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

2019-03-08 02:50陈太命
西部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有效性小学语文

陈太命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善用各种文本资源,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以随文练笔的形式落实“读写结合”,就是提高“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有效性

《语文课标》强调:“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写作中去。”由此可见,“读写结合”是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那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在哪里呢?我觉得就是那些文质兼美的范文。我们在阅读文章时,既要领悟文章写了什么,更要领悟文章是怎么写的。在引导学生领会文本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会迁移,学会运用,做到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从读中学写,在写中运用。那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善用各种文本资源,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方法,以随文练笔的形式落实“读写结合”,就是提高“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最佳途径。下面,我从”读中积累“与”随文练笔“两个方面,就如何提高”读写结合“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读中积累,丰富储备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的作文是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通过各种各样范文的学习、理解和感悟,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从阅读范文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读中积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积累好词佳句。在阅读课教学中,让学生养成摘录好词佳句的习惯,并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好词佳句,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珍珠鸟》这篇文章中“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个比喻句,就写得生动形象,写出珍珠鸟雏儿的毛茸茸、蓬松松的可爱的样子,可以让学生学习它的写法,以备写作中学习并运用这样的佳句。

(二)积累篇章结构。小学课本中收录的范文,都是很讲究篇章结构,这些结构有“总分式”“并列式”“对照式”“分论点列述式”,让学生掌握这些篇章结构并运用于作文,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给人一种结构很完整的感觉。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作者先总以“桂林山水甲天下”开头,接着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再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以“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做总结,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并积累这种写法,类似写景的文章就可以运用这样的篇章结构。

(三)积累写作方法。小学常用的写作方法也比较多,如:第一人称叙事法 、顺叙法、倒叙法 、插叙法、借物喻人……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这些写作方法,写作的时候就可以加以模仿借鉴,这样所写出来的文章就会与众不同,就会很生动了。

二、随文练笔,迁移运用

语文课堂中的“随文练笔”,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又激发学生阅读和写作兴趣,让学生从小练笔入手,这样无形中就降低了作文的难度,让他们不再怕作文。教师要选择好读写结合的“点”,使“写”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一节课内紧紧抓住“读”和“写”两条线,从而实现有效“随文练笔”。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握好随文练笔的方法,是进行随文练笔,迁移运用的关键。下面,我列举几种平时在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几种随文练笔的方法。

(一)抓留白补写。“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讲的就是文章留白所收到的艺术效果。因此,我们语文课教学,可以去挖掘教材中的留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这些留白补写出来。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巴迪对父母的爱,从不理解到理解,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文中,作者没有把巴迪对父母说的话写出来,我们在教学中,我可以设计随文练笔,可以用“亲爱的爸爸(妈妈),你知道吗?在我不满12岁的时候——”这样的开头,让学生把留白补写出来。

(二)依文本改写情节。改写故事情节,也是一个思维创新的过程。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依据文本进行改写情节。

例如:《去年的树》这篇文章,写的是鸟儿与树分别时,鸟儿答应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树听。可是当鸟儿第二年春天回来时,树不见了,鸟儿到处寻找树,问了树根、大门、小女孩,最后当它知道树变成一盏灯时,鸟儿就对着灯唱起了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这个文本,改写情节。我们可以这样设计随文练笔:第二年春天,树还在那里,鸟儿却没有回来,树就到处打听鸟儿的去向……这样我们让学生立足于文本,让他们发挥想象力,把树的对鸟儿的关心给改写出来,这样无形之中也降低了作文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换人称改写片断。变换人称来改写片断,难度不是很高,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小练笔。教学中经常设计这样的随文练笔,是对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能力的一种锻炼,更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途径。

例如:《母鸡》这篇文章,老舍先生是用第三人称来写的(原文第二自然段)“ 它永远不反抗公鸡……咬下一撮儿毛来。”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换成第一人称来改写第二自然段,有个学生是这样改写的:我喜欢公鸡,从不反抗它们。可是我不喜欢鸭子,甚至有时候会欺侮那最忠厚的鸭子。对于母鸡,我最排斥它们了,因为它们是我的竞争对手,我会对其它的母鸡下毒手,乘其不备,我会狠狠的咬一口,咬下一撮毛来,我才会高兴。这样用第一种人称来改写,不仅生动地写出母鸡的特点,更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

(四)换文体改写故事。换文体改写故事,一般对原作品的思想内容不作改动,只侧重于改变原作的形式。例如:古诗改写成记叙文,记叙文改成说明文等等。

总而言之,没有阅读的作文课与没有作文的阅读课是一样,都是苍白无力的、不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堂上的读读写写,写写读读,这是學生的一种最自然的、最有效的写作状态。实践证明,”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有将“阅读”与“写作”两者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才是提高“读写结合”有效性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振华白兴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方法探索.J.文学教育(中)2018.7.7.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有效性小学语文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