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绍昌
这次学习,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开阔了我的T作视野,改变了我的工作思路,收获颇多。
感悟一:校长需要具备“跨界”思维,提高空间领导能力
我是农村乡镇中心校校长,每年需要管理许多完小的校园建设工程,由于对学校建筑专业、对学校空间管理利用、对建筑与学生心理等知识的匮乏,放弃了对学校规划与设计的领导,一切都依赖于设计公司。其结果便是房子盖得方方正正,使用面积够用就行,内部颜色一片雪白,失去了颜色、童真、童趣。
台湾汤志民先生是最早提出校长空间领导力的人。他认为,校长空间领导力就是如何让学校所有空间更好地服务于师生发展。学校空间设计意味着校长不仅要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还要对学校空间建设和空间使用方面具有“跨界”思维。一是校长必须重新认识学生、教师、学校和学习等基本概念,在空间设计与管理中渗透其教育理念。二是学校空间应成为开放多元的学习空間,社会交往空间,休闲娱乐空间。三是功能教室要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学习中可以是问题的发现者、解决者、沟通者、研究者,甚至成为专家。
感悟二:校长需具备“文化”整合思维,提高文化领导能力
华宁县青龙镇中心校下设21所完小,在近年的学校发展中,也力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依据各校的地缘环境、历史沿革,做到一校一品,有特色,有内涵。在听取了邵兴江教授的讲座后,明显感觉到我们做的校园文化杂乱,没有主线;浅显,没有内涵;普通,没有特色。我深感校园文化建设之路还很长,很远。
在城镇小学,南于办学规模大、人才多、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比较容易做出高水平的校园特色文化。如果需要还可以请专门研究校园文化的专家团队帮助梳理提炼,形成全面的校园文化体系。但在乡镇中心校,面临的农村小学数量多、规模小、资金少、人才匮乏,中心校领导团队就成了完小文化建设的领导者、指导者和执行者。听了邵教授讲授的三种基本归纳提炼方法(路径一:基于追求特色的白下而上的建设路径;路径二:基于整体规划的自上而下的品牌打造;路径三:品牌依附嫁接路径),和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但总觉得需要通过多次培训、实地考察、不断实践,才能提高乡镇中心校长的“文化”整合思维,具备校园文化领导和指导能力,推动农村完小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感悟三:校长需具备“变通”思维,提高课程领导能力
历次培训,基本都有一个专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说明上层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利用,也看到校本课程开发在乡镇学校的滞后。究其原因,一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推动力度不够;二是校长、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理解不到位;三是在校本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比重小、地位低,而国家课程、必考课程任务重、压力大;四是基层校长教师开发和整合校本课程的能力不够,需要上级专业人员的具体指导。
张嘉育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指学校为达成教育目的,解决学校教育问题,以学校为主体,由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与社区人士主导所进行的课程开发过程与结果。在实际教育管理过程中,有许多“校本课程”,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劳动实践活动、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等等,需要校长具有“变通”思维,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形成校本课程,按课程规划执行。为此,需要对校长进行课程开发培训,正确认识并理解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提高对课程的领导能力,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