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龙
在我国日益壮大的新时代中,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就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落实教育管办评分离,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教育供给侧改革中最主要的领域之一即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其最大的潜力在于职业教育领域。《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是新一届党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的第一个教育文件,这标志着教师队伍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战略地位正在深入落实,预示着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基础工程,体育更是基础中的关键。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还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领域的专门表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首次会议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这些内容具有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此外,还有《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2017-2020年)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以及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财政厅联合发文的关于开展广东省2018年强师工程省级培训项目等相关通知文件所提及的要求和举措,均彰显了国家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决心和信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紧迫任务,既要让广大教师有岗位幸福感、事业成就感、社会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又要让广大教师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纵观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以及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及相关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相关精神要求,也明确映射着强化学生体质已是体育教师的重任之一。强教必先强师,教师的素质、能力与观念是决定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他们的专业素养及专业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技术学习,还对学校课程内容、专业类别甚至是办学方向的改革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完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体育重点工作之一,优化体育教师的结构、观念和业务能力,不断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水平,更是学校发展、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因此,将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及增强学生体质联系在一起,意味着体育教师肩上的担子更繁重、更为关键也更具历史使命感,必须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学习前沿知识理论技术,通过继续教育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与时俱进、使专业能力更进一步提升,这些都是促使体育教师必须面临选择和考究的重要一环。
总体而言,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关乎着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促使国家全民健康的基石,少年强则国家强。而目前在院校、资金、目标及规划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比较低迷的,部分学校更是严重缺失,这在当前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也是顺应社会科学发展规律所必然的。因此,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发挥市场主体对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落实好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放、管、服,认识上要以终身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为基础,以个体成长和继续教育为阶段,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开放教育体系中进行系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据不同院校层次、不同类别体育教师队伍的实际需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丰富教育形态,突破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及专业发展存在的惯性思维误区,以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的核心保障,从目前教师分布情况看,中青年教师数量占据主流,最需要接受培训的也正是这批中青年教师队伍。但在现行教育政策下,职业院校与普通本科高校的地位、发展差距较大。除受政策、社会、政府、机构等客观因素影响外,其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专业结构存在差异、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普遍较高及其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资源上更具优势等特征,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在这些方面则处于弱势。
表1显示,从调研的广州六所职业院校(中职学校三所、高职院校三所)共52名体育教师分析,男性教师数占比超过80%,女性教师甚少;高级职称教师仅占17%,中级职称教师比重最大,约67%;学历普遍为大学本科,研究生硕士以上学历教师较少,学历有待提高;教师年龄普遍集中在36-45岁间,中年教师相较青年教师缺乏冲劲、活力,学校需吸收和培养更多的青年教师以补充专业梯队。
表2显示,不少教师对体育专业不同领域内容的掌握不全面,其中仅对运动技术理论领域知识最为精通,熟悉人数41人,占比近80%;对运动人体科学领域知识和体育人文社会学科领域知识最为薄弱,熟悉人数合计28人,占比仅达27%,急需接受相关领域培训以补全专业水平;对体育应用学科知识认知程度较均衡。简而言之,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关乎教师理论实践水平的全面与否,对教师个人发展和对学生的教育质量都极具重要现实意义。
纵观我国新时代教育供给侧改革政策与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相互关系,结合调研情况及前人研究结论,影响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因素主要归集为以下几点。
一是受教育政策制度影響。首先,中高职院校在自身所处的高等教育(或义务教育)领域环境中处于弱势地位。目前,众多高端、前沿的学术技能进修培训项目所针对的学员很大程度上都是面向211、985或是普通本科院校教师,受院校层次级别或专业限制,很多职业院校体育教师压根就没有资格和途径参加课程,这导致极大部分想获得优质进修资源的教师错失机会。同时,诸多省级、国家级培训(省培、国培)项目因面向范围广、培训师资及场地设备受限,划分给每所职业院校的学员报名参训人数总额可能仅有数人,其名额极其有限,这也导致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意愿强烈的浩荡大军也因客观因素被拒之门外。其次,受侧重科研而非教学技能水平为先的教师评价和职称制度影响。不少院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优评先和职称晋升机制等项目的做法都较为特殊,盲目地倡导跟随旧政策大风向,将众多教学方法优秀、经验丰富的教师、教练员因科研论文课题等方面材料不足而衡量其为考核不及格、错失评优评先资格及职称申报无门。这些其实都是导致优秀体育教师、教练员“难产”的措施。再者,缺少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激励机制。目前,在学校体育教师范畴内所推行的激励机制几乎是空白的,政策对这方面的参考性和指导性不足,职业院校也无从参照执行。
二是学校自身因素的限制。受约束于学校的办学定位或发展目标,导致自主激励发展的机制缺失或不足。目前很多院校基本都是倡导“职业技能为先”的理念,重点推行本校专业特色项目建设、举办技能大赛、扩大招生宣传、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都扎堆在这方面做工作,根本无暇顾及甚至无余留资金支持体育教师的发展,对体育教师相对忽视。
三是体育教师受限于自身因素。首先是个人发展意愿不强。不少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是杂科、非文化科在地位上更显卑微,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抱着“不惹事,不作为”的心态,净想着在校外挣外快做生意。其次是自身知识层面结构不合理。体育教师对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相对较为薄弱,其既有的知识储备状况对其专业发展也有所影响。此外,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也较为狭窄。
(一)明确教育供给侧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与意义
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举措的号召和影响下,职业院校的改革必将带来革新,体育教师的发展必然会迎来大变革,此时每个体育教师应清晰地认识到政策的促进和制约关系,同时也要意识到在良好的形势下不追求进步也必将会被单位或社会淘汰、磨灭,身价大跌。因此,应坚定对体育教育事业的追求、对体育教师自身职业的价值取向并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在顺势或逆境中不断前进。
(二)健全体育教师评价、嘉奖等激励机制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体育教师的评价和激励体系,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师职业成就感,乃至与其各类身份标识挂钩更加深入,让广大体育教师更乐于付出、勇于奉献、劳有所得、业有所成,从根源上激发教师工作主动性。
(三)引导学校专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拓宽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质健康工作的通知》等与体质、体育相关的政策文件的影响下,各级学校应当更加重视学生体质工作与体育工作,关注力度及体育专业地位较前期应有显著提高,学校应抓好形势政策机遇,为更多需提高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体育工作者给予深造机会,设置多元化的、针对体育教师的强师途径,进一步拓宽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做好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建设,以此也可作为宣传学校、打造形象的发展大计,以适应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要求。
(四)完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养途径
教育和体育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力度为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继续教育进修培训提供更为完善的路径及保障,让每一名体育教师都能享有“人人能争取,人人有机会”的待遇,建立系统的体育教师培训制度,引导学校从体育教师入校起即制定相关参训辅导方案,让他们在学习、付出的同时,也能收获对其自身专业发展有更深远意义的勋章。
(五)创办高层级学术交流平台,提高优秀体育教师的地位与影响力
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应为更多的一线体育工作者协力创设高层级的体育学术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活动帮助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同时将体育教师的评价和成长体系与各层级体育产业、平台相关联,打造真正属于体育教师展现风采、发挥作用的舞台。
(六)对长期从事体育教科研事业并具有一定贡献的体育工作者,给予相应的优待政策
全国各地体育工作者甚多,但真正能热爱体育事业、长期坚守岗位且有一定贡献的体育工作者较少,这批体育工作者可谓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主心骨、顶梁柱,也是较有资质与话语权的技术顾问,应当制定相应优待措施,诸如子女免费或优先获得优质教育培训、学习机会等,获得优先选录重点学校,甚至是子女高考可适当加分等此类措施,让体育教师消除顾虑,更有底气和拼劲,放手拼搏,为体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七)通过校企合作、主持公益慈善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带动健全教师专业发展渠道及模式
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可通过形式多样的联合培养方式(如校企合作、选派教师参加各级行政部门、协会、机构举办的各类管理、交流、培养活动),创新教师个人发展的途径和模式。
(八)切实改善体育教师有关福利待遇
目前,不少职业院校体育教师的平行课时课酬、运动服补贴、高温补贴、进修培训差旅补贴等均未有效落实到位,反倒通过单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应得的部分划分奖励到其他专业课、文化课或行政教师,相对于体育教师显得较不公平,对其内心世界可能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除了将各类硬性补贴项目落到实处外,还可在绩效工资方案中融入更多的能提升体育教师收入空间的项目,适当提高考核标准和要求,让体育教师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增强信心,更有追求和拼劲。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体系是科技强国之根。国家教育是基础工程,体育教育更是基础中的关键。体育教师所肩负的责任是重大的,是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强国兴国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任务更为紧迫,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的进一步重点支持,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只有在把好政策改革风向基础上,进一步妥善解决根本问题,方能切实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育和壮大祖国的未来,更好地响应落实国家发展大计,谱写建设教育强国时代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