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探讨

2019-03-08 02:50任广文刘玉良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高职院校措施

任广文 刘玉良

摘 要:优良的学风可以展示学校的良好形象,创建优良的学风对于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风不正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民办高职院校,不良的学风严重影响着办学质量,已经阻碍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通过对民办高职院校学风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学改革入手,探讨了创建优良学风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措施

学风建设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创建优良的学风对于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展示学校良好形象,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学风可以培养学生刻苦学习,顽强拼搏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近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及生源的减少,民办高职院校的招生越来越困难,为了维持生存,入学门槛一降再降,学生素质在不断下滑。由于学生整体素质较差,文化基础不好,思想不够积极,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民办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学风不正的问题,这已经影响了民办高职院校的进步和发展,搞好学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成了民办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办高职院校对学风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职院校的主要精力重点放在学院定位发展、人员配备、专业调整与建设、招生与就业等方面,对学风建设在学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尚没有把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的重中之重,对学风建设问题不够重视。

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是无可奈何的事实,然而正因为以上原因,目前的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潜意识中认为民办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差是可以接受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民办高职院校对学风建设问题的轻视。即使有相关的制度却没有严格实行,形同虚设。这就使得学风管理无规可循,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大家不管不问。这是造成一些学生放任自流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不良的教风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能言传身教,感染、熏陶、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而不积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用心教学的老师将得不到学生的支持。有调查表明学生逃课很大原因是“不喜欢老师的授课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水平一般”。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将是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民办高职院校的“弱势文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多数用人单位仍然存在重文凭、轻技能的现象,民办高职院校的“弱势文凭”让学生感觉低人一等。如果学校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

能够报考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都认为能学到一项专业技能,但有些民办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有限,教学设备往往陈旧落后和不足,很难做到“轻理论重实践”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学不到东西”,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

多年来,虽然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强调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对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比例,采用理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无法实现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当然高职院校的学生除了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应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适应用人单位和社会的需求,而在某些民办高职院校却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民办高职院校搞好学风建设应采取的措施

(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树立竞争意识,改变就业观念,要认识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认清自我价值,调整好就业心态,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骛远。要正确看待“弱势文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就文凭本身而言,绝对弱势是不存在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只有积极努力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才能让自己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二)改善教学条件,让学生感觉到在民办高职院校能学到“真本事”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在高职院校主要是想学习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如果学生感觉不到能学到“真本事”,就可能对学校失望而放弃学习。改善教学条件,真正做到“轻理论重实践”,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职业教育的目标。

学风建设就是要创造积极的、和谐的、美好的育人环境。俗话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住行,文化管人管住魂”,由此可见通过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最有成效的,可以通过良好的文化氛围去感染人、陶冶人、塑造人。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如专业技能大赛、艺术作品展,组织开展有意义的系列讲座、学习研讨等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对学习的热衷,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养,而且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不仅可以有利于改善学风,也为学生就業提供了保证。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用“品质”吸引学生

良好的教风建设是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近几年,因生源减少,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普遍下降,一些教师没能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一味抱怨学生,加速了教学质量的下滑。

面对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增强教师授课对学生的吸引力,才能更好的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强化教师的考核和培训,如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组织专家、同行和学生的评价,对教学质量优秀者给予奖励,定期召开师生教学沟通座谈会,鼓励教师培训和进修学习等。

(四)“操控”式管理与“激活”式管理相结合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因素和根本保证。过去的“学历”教育阶段,为了加强学生管理,学校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用成绩考核学生的学习,为了成绩学生必须积极努力学习。而现在仍然用这种“操控”式管理制度去约束和强迫学生学习,很难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不能靠“操控”式管理,而是要通过“激发”式管理,通过思想教育逐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通过有效的学习观教育,引导学生将学习与成才相结合,将专业学习与职业定位相结合,将学业计划和人生规划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互相配合齐抓共管,规范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程。优良的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精心培养,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习者在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和习惯上获得持久性。当前部分大学生表现出自控能力差、学习懈怠、缺乏耐力和持久力,以及较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等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许多新问题,虽然教育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代替不了制度的作用,学风建设离不开养成管理和制度建设。

学风建设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工作又是推动学风建设健康发展的强有力手段。目前,虽然在很多高校中提出了全员育人、全员加强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各高职院校为加强学风建设也采取了各种有效的、全方位、多角度的措施。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大部分任课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只起到了传授知识的职能,只有一小部分责任心强的教师实现了既教书又育人的目标。

学风建设也不仅是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部門的工作,它要求学校管理机构、教学系部、服务部门等相互合作、相互影响、齐抓共管,由此才能从上到下、由内而外打造校园良好的学风,从而推动学校向更高、更好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杰.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职教论坛,2017,(20).

[2]金文斌,王玮.积极探寻学风建设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4(3)

[3]李玉龙.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4(12).

作者简介:任广文(1964-04),男,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单位: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高职院校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