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柱
摘 要:本文率先从公务接待的基本概念入手,对中国公务接待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分析,然后就公务接待管理提出有效的改进性意见,希望能够对公务接待管理改革有所帮助。
关键词:公务接待 改革实践 接待管理
一、公务接待基本概述
公务接待指的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国家公务主体在开展经济、政治、外交、文化还有军事等公务的时候,使用相应的精神物质方法,遵照相关规定开展的协调公务关系客体的公务行为的整个过程。正常公务接待是必需的。
二、当前公务接待管理的改革对策
(一)革新传统思想,传播先进文化
在全新的环境中,办公室工作人员应该注意更新自己的观念与认识,全面的认识到接待工作室公司看上去被动,实际上主动的一种广义层面的公关行为,是企业之间沟通内外的基本桥梁。通过开展接待性工作,企业能够展现自身的实力,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有效的积累十分丰富的关系资源,能够吸引外来投资,增加合作机会,进而推动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需要将接待工作看成是公司经济工作的关键内容,而不能够只是停留在安排住宿,饮食这种等次比较低的接待层面上。做好接待性工作不但有助于企业的发展,而且也是公司形象树立的基本需要。办公室人员对每一项接待工作都要保持高度的关注并且树立比较强大的责任思维,将其作为一项政治性工作来做;要明确的树立每个人都是企业形象,每个人的行为言谈都表现了企业的文化的思想,确保高标准的完成每一次接待任务。
(二)认真策划,表现独有的招待特点
要做好每一项接待性工作,首先就需要进行方案的规划与合理的确定。只有进行的策划招待方案,认真的准备,这样接待活动才会上升为比较成功的公关活动,不然就会变成比较低端的应酬,甚至会直接降低企业的形象。每一项接待活动,都需要以实现宾客的目标以及公司的公关愿望为基本准则,设定出满足宾客需要以及符合宾客身份特点的比较完整的接待方案与实施规则,详细的设计出活动日程,接待内容,就餐,住宿,参观等每一项活动,全面的考虑到细节,并且具有创新。
每个公司都有属于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作为表现公司形象的窗口,作为表现企业形象的窗口,接待性工作一样要具有特点。所以,要通过公关接待活动的每一个步骤表现公司的特点。不管是宏观的整体策划,还是小范围的站牌设计等,都需要表现出公司的特点与文化。让宾客从接待工作的一点一滴中感受企业的特点与文化。
(三)注重接待细节,重视实际效果
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接待的工作更是不能够马虎懈怠,一定要处处细心,缜密的思考。在重大接待工作中,接待工作的负责人员要注重把握全局,要随时随地的根据接待工作的基本需要对接待方案作出调整;主要的接待人员需要思考全面,从参观到住宿餐饮,要对每一个细节都考虑清楚,谨防出现任何疏漏。参加接待工作的人员要注意宾客的每一个眼神、动作以及每一句话,从而及时的采取解决对策。这就需要接待人员增强灵活应变的能力,以及临场处理问题的能力,方便把各种有损于企业形象的细节性问题在萌芽阶段解决,保证接待工作的顺利开展。
通过接待工作,公司不但能够表现企业的作风与文化内涵,还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在无形中为企业带来发展机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所以,接待人员需要全面的运用接待工作的每一个细节表现公司的全新风采与公司独有的魅力文化,运用每一次接待机会增强企业的团结力,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与影响度。与此同时,接待人员需要对接待的最终效果进行评价与评测,及时的做好反馈与整理工作,逐步的优化与提高接待的效果,追求接待工作的最优化。
(四)充分挖掘特色接待,开展个性化服务内容
城市的名片就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其表现了城市的特点。所以,一定要依靠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还有本地的风俗习惯、历史与文化背景,将现代化景观以及独有的地方特色,优美的自然景观作为平台,科学的融合地方民俗文化以及现代化的公务接待方法,把表现地方特点的接待文化挖掘表现出来。在公务接待以及安排客人参观中,把具有底蕴内涵的个性化服务挖掘出来,为宾客服务。融合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对本地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在公务接待的环节,对本地区或者是本单位的特色文化做出更全面的宣传。
三、结论
一个地方或者是部门机构能否给来宾留下不错的印象。除了这个地方的典型性工作、城市的环境与建设、风景以外,接待人员自身的素质也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内容。这就需要接待人员要特别注意接待的礼仪与接待的观念与文化含义。在接待的过程中要注意言谈得体热情,注重接待质量的高标准化,真正的做到朴实、真诚,让客人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要注意平时的学习积累,了解与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内容,尤其是要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要有个全面的认识,方便做好接待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恒. 新常態下的公务接待工作——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 重庆行政(公共论坛). 2017(04)
[2] 涂时昌. 机关事业单位公务接待中存在的问题探讨[J]. 审计与理财. 2018(01)
[3] 时丕全. 政府公务接待实践与创新分析[J]. 经贸实践. 2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