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敏
摘 要: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新的教学理念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课程的呈现形态、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已是刻不容缓。教学媒体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的工具和学习的好帮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 自主合作探究
当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全新的教学理念悄然来到我们身边,课程的呈现形态、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已是刻不容缓。它像一剂催化剂,使课程发生质的变化,使学生迎来学习的破晓时分,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我努力运用现代媒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为其创设一种如诗如画的美景,营造一片情感的天空,让学生真正爱上了语文课。
如《桃花源记》这一课读起来很美,它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战争,家家自给自足、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许多学生虽然能直接感受它的美,却无法说出它具体美在哪兒。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桃花源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图片,如落英缤纷的桃花林、小溪、渔人等,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条件允许还可以制成动画,让这世外桃源之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教师可以不失时机的适当朗诵,引导学生沉浸在想象的美景中。通过现代媒体营造的这种境界传统教学是很难达到的,学生的兴趣不仅得到激发,情感还与文章融合,仿佛置身在陶渊明笔下那个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这种通过多媒体所营造的情境打破了固定的僵化的程序与模式,让教学更具有生命力,而这恰好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先进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利用CAI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现代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声情并茂、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符合小升初学生好奇的特点,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有的课文比较难懂,让学生无从下手,如《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受认知的局限,学生对人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如鲁迅最初因何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最后又为何弃医从文。再如少年毛泽东家中为何存在“执政党”和“反对党”两派等。怎样把抽象的变成具体的,表复杂的变成简单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到的知人论事,现代媒介就可帮教师让学生了解人物更多的经历以及特征、性格等。教师可将视频植入课堂,比如《鲁迅自传》中提到的在电影上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斩,看客中有一部分是像鸭子一样伸长脖子的中国人这个视频。这样可以使学生从微言看大义,更深刻的认识到为何鲁迅说“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的意思,从而理解他弃医从文的原因。还可组织学生观看鲁迅的其他作品,比如《祝福》、《药》等,让学生走进鲁迅批判人性的文学世界,同时也走进那个混乱的年代。再如,教师在教《毛泽东的少年时代》这篇课文时,可引入毛泽东的文学作品《沁园春·雪》,让学生感受到毛泽东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也可植入电影《毛泽东与斯诺》、《四渡赤水》等,让学生走进领导人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不凡的政治争斗下可贵的精神品质。这样教师通过多媒体的运用,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也从正面认识了这些名人,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进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和意义构建的途径获取知识。比如在《日出》一课的教学中,我事先从网上收集了大量有关曹禺与《日出》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制成一个有关《日出》的网站。让学生在上新课前,利用信息课等途径,以小组为单位,上网学习相关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学媒体成了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认识社会、接受新信息的工具和学习的好帮手。而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改变了他们处于被动的状态。这样也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了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
实践证明,把多媒体教学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既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下的必然产物。如果我们无视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学习背景,一味的固守传统教育的课堂,那么我们必将被新时代所淘汰。跟上时代的节奏,让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内化体验能力,让学生爱上语文课,让语文课更有“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