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山缠花艺术特征的再生设计研究

2019-03-09 04:39张思雨江南大学2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4期
关键词:英山中式工艺

张思雨 朱 华 (江南大学 214000)

一、英山缠花的发展现状

缠花在湖北英山县的民间手工艺,起源于北宋,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在2011年被列入了湖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缠花工艺师以铁丝和纸型作为坯架,再以多色的丝线均匀细致的缠绕,创作出动物、植物等工艺作品。并且被誉为了立体的绣花和立体的工笔画。

但是,英山缠花面临青黄不接,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一方面,英山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信息比较闭塞,且缠花的的技艺主要传承方式也是传统的以师带徒、家族传承。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知识,缠花手工艺的的发展阻滞不前。

另一方面,因其纯手工制作的特性,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这使其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的塑料花和工业压花等代替品面前不堪一击,逐渐被取代。因此,深入挖掘英山缠花的艺术特色并做出改良性的探索迫在眉睫。

二、创新设计理念的引入

新中式的设计理念源于室内设计领域又因设计审美的相通性在其它设计领域相继渗透,得到广泛的认可,它的主要定义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全新解释,在对传统文化掌握的前提下实现当代的设计。1而英山缠花是一定时期内英山历史观念与艺术流变的物化产物2,包含了深刻的民俗文化底蕴,极具地域文化色彩,是英山地区人民物质与文化的艺术结晶,因此在新中式的设计方法的指导下进行改良性的探索无疑是可行的。

1.色彩与肌理创新设计

早期的缠花主要运用于吉庆场合,尤其在婚嫁礼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缠花的颜色为了呈现出吉祥和喜气通常采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相对明艳,这是由早期缠花的传统使用环境决定的。却与现代人明度和饱和度较低的颜色取向相悖。但是,早期英山缠花中采用二至三种邻近色进行颜色的渲染调和的技法无疑又与现代的色彩理念相通。也与新中式的设计理念强调“以和为美”相吻合,举一二反三,可以通过邻近色的平衡、互补色的对比、中性色的调和等形式美法则的应用来达到缠花用色的“和”呈现出缠花作品新的“美”。图1是当代缠花工艺陈惠美创作的胸针,通过控制不同的颜色的分布、大小和来控制整体的节奏,促使整体“有韵律的生长”,构成一篇恬静唯美的花园序章。

从缠花的肌理上来看,掌握了独特的缠绕技法的的匠人手下的缠花作品平整、光滑、拥有丝绸般的光泽感,而这种丝绸感也奠定了缠花华丽的调性。而现代人的审美越发个性化,单一的华丽的调性受众也会相对单一,因此,在缠花新旧交替之际,能否通过改变线材呈现出不同的质感,通过不同的质感来“调和”缠花本身华丽的属性,丰富缠花的感官体验,呈现出不一样的“美”便成为了研究过程中的一个方向。图2是在本文研究过程对不同的线材质感和肌理进行的初步尝试,由图可见,文化线的结构特性在缠绕过程中带来了除光泽感之外的丰富的层次感,却也限制了文化线能适应的叶片的大小,小的叶片因不能充分承载结构变化而略显粗糙。东京线虽然少了一份光泽,却增加了一份温和。而色蒽粉彩线和金蒽线则丰富了缠花的光泽变化,丰富了视觉感受。从整体上来看,渐变色的最终呈现效果还与缠花叶片大小息息相关。可见,使用不同的线材就像赋予了缠花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有助于工艺师的创作表达和适应不同的市场需求,但是线材的选取、组合使用远比实验复杂,还需继往开来的缠花工艺师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材料组合创新设计

缠花的原材料主要是200~300克白卡纸、28号细铁丝和彩色丝线,整体的可塑性较强,但是其劣势在于材料本身偏“纤细薄弱”,不免将缠花作品限制在了“小巧”的框架范围里。因此,与现代材料的结合成了大势所趋。但是现代材料缠花的传统材料在质和量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对立性,而新中式的设计思想中“中和为美”讲的是具有相对对立性质的物质在通过对量的权衡与折中,对质的融合与交汇之后取得的对度的把控。因此,可以通过把握现在材料与原始材料之间的“量”和“质”来对整体的“度”进行把控。图3是开展缠花教学实践的创新产出,图中,学生首次将金属圆环的现代工业化的特质和手工缠绕的叶片中包含的人文属性创造性地结合,迸发出了传统手工艺和现代文明相碰撞的火花。使得缠花展现出了现代审美的新的特征,也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3.外观造型创新设计

传统缠花的大部分还受限于它的用途,在造型的设计上以维持传统为主。而缠花的造型能力远不止此,如果能扎根其“蛰伏的艺术性”,在掌握传统造型的规律和保留传统文化精髓的前提下,从高低两端入手,拓展新的用途,植入新的领域,根据时代的要求对造型进行再设计,缠花的增值空间将再度被打开。

(1)阳春白雪:立体的工笔画

缠花工艺以纯手工为主,做工精致,产量不多,具有与工业产品的冷漠相对的高情感特征3。但是,从技术的角度上来看,单个的缠花造型从花鸟到鱼虫均能得到生动形象、精致细腻得呈现,只是在整体造型的组合中大部分的缠花作品缺乏艺术化的整体造型设计的观念。新中式中情景交融的设计理念强调情境交融和虚实相生,其中,作品的形式应当被赋予生命并且与自身的情感合二为一。图4是当代缠花工艺大师对这样“情景交融”做出的探索,作品名为“蝶恋花”,整体“画面”均采用了红色,以左上角单独的蝶与右下角的花簇既构成了视觉上的平衡,又营造出了唯美的意境,突破了传统缠花的一贯印象,不仅展示了传统缠花的精髓,又通过这样的“画面”将传统缠花上升到了一定的艺术的高度,为缠花走向艺术化、精品化开辟了道路。

(2)下里巴人

缠花艺术不仅是高雅的,也是亲民的。从历史根源来看,英山缠花工艺源自明末清初的簪花工艺。而在流入英山之后,在“庶民文化”的范围内进行着发展,因此,缠花在大众化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是在造型上落后于现代审美,并且在应用领域上没有得到充分地拓展。而传统缠花运用的材料具有高包容性以及载体的高适应性,因此,可以通过提取缠花的特征元素——唇形零,制成耳饰、发夹、贺卡、书签、装饰画等

三、总结

传统英山缠花的创新设计价值在于使缠花在现代环境下重新绽放并永葆生机。英山缠花工艺中饱含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通过研究缠花工艺,可以唤起人们对缠花工艺之美的记忆。而立足于缠花艺术特征,以系统化的设计思维,通对缠花工艺的艺术特征分析总结,提取缠花工艺的精髓缠并在新中式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从色彩、肌理、材料组合到外观造型的各个部分融入现代设计意识进行变革是促使缠花工艺本土化、时尚化、国际化,在现代重现绽放的重要步骤。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传统缠花工艺的现代价值仍需要不断地挖掘。

图1:陈惠美缠花胸针图2:线材实验图3:学生实践作品图4:陈惠美《蝶恋花》

注释:

1.刘琪.《新中式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应用》[J].《装饰》,p.101,2015.

2.吴艺丁.《闽南春仔花的传承与开发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1-54.

3.吴振韩.《现代设计发展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手工艺保护》[J].《广西民族研究,2014.6:113-122.

猜你喜欢
英山中式工艺
LNG加气站工艺危害分析
新中式家具:回归内心的宁静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大型船舶T型材焊接工艺试验及工艺再造
再游英山桃花溪
最美中式酒店,你去过几个?
英山茶园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英山云雾 高山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