及美国、日本等艺术品发达地区对于艺术品鉴定模式的发展探索。相比中国传统艺术品鉴定模式,在鉴定原理上基本是相通的,如需要文史知识累积,再加上比较、文献、材质分析等方式进行辨伪。然而随着18世纪60年代西方蒸汽时代的开始,西方工业科技迅速发展并触及各个行业门类。在艺术品鉴定行业,西方社会较早地使用高科技仪器配合鉴定人员辨识艺术品的鉴定模式。科学技术严密的逻辑分析使其艺术品鉴定方法更为理性与标准,因而西方社会在艺术品鉴定程序及模式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尤其是在国家鉴定评估机构的设置更是体现了目前西方鉴定模式相比于中国传统鉴定模式更加成熟理性的一面。以美国艺术品评估体系为例,因其在目前的艺术品鉴定体系中已经有了国家范围内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估机构,所以在美国进行艺术品评估鉴定首先要找到在艺术品评估领域有着广泛经验的评估师。美国相关评估条例规定,专业评估师必须是国家评估协会的会员,评估协会对其进行资质认证及考核。美国现有的主要评估机构包括美国评估师协会、国际评估师协会、美国艺术品交易商协会等。另外,除了评估鉴定机构的成熟,国外评估师的评估标准显然更加严谨。国外艺术评估专家多具有策展人、大学教授或美术史学者的身份,常年进行艺术品研究,对艺术市场具有相当的把握。在进行艺术品鉴定时,还可以寻求估价师协会指导,协会将根据艺术品的基本情况建议进行何种渠道的鉴定。目前的主要途径有艺术家基金会,如安迪·沃霍尔基金会专门对安迪·沃霍尔的作品进行真伪识别。其次是艺术研究所,不同类别的艺术品均有专门的研究机构,这些研究机构也是艺术品真伪鉴别的重要途径。再次是专家。评估鉴定专家自身的专业素养、严格的评估鉴定方式以及评估方式的体系完整性,使美国艺术品鉴定体系更具有现代意识及公信度。另外,美国国内税务署、美国评估协会对艺术品价值评估报告中必须包含的各种信息进行了说明,这也就是国内艺术品所谓的鉴定证书,评估报告包括了艺术品基本信息、真伪信息、艺术史价值、文化背景等各种关于被鉴定艺术品相关价值的报告[3]。可靠的艺术品鉴定评估机构,完善的艺术品鉴定评估体系,使美国的收藏界秩序稳定,促进了整个艺术品市场的繁荣持久,更促进了收藏者对业界的自信,从而形成了一条良性运转的发展链条。
3 中国艺术品鉴定领域的新探索
随着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鉴定模式未曾有过的结构性矛盾与问题开始浮现,艺术收藏界亟需进行一次深层次的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鉴定模式也在受新一代赝品、伪品的冲击,传统鉴定模式也面临着技术上的调整与创新。近年来,针对这些矛盾的出现,相关机构已经开始了一些抢救性工作,如雅昌艺术网在近年为构筑公平科学的鉴定体系而进行的艺术家作品备案就迈出了结构改造的第一步。另外,在结构创新发展上,我们可以从西方鉴定模式中探索、借鉴一定的经验,如将评估和鉴定体系分道而行,鉴定机构不具有评估权,评估机构不具有鉴定权。再者,借鉴国外艺术品评估师严格的考核制度,这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鉴定模式都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对于结构性矛盾调整的问题,传统鉴定模式的技术性调整则是在新科技时代视野下需要全力探索的一大课题。诚然,传统的中国艺术品鉴定模式是以目鉴的经验与文献的考证为基础的,但目前的高像素复制品仅靠双眼恐怕已经很难做到准确无疑。正如2013年《功甫帖》真假争论事件后,陈振濂所言:“不管《功甫帖》之争今后走向如何,它应该是对当下书画文物鉴定传统旧方法的一次巨大冲击。它告诉我们:没有科学手段的证明能力,仅凭个人经验的‘目验式老做法,在今天,就有可能成为落后、平庸、信口开河、不负责任的代名詞。”[4]日前,随着考古学技术性的变革,一些考古学断代技术也开始应用到艺术品的鉴定过程中。最常用的便是放射性碳素断代,另有多用于古陶瓷断代的古地磁断代、钾-氩法断代、黑曜岩水合法断代、裂变径迹法断代,以及用于书画图章鉴定的傅立叶变换近红外拉曼光谱法等。这些最新鉴定技术的出现,势必会成为目鉴考证等传统鉴定模式的重要补充。
回归到鉴定模式这个主题上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先进仪器的运用、技术性问题的改革最终都要回归到鉴定体系的主线上。目前艺术市场、艺术品鉴定浮现的混乱性已经不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是鉴定体系链条出现脱节断层的现象。“在今天,第一是没有积淀深厚的公认的权威学者,第二是巿场利益诱惑太大令人很难坚守。”[4]不过,随着这些结构性矛盾的突出,文化部已经在近年来做出了上层建筑的结构调整,如建立文化市场司、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等措施已经开始对业界进行了调整。另外,诸如中国艺术品资产共同市场进行的艺术品全产业链模式,也是紧跟时代特色不断探索创新的新渠道。越来越多的鉴定模式新探索已经在继承中国传统鉴定模式、借鉴国外鉴定模式的过程中愈发展现出有自身特色的新的鉴定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仁恺.中国书画[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2]韩非.韩非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3]美国评估促进会评估准则委员会.美国评估准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陈振濂.《功甫帖》北京发布会实践浙大理想鉴定模式[N].杭州日报,201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