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强
多年来,在德育工作中,谁找学生谈得多,谁的班主任工作就被认为做得细、做得好。当然,谈话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并不能意味着无声的德育方式可有可无。本人凭自己的人工作时间实践认为,在“以学生发展为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的今天,在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班主任工作中,应该结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适时运用一些无声技巧,非常必要。
我们的德育工作面对的是一群天真活泼、好奇敏感、富有个性的学生。仅凭单一的说教,如果整天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有时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德育工作者就应本着“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原则,变换方式,适时运用无声技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谓的“无声胜有声”正是如此。
无声,就是德育工作者不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或陡然沉默,或眼神暗示,或动作相佐,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同凡响的震动。
犯了错的学生,他们心虚、敏感,特别需要得到老师的宽容和理解,老师的宽容,可以让学生内心受到触动,领悟到自身的错误,从而在行为上积极改变。比如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讲小话或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你忽然停止正在讲授的内容,让全班同学都保持沉默,那么这个学生会立即感觉出一张异样,进而终止说话或正做的小动作,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运用。这样做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而且还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表现出各种用言语所无法表达的焦虑、关切、责备、怜爱、激励等情緒。我曾带过一个六年级学生,她平时学习成绩很好,自尊心、上进心很强,很有个性。一次期末考试,她失败了。当我把试卷递给她时,我一言未发,只是静静地望着她,眼神中充满着怜爱和激励。她当时接过试卷后,定定地看了看我的眼睛,低头转身走了。一年后,她在中学测试中,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她对我说:是我那天的沉默和眼神帮她充满了自信,她将忘不了我那充满激励和竞争的眼睛。是啊,当时无论用什么语言来安慰和鼓励都不太合适。
无声,有时以动作相佐,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当今社会的学生,独生子女不少,他们个性强,受不得委屈,恐怕教育语言不如意会激怒他们,事情会弄得更糟。有一次,两个六年级学生在班上为点小事打斗起来,双方将书、本及用具扔得满地都是,得知后,我立即赶到现场,看到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的神情,我并未搭理,弯下腰去捡他们乱扔的一切,我捡得非常认真,极其专注,每捡一件都要认真拍打上面的灰尘,如同爱护自己的书本一样。时间悄声过去,这两名学生竟被我的举动感动了,他们噙着泪弯下腰来捡地上的东西,并且小声地对我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俩竟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总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大事,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关注学生。德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个性在道德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给更多的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和更多的希望,将有声说教与无声艺术相结合,真正让学生心灵感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的德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