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政企三元融合”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09 11:59关锦文黄富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性技师实训

关锦文 黄富

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专业通过引企入校,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践教学场所,希望以企业产品生产的真实过程,开展生产性实训,实现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教学目标。但能做到生产与实训两不误,很好解决企业逐利与教学需要之间矛盾的并不多。东莞理工学校、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下称高训中心)与企业三方合作,通过构建学校、高训中心与企业“三元融合”管理机制,创新校政企“三车共轨”的运行机制,形成“三方评价”的约束机制,完善“协同育人”办学机制,校政企三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效解决了数控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一、校政企三元融合的管理机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理工学校一直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的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

2013年,东莞理工学校整体搬迁到东莞职教城。东莞职教城位于东莞市横沥镇,辖内有东莞理工学校、东莞技师学院和东莞市高训中心三个单位。其中东莞市高训中心是直属于市人力资源局的公共服务管理型公益性事业单位,占地200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高训中心根据东莞产业布局现状和发展趋势设置了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汽车技术和工业自动化五个实训中心,各类实训设备资产超过2亿元人民币。作为东莞市政府面向全社会开设的高技能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高训中心实行公益性的财政保障运营模式,面向社会提供高技能人才训练、技术改造、技术交流、技能培训成果及职业展示、技术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

学校抓住地外职教城的地利优势,瞄准市高训中心数控类设备总值逾1亿元,加工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基本涵盖了现代企业的数控加工设备如高速高精加工中心、多轴加工中心的资源优势,在“学校、企业”双元的基础上,加入代表政府资源的“高训中心”,依托三者的平台,通过三方合作协议明确三方责任与义务,构建了“校政企共育”的三元管理机制。具体是高训中心提供实训所需的设备、场地等生产环境,企业根据生产实际,备好各种如耗材、刀具材料,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生产性实训,实训作品亦即生产产品归企业所有。三方共同参加生产管理,高训中心工程师、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实训,建章立制,对实训过程、实训效果进行评价,共同实施数控技能人才培养。

二、“校政企三车共轨”的运行机制

学校、高训中心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退出公共实训平台的管理办法》《生产性實训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明确了企业进驻高训中心的要求,明确了生产项目的选择办法,明确了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校政企三方合作,共同沿着生产与教学的“轨道”,开展育人工作。

1.选择合适的企业是前提

什么类型的企业可以进入实训中心,学校和高训中心共同制定管理办法,框定引入企业的类型、层次。一是确保企业有较丰富的市场经验、较前沿的加工技术、较充足的资源能够服务于职业教育。二是企业必须有相当规模,生产须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产品要处于成长或成熟期,有市场生命力。三是企业的管理比较规范,无不良记录,企业主有一定的教育情怀和社会公益思想。

2.选择合适的生产性实训任务是关键

企业的生产任务多样化,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开展生产性实训,选择有针对性、示范性和迁移性的项目开展实训教学,是生产性教学实训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是针对学生职业岗位的关键技能,确定加工技术方案,选择对应的加工项目。二是在安排实训时,注意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每一个实训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加工过程,更是一个技术的示范过程。三是通过加工二至三个典型性的产品,让学生具备相应技术技能后,能有较强的复制迁移能力,形成一个对学生技术成长的整体方案。

3.双师有效指导是生产性实训的核心

如企业只顾生产,学生只是在旁观看,不能深度参与,生产性实训将会流于形式,没有效果。为此学校和高训中心明确以下规定:

一是保障学以致用。企业的生产项目必须服务于教学要求,必须能够完成实训教学,在实训过程中,始终监督着企业的生产活动。

二是保障学习节拍。在学生实训初期,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适当调节生产节拍,同时企业向学生提供加工所必需的资料如图纸、工艺卡、程序资料,学校专业教师负责学生非生产时间的教学,并进行点评和批改作业。

三是保障学问思辨。生产零件开展试制时,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加工工艺和方法,以样件为实际案例共同教授学生。对于学生在加工时碰到的问题,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专业理论与企业技师实践经验的优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既能得到理论的指导,也能获得实践经验的传授。还由企业技师梳理出生产实训中的典型案例,根据技师丰富的现场工艺经验,系统地总结案例的加工方法和工艺,形成易于传授的知识点,每周定期授课。

三、“三方评价”的约束机制

如何对实训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是生产性实训是否成功的重要条件。校政企三方制定了《生产性实训教学质量管理办法》,形成了“三方评价”的评价模式。

1.学生评教

学生在实训过程、加工过程和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各种问题,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进行答疑指导。学生定期对企业指导教师的辅导态度、指导能力等进行评价,高训中心定期公布企业指导老师综合分数排名,企业根据指导老师的综合分数排名,决定该企业指导老师辅导学生的绩效。通过比照,激励企业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2.指导教师评学

学生的实训成绩由过程性评价成绩与答辩成绩构成,纳入学生毕业学分。过程性评价主要是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记录学生的生产实习情况,根据学生生产的工件、实训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3.开展成果答辩

实训成果答辩是生产性实训的最终环节,由“三师”即专业教师、高训中心工程师和企业技师担任答辩评委。学生将自己亲自加工典型产品的体会与心得、技术分析、问题总结通过答辩汇报的形式表现出来。三方人员从每个学生的答辩中能清晰了解哪个环节是学生技能培养的薄弱之处,以期下次加以改进,促良性循环。

四、完善“协同育人”办学机制

学校、高训中心和企业三方全作,发挥了各自的优势与资源,创新了校政企合作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构建了完善的运行机制,规避了在校外实习实训中出现的“廉价劳动力使用”和“放羊式实习”,很好地解决企业追求利益与对教育公益性付出之间矛盾,增强了校政企协同育人的力度。

1.抓住校企合作的关键

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人,是否达到培养目的。本项目由高训中心提供实训平台,引入企业资源,校政共同制定企业准入门槛,把合适企业的生产任务搬入高训中心,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性项目实训,生产性实训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完全对接,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本项目解决了企业追逐利润与学校公益性人才培养、企业产品单一与学校教学多样的矛盾,探索生產性实训长效运行机制和岗位技能培养的有效模式,约束与激励企业持久有效地对学生投入培养指导,学生在系统的生产实训项目中,培养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达到培养人的目的;本项目中,学生在实训创造一定的社会自我价值,在精神与物质的共同激励下,学生参与实训的兴趣与积极性得以高涨与持久,高训中心的公共资源得以充分利用,企业主动投入职业教育,教师得以学习专业技能,学生得以培养岗位技能,熟悉企业环境与管理,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2.抓准工学结合的核心

工学结合的核心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本项目一是车间、教室结合。车间既是上理论课的课室,更是上实操课的场所。学生既完成专业理论学习,以在企业完成专业技能的提高。二是学生和学徒身份结合。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生产者,集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三是教师和师傅结合。一般学校的数控专业教师基本都是毕业后直接走向教师岗位的,没有接触过生产一线,缺乏实践经验与专业技能,工作方式和企业不一致,难适应生产性实训教学的改革。高训中心工程师和企业技师在生产和实习中,既是教师又是实训指导师傅,有效克服了学校数控专业教师的不足。四是作品和产品结合。学生在生产实习中要求完成的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在校期间就能进行实际生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五是教学和生产结合。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达到在教学中生产,在生产中教学的目的。提高了教学和生产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有效性。

3.抓牢产教融合的成果

产教融合要出成果,关键还在提炼。学校教师和企业技师在实际生产中,接到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解构、重构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更新核心课程学习领域,修订课程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开发《数控加工与编程》《Mastercam编程技术》等项目式教材5本并公开出版,完善了本校承担的省重点教科研课题《基于工作过程导向东莞中职数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生为企业生产产品,创造了社会价值,有一定的收入,提高了积极性,加深了对职业岗位的认同感,更重要的是通过真正培养了岗位工作能力。经过生产性实训的学生在近两年省中职技能竞赛中,表现比以往学生胜出一筹,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参加生产性实训的毕业生很快就能胜任企业的技能岗位,有近一半学生被企业高薪挽留,作为核心骨干培养对象。

专业教师在生产性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深入学习专业技术,除了给学生带回最新的技术与技能,同时实际项目开发能力大为提升,专业教师团队开发的精密双色注塑机获国家专利1项。企业的技师也从专业老师身上学到一定的教学方法,优秀企业技师者将聘为兼职教师,把现场工艺带到课堂。在实训中搭建了教师和企业技师交流的平台,在实训中相互学习,促进二者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团队。

“学校、高训中心与企业共育”三元融合的项目,由政府主导的高训中心提供公益性平台,通过制度对合作各方利益主体的地位、责任、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性的规定,对各利益主体在合作中的动机和行为进行了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有力地推动了校政企合作由自发向自觉的转变,达到既讲经济效益,也兼顾社会效益,整合了社会资源,创新了生产性实训模式,为职业教育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探索了一条新的路子。

参考文献:

姜大源.德国职教课程方案[J].职教论坛,2002(8).

猜你喜欢
生产性技师实训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空中杂技师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结构亟需优化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开封技师学院:主持召开河南首届技工院校职业素养教材建设研讨会
产业集聚对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的影响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发展
我相信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