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国时期万县海关档案》的出版价值

2019-03-08 13:10李浩强
丝路视野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民国时期

李浩强

摘要:本档案详细记载了1915-1947年万县海关从筹备、成立到撤销的历史全貌,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完整反映整个地方海关档案全貌的档案史料汇编,对于中国近代经济研究、民国史研究以及抗日战争史研究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大三峡地区近代历史研究来说,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史料价值。

关键词:民国时期 万县海关 海关档案 出版价值

万县海关档案是1915-1947年万县海关从筹备、成立到撤销,海关运转期间所自然形成的公函、半公函、密函、启事笺、军事情报、政治情报、经济情报、日常汇报、通告、布告、财务报表、统计表、水文记录、通代电、密电、人员名录、私人信件、手稿、照片、测绘图、剪报等文件资料,可以说万县的海关档案资料是极其丰富而有整理、研究价值的。原始档案藏于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所属万县海关档案全宗共计526卷,经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整理后,共约4.7万份,约16万页。该档案将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于近期出版。

一、万县海关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万县海关

长江是中国最大的内河航道,在民国时期,长江更是中国政治文化的核心流域。辛亥革命的根据地武昌、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重庆,这三个影响民国历史的重要城市分别占据了长江的上、中、下游。作为中国历来的水路交通要道,长江是深入中国内地最重要的航道,长江沿岸的港口,既然是内地货物的主要集散地,也就成为列强势所必争的重要经略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天津条约》《烟台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外国商人获取了长江通商、外国船只进入长江中下游及上游航行的特权,沿岸一些重要城市陆续被辟为通商口岸,设关收税。重庆海关、万县海关就是在此背景下设立的。

万县(现为重庆市万州区)居于长江上游,扼长江三峡,是长江十大深水良港,享有“万川毕汇,万商云集”的美誉。作为通往中国西南的水、陆交通的重要通道,万县是川东、鄂西、陕南、黔东、湘西的重要物资集散地,是原四川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近代以来更是地区性的经济中心。

1902年9月5日,《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将万县列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内陆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以“万商云集”而闻名,发展成为原四川第三大城市,与成都、重慶相当,合称“成渝万”。

1915年开始,总税务司署筹备设立万县海关。

1917年3月,重庆海关万县分关设立,自此,万县成为原四川第二个货物直接报关出口的通商口岸。

万县海关设立之初,一直以重庆分关的身份存在,其最高负责人由重庆税务司兼任。但万县海关管辖的范围较广,忠县、云阳、巴东、奉节等处支关关卡都受其管辖,后来升格之后,更辖有湖北沙市、枝城、宜都和鄂西部分关卡。

万县海关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全国400余处内地关卡一起被撤销,其档案记载最迟至1947年。

(二)万县海关档案

外籍海关税务司制度下的海关,是一个非常高效而先进的文官系统,从体质上就非常热衷于对档案材料的收藏和管理。海关系统在总税务司的领导下,层层文件上传下达,分成各种保密等级,形成了海量的官函、半官函、密函、密电、通令等文件。

处理税务工作并形成报表是海关的基本业务,这些报表按日、按旬、按月、按季度、按年、按十年等成规律地有序记载。同时,在英国总税务司的领导下,海关还非常重视对于各地军政和经济情况的资料收集,因此可以认为海关也有极强的情报收集功能。这些情报从各个地区持续不间断地往总署汇总,形成了稳定的情报收集制度。在税收业务之外,各地海关往往兼理邮政、航政、气象水文观测、港务、检疫、缉私等业务。而所有的业务都会形成比较系统的档案记载。海关还非常注重自身档案的出版,有着整理出版自身贸易报表等文件的传统。由于历任海关总税务司都是英国人(最后一任是美国人),海关档案的绝大部分文件都是英文。

本档案采编自重庆市万州区档案馆所藏万县海关档案全宗。万县海关在抗战期间辖重庆以东长江沿岸丰都、忠县、云阳、万县、奉节、巫山等重要岸口,在抗战后期并接收了原宜昌、沙市两总关的松滋、宜都、来凤、巴东、三斗坪、秭归、长阳、枝江等支关卡所。本档案记录1915-1947年间万县海关事务以及以万县为中心的周边地域贸易、地理、航运、文教、军阀势力等情况,同时对于云贵川渝地区的战时民生经济、军事、外交、交通、地方政策和社会舆论等方面有相当程度的反映。

从档案的文件性质来看,主要有通令、机要通令、半官函、官函、备忘录、通告、密电、报告、报表、簿册、单据等。其中以往来函件和事务报告的史料价值尤为突出,包括:重庆关税务司与海关总税务司往来半官函,重庆关税务司与万县关税务司往来半官函,重庆关税务司与各支关税务司或主任往来函件;万县关税务司与海关总税务司往来函件,万县关与各支关主任往来函件;重庆关及万县关的业务报告、贸易报告、大事月报等等。

档案广泛涉及重庆海关与国民政府财政部、海关总税务司署的来往函件;海关的规章制度与人事管理文件;重庆海关与万县海关组织机构的设置、发展情况;各方有关业务工作的代电、通令、报告;征税、免税暂行办法,洋货品目税率及所属分货清单;进出口货物管制检查、纳税、验放、运输的规定、办法、条例;进出口贸易统计,年度报告,各种报表、账目、会计文件等;水陆交通统一检查条例,陪都船舶货物限制起卸通令,邮包邮件统一检查纳税、防止走私的有关文件;稽查走私的案件与文件;海关总税务司梅乐和的施政自述,私人来往信件,各种海关出版物等等。除以上外,万县海关还按月编写了川东北一带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大事记,其中对万县“九五”惨案、1921年“神兵”攻入万县县城事件、中共地下党及川鄂湘红军的活动等记述甚详,另外还有连续三十年逐日观测与报告的万县长江水位记录、船舶动态等,这些文献史料也包含在本档案中。另外,对于该地区的气象监测、水利、航运技术,党政军情监测、战争动员,农商贸易、金融银行、货物集散,地方文化教育、风物民情舆论等都有较为细致的记载。

本档案的出版方式为:一是从这约16万页档案中遴选出有价值的档案约13万页,通过影印的形式予以整理出版;二是精选出有突出价值的机要文件、密函、情报文件等,做精翻,并将翻译文字附在影印件后,以便于读者对照查阅;三是编写专题概述、内容提要、关键词释义表及大事记年表等约500万字。

二、万县海关档案出版的重要性

(一)海关历史档案是近代历史文献中的瑰宝

中国近代海关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逐步建立,到清末和民国初年达到鼎盛期时获得“国际官厅”般的外交影响力和“国中之国”的巨大财权,抗战爆发期间分割瓦解,最终于抗战胜利后迅速式微。这一复杂组织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中国与列强争夺国家主权的博弈过程,由此促生了当时世界上无论主权国家还是殖民地国家等不曾有过的独特海关形态,与近代中国的坎坷命运息息相关,是研究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思想文化、邮政和航运等方面历史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甚至应该作为其中许多方面专史的研究主线。由于海关档案保存完整、数量极大、内容涉及广泛且大部分档案价值都没有得到挖掘甚至沒有得到整理,海关档案被历史学者公认为是一座近代史史料的超级富矿。

(二)抗战时期的海关和各地方海关是当前海关史研究的主要方向

万县海关筹备设立于1915年,至1947年以后撤销。与沿海沿江其他重要海关一样,万县海关的触角深入万县关区十余个区县,直接促成了万县的近商业化崛起。其历史档案是研究下川东、大三峡地区近代历史最完整、最系统、最重要的文献,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方面,战时万县海关作为重庆海关的主要分关,承担了大后方海关的主要业务,其档案有着不可替代的突出史料价值。万县海关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成为长江航运的桥头堡,管辖范围包括了重庆至宜昌的大三峡地区,并接收了湖北部分海关,对战时的经济、交通、军事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三、万县海关档案的出版价值

中国西南地区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从军事和经济两方面来看,其战略地位都极为突出。对于交通不便的西南地区来说,长江是唯一的交通要道,是经济民生的主动脉。清末以来,长江沿岸的重要城市无不开埠通商,经历了典型的以海关贸易为核心的商业化发展进程,海关的兴衰与城市、地方的兴衰息息相关,万县正是其中之一。因此,万县海关档案有着非常突出的史料研究价值。

一方面,它记录了民国时期中国西南以长江航运为核心的经济争夺,在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土匪横行、地方起义的复杂政治环境下,这场争夺战伴随着以民生公司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势力的崛起,也伴随着西南人民抵抗帝国主义战火的英勇抗争,期间发生了以英军炮轰万县城之“九五”惨案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发生了许多导致峡江人民生活剧变的被淹没在档案中的其他历史事件。其档案记录范围远远超出了海关的日常关务,对以万县为核心的周边地区的政治、军事、民生、商业等一应事务做了完整、连续而翔实的纪录,说它是一部完整的缩微的中国近代开埠史也不为过。

另一方面,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陪都重庆的前哨,由于时代际遇的特殊性,万县被至于两军对垒的水深火热之中,在生民涂炭、国家危亡的境况下,仍担任着维持一方地域政治安宁,并为大后方稳固交通运输通道的重任。万县海关档案的详细记载远远超越了地域性史料价值的限制,而成为抗战时期风云变幻的一个缩影,能够补全目前民国时期史料对于大后方抗战情形记载的许多空白。

同时,作为川东历史上重要的长江港口和近代中国内地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万州的历史见证了中国西南地区从落后原始的山地经济,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实现现代工商业繁荣的全过程。《民国时期万县海关档案》对这一过程中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势力入侵所引发的我国社会全方位的深切变化有着直接的完整的纪录。这种深切变化从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近代历史来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对于当代所进行的西部地区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及其所可能引发的后果、需要支付的代价的研究考量,更有着重要的比较借鉴意义。由于万县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在目前国内所进行的长江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重新开关的万州海关占有重要的区域性地位,研究万县海关历史对于今天的长江上游的建设有着积极的现实需要。

本档案是进行重庆地区近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文献(万县海关时间横跨民国近30年,对万县周边地区的变迁有持续完整的记录);是民国时期大三峡地区重要的历史文献(万县海关档案的内容远远超出了贸易范畴,对该地区情况的反映从军阀、匪患到灾情、风俗,从航运、外贸到水文、山货,几乎无所不包);是重庆抗战文献中未涉及的重要板块(抗战期间万县海关的管辖范围从重庆以东,顺江而下直至湖北宜昌、沙市,它的业务与沦陷区相对接,也在最前方遭受了日方第一时间的军事打击,其收入极大地支撑着战时重庆政府的财政,对抗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后续开启重庆海关历史档案的整理提供前期经验和研究基础(万县海关与重庆海关有极多业务重叠,反应在档案上,万县海关档案也包含了重庆海关档案的大量内容,相对数量接近100万页的重庆海关档案来说,万县海关档案的整理难度要相对低一些)。因此,本档案具有很强的文献整理、保护、出版、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中学教育研究述评
浅谈民国时期中国画发展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出版域外翻译文学之探析
民国时期二胡音乐研究
从民国社会环境看文官考试制度的产生
民国时期新蔡的圩寨
民国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当代启示
民国时期媒体问题应急管理的特点
浅析民国时期“宛西自治”的历史背景
近代中英直接涉及西藏事务高级官员之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