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在网络真人选秀节目中的投射

2019-03-08 03:08毛悦
今传媒 2019年1期
关键词:价值认同女性主义

毛悦

摘要:《创造101》是2018年现象级的网络真人选秀综艺节目,从此节目研究女性群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今女性群体自我主体意识已然崛起,她们模型化的形象颠覆了,女性选取自身所喜爱的审美对象进行理想身份的角色认同,赋予审美需求和价值,奠定女性既作为审美的主体,又作为审美的客体以及消费的主体。本文借由该节目分析女性主义在网络真人秀节目中的投射,并且彰显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创造101》;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G22文献标识码:A[KG1.5mm]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1-0102-03

一、研究背景

(一)网络综艺节目《创造101》发展概况

《创造101》是腾讯视频制作的的一档网络综艺节目,购买的韩国热门综艺节目《produce101》版权而制,也被称为中国首部女团青春成长节目。以推出中国“第一女团”为目标,在上万名女生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101位女生来参加节目,通过一系列线上线下观众投票的方式,最终选出排名前11的选手,组成新的偶像团体正式出道。节目主题定为“逆风翻盘,向阳而生”。截止节目全部播放结束,《创造101》节目腾讯视频播放量总计约 50亿、微博超级话题阅读量总计约 156 亿,可谓2018年中国现象级的热门综艺节目。

(二)女性主义研究背景

女性主义(feminism),又被称为女权主义、妇女解放运动,旨在提升女性地位,消除当今男权社会中男女之间的不平等现象,结束性别歧视,追求两性平等,是当今世界的思潮之一,也是跨阶级、种族、国度的世界社会运动。在历史的沿革上,一共出现了三波女性主义运动,运动者为此做出了诸多的奉献。女性主义者从诞生之初就受到了压迫,在19世纪编写的《牛津英语词典》中,“女性主义”一词甚至是含有贬义的[1]。但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女性群体都收到了这股思潮所带来的便利,逐步有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女性主义理论发展也从开始的要求教育权、选举权、就业公平转变到文化研究领域,上升到思想的平台,再次关照自身,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女性主义”已经是一个受到自我肯定的价值观念。

二、女性审美需求

女性对自身的美化有着与生俱来的要求和追求,不仅有追求外在形象的诉求,还将对美的追求投射在她们的认同价值之中。

(一)外在形象诉求

外在形象首当其冲的是表现在视觉的冲击力上,从综艺节目《创造101》(以下简称《101》)上可以发现节目的舞台场景、服装造型、选手外形条件等外在包装设计都是非常受年轻的女性群体喜欢的。在舞台场景包装上,节目场地总体而言都是充满现代线条流畅感的,整体色调都是明亮青春活力少女的颜色,女性阳光朝气的氛围萦绕其中;在服装造型设计上,选手的服装造型搭配也风格化十足,服装用色以粉色为主,搭配其他饱和度较为亮丽的青春颜色,同时人物服装造型上都充满了日韩校园流行文化的风格,造型整体都充满仪式感和青春感;选手的外在形象体现了年轻、活力的特点,与年龄融洽的妆容设计,妆效多元多变,与鲜明的色彩服装相映成趣,加之整体绚丽夺目的色彩表达一同刺激年龄相似的女性群体,通过镜头语言对选手的外形美进行放大。

(二)认同诉求投射

找到女性的共鸣,是唤起女性公众兴会的首要条件,这里的共鸣同样也指受众的认同。一指外在形象认同,二指内在精神认同,它们都是不同方面“美”的体现,或者是女性情感的诉求。例如,在《101》节目中,有不同类型的选手,可以大致匹配以上两种认同。第一种外在形象认同,具有大公司背景的孟美岐和吴宣仪,她们外形条件是最具有女团条件的选手,综合实力拔尖,是大部分年轻女生最想成为的“模版”;第二种内在精神认同,大城市独立女中出生的王菊,她拿出校训:“独立、能干、关爱、优雅”,倡导女性的独立性,经济独立、精神独立,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主体意识。除此之外,很多选手身上都会具有女性向往的不同闪光点,换句话说,你所认同、选择的女生,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你想拥有谁的特点,是“理想自我形象的投射”,只是这种“投射”不单指外在形象,还指才华和价值导向。

三、女性形象刻板化与颠覆

《诗经·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佳句都是中国对于女性美的传统认知。然而到如今,女性形象不像传统认知那样刻意讲究,不再纯粹的刻板化了。例如,在《101》里不仅有软萌的中国风女团、AKB里的元气少女这类传统女性美。“假小子”型的sunnee,是中性风格的体现,帅气洒脱;单眼皮的嘻哈酷女孩yamy,其外貌与传统标准女团里的“大眼睛双眼皮”并不符合,但她仍然凭借她出色的艺能在每次排名前11名;颇具争议的王菊,她并非大众普遍喜欢的甜美可人、白瘦类型的女生,她的外形与日韩产业化标准的女团艺人形象并不一致。她们看起来似乎都不符合大众的传统审美和女艺人的“审美标准”,但是反而获得了很高的人气,说明她们的特点也代表了现在年轻群体的审美观。可见,现在的女性形象是多元、开放的,体现出审美包容性,她们不再是千篇一律的刻板“模型”,一定程度地“颠覆”了传统女性形象。

四、女性作为主客体

几千年以来,妇女一直是社会和家庭的从属者。西方认为夏娃是从亚当的肋骨而来,代表男性创造了女性,并且亚当是在夏娃的教唆之下才偷吃了伊甸园的禁果,夏娃所代表的女性要對人类的堕落要担起责任。在中国“三纲五常”里的“夫为妻纲”以及“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一说,都标榜在父权为主导的社会现实下,女性长期的从属和压迫地位。

(一)女性作为视觉主体

在19世纪的女权主义运动中,抗议者认为选美比赛象征着女性总体遭到了客体化、矮化,认为对女性的首要标准是相貌,认为女性是取悦男性的性陪体。女性一直被视作是原始的“他者”的形象,被男性观看,也是为了男性观看,其本质是反女性的。波伏娃论点:“男性在创造活动中体现自身的创造价值,在这个过程中,男性使存在本身具有了价值。”反之,在好莱坞男权化的社会意识里,女性的视觉表象成为了社会主体中被娱乐的对象,展现出强烈的观赏价值。在《101》中,女生们将此当作证明自己能力、逐梦的舞台,选手将自己视作主体。如,王菊不会因为观众普遍喜欢以前“白瘦”型的她而去努力迎合受众的意志,坚持做现在的自己,她所代表的新兴独立女性主体意识得到了展现,甚至引得部分受众积极的思考、争论。

(二)女性作为审美客体

节目开播时很多人都以为《101》观众主体一定是异性相吸定式,即男性观众是观看主体。结果节目播出后,观看的女观众是多过男观众的,在节目热议的群体中,女性占比也达七成以上。导师Ella也曾在节目中透露S. H. E 的 ,粉丝中女性占到70%。多数人对女团的认知还停留于之前的“异性”消费,要知道女性本来就更会欣赏女性之美的,且女性对同性的欣赏也是稳定长效的。而如今《101》则改变传统认知,以女性视角来表达女性作为主体的价值,实现女性的身份认同和自我投射。

(三)女性作为消费主体

在父权社会中,女性处于从属地位,受到家庭、社会的束缚,女性的消费是极其受限的,女性的消费是要以满足家庭、男性消费为前提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女性意识的提升,女性的消费意识也得到觉醒,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了社会的生产与消费的环节,女性与消费之间越来越亲密的关系也从侧面体现了女性的进步。在消费文化背景下,不仅男性的形象可以作为消费的对象,女性形象价值也越来越多的被挖掘,女性能够自主地选择消费对象,也有能力去选择符合她们审美价值的消费对象。同时,在大众传媒消费领域下,女性群体对大众传媒有着较高的热情和关注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调查显示,我国79.46%的女性每天花在大众传媒上的时间超过1小时。可见女性受众与大众传媒消费之间的关系是非常亲密重要的,是传媒消费领域极其重要的群体。

参考文献:

[1](英)玛格丽特·沃特斯著.朱刚,麻晓蓉译.女权主义简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28-30,87-89.

[2]汪蕾.从大众传媒与女性消费来看《暮光之城》女性热[D].四川师范大学,2012.

[3]李庭.平等与差异:女性主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7.

[4]李佳.《创造101》:消费女生[J].中国企业家,2018(11).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价值认同女性主义
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中国从女性主义到女性主义翻译的实践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班主任管理艺术探析
价值认同视阈下新时期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研究
人民群众广场舞发展的策略探讨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认同的辩驳与实践
国家治理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