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把儿女留在家里,有的和祖辈们一起生活,有的托亲朋好友邻居照管,甚至只身在家,这部分孩子由于缺乏家庭温暖、父母关爱,情感无处寄托,多少存在某些心理问题:如孤僻、急躁的个性,对他人和班集体的情感淡漠,内心的焦灼不安,依赖心强,染上一些不良社会习气。近年,由于校点布局整合,这些情况也就更多,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培养学生意志和素质的重担。特别是,学生可以避免心理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健康心理和优秀的品质。
一、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与不同层次教学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环节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尽可能的使学生皆参加到教学各环节中来,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样,基础不同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进一步激發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并运用到整个语文学习和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中去。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品味,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由于我国现行教育环境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表率作用,而且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也有重大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强烈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的品味。
教育学生“身体界限感”,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老师要让学生从小懂得:对于每一个独立人格的人,当别人要跟你进行身体接触的时候,都需要征得你的同意。你的身体你做主,没有经过你的同意,任何人都不能够随便触碰,这是很多家庭教育没有做到的。这一课,老师要给学生补上。
三、充分挖掘语言的潜力,运用优秀人才的丰富感情和事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语文知识浩瀚无边,与生活密切关联教师要精心挖掘素材,用丰富的素材、优秀人物的事迹,滋养学生纯洁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往往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作用。
例如,教科书的第一课安排了《春》春天:感受文本中描绘的充满活力和生命光环的风景,同时也感受到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鼓励和创造。让学生感受生活的欲望和动力,并认真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给予学生人文关怀。
又如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要让学生懂得:你来到世上,要爱惜自己,你的不幸也是你亲人的不幸,关心你的人比你更痛苦。生活之路并不顺利。我们不能被临时挫折打败。我们必须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成为史铁生和罗宾逊这样一个坚强而意志坚定的人。社交强大,从而锻炼自己,实现自己的生活。
语文教学不只是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更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人格、个性与文化素养得以提高完善、升华,养成健康心理品质,体现语文学科内在的潜能。
四、运用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语文教师批阅作文不仅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还是对学生实行心理辅导的重要方法。通过作文了解学生心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他们的苦衷,及时帮助他们解开心结,引导健康成长的方向。在学生的每周笔记中,一位不说话的学生写道:“当我上小学时,我的父亲和母亲一年四季都在外面工作。每天都有一个人去上学。没有很多好学校。祖父母和祖父母忙着做农活。很少沟通,有时和哥哥争吵,结果跟不上。可上初中后,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对自己就更没有了信心,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烦恼与忧愁。”从她的作文里了解了她的心态后,提笔批阅道:“谢谢你能跟老师说出心里话你不必烦恼,敞开你的心扉,真诚的与同学交流,同学们会喜欢你的;学习上要尽力,中学的课程多,较之小学难度大,很多优秀的学生聚集在一起,竞争对手多了,这就要求你要不断努力拼搏,现在的学习环境为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场所,老师相信你会抓住这个机遇,勤奋的学习,做自己生活的主人。”这段批语震动了她的心灵,让她觉得老师关心她,她慢慢地从忧愁烦恼中走了出来,变得比以前乐观开朗,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也是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语文学科的特色,赋予它的活动空间广,活动方式多,活动内容丰富,其实只要老师多动脑筋,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劳动力将继续流向城市,学生心理辅导将是长期坚守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帮助他们快乐的学习,健康地成长。
作者简介:许文君(1970.11-),女,汉族,四川井研人,井研县研经镇初级中学校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