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逃不过“真香定律”,初音姐姐在读完主持人王芳老师的《穿过历史线,吃透小古文》后,爱上了国学!以前,初音姐姐可是最害怕古文了,“之乎者也”什么的,总让人柜难。但其实,古文里不乏有意思的故事,还包含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呢!初音姐姐在这里就为图图们节选了书中的一篇《庄子·朝三暮四》,相信读完之后你一样可以玩转国学!
知识点
“朝三暮四”是一个成语,现在的意思是指做事不踏实,反复无常,经常变卦。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最初讲的是一个养猴子的老爷爷和一群猴子的故事。老爷爷每天给猴子们发橡子,这可是猴子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但是橡子不多了,老爷爷得想个办法,少给猴子们分一些,还得让它们不闹意见。老爷爷把猴子们召集起来,对大家说:“猴儿们,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大家发三颗橡子,晚上发四颗,你们说好不好?”猴子们一听早上比晚上少,很生气,纷纷发脾气。老爷爷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改口说:“我早上给大家发四颗橡子,晚上三颗,这样总可以了吧!”傻傻的猴子们听了很开心,手舞足蹈起来。看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们可能都会笑话猴子:太傻了,三加四和四加三不都等于七嘛!猴子们最终得到的橡子,其实是一样多的。聪明的养猴人善于用点小手段,愚笨的猴子看不到事情的本质,庄子用一个小故事把双方都挖苦了一番。
读这个故事的次数多了,就能读出它蕴含的深意:事情的本质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有一些理论家总是想讲出花哨的理论来,最终听众可能也会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朝四暮三”的小伎俩给整晕了。
在这个故事里,庄子还想告诉我们:人不能太计较,有时在这里得到了,在别的地方就有可能失去。就像猴子们通过反抗,最终早上多得了一颗橡子,可是晚上又少得了一颗,结果是一样的。一味地追求名利没有太大意义,就算得其所求,也会失去很多其他的快乐。
人生也是如此,老天给每个人的福气其实都差不多,如果过早得到太多,到后面所得就会减少。
看到这里,大家会不会觉得庄子确实把世界和人生看得很透彻呢?
遗憾的是,后来“朝三暮四”的原意渐渐被大家忘记了,更多的时候被用来指一个人反复无常、经常变卦,和“朝秦暮楚”成了近义词。“朝秦暮楚”讲的是战国时期两个实力很强的诸侯国秦国和楚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对立的,经常作战,有的小诸侯国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时而倾向秦国,时而倾向楚国。
下次,有人讲到“朝三暮四”的时候,你不妨讲讲原意,别人听完一定会为你竖起大拇指!
原典
朝三暮四
《庄子·内篇·齐物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注释
①狙公:养猕猴的老翁。赋茅:分发橡子。②名实未亏:名义不同,实际上没有变化。名,橡子的数目。实,实际给的橡子。
译文
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给猴子们分橡子,说: “早上三颗,晚上四颗。”猴子们听了都很生气。老人改口说:“那么就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吧。”猴子们听了都很高兴。名与实不曾改变,只是调整了一下早晚的量,却可以改变猴子的喜怒,这里养猴的老人不过是順从了猴子们的主观感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