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

2019-03-08 09:18刘赛红王志飞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城乡居民信贷差距

刘赛红,王志飞

(湖南商学院 财政金融学院,长沙 410205)

一、 引言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一直是制约我国小康社会建成的壁垒,2017年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城乡收入差距依旧十分明显,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数据来自统计局网站。。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以及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明确到2022年,现代农业体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大金融等各种资源要素投入,促进农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回顾

大量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正处于不断扩大之中(林毅夫等,1998[1];Benjamin et al.,2004[2];陈斌开等,2010[3];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4])。针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学者们将研究重点放在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上,目前形成了四种主流观点:第一种观点从金融发展视角出发,认为金融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城乡收入差距呈现不同影响,具体表现出倒U型关系(Greenwood & Jovanovic,1990[5];Townsend & Ueda ,2006[6];杨楠和马绰欣,2014[7])。第二种观点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视角出发,认为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很强的刺激作用,能推动农民收入上升,有效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陈志刚等,2008[8];张宏彦等,2013[9];张彤进和任碧云,2017[10])。第三种观点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认为金融资源很大程度都被城镇居民及利益集团占有,金融发展更多地带动城镇居民收入上升,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孙永强,2012[11];刘玉光等,2013[12];马绰欣和田茂再,2017[13])。第四种观点从中介效应视角出发,认为金融能通过溢出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吴永兴和李国疆,2011[14];龙少波等,2015[15];刘赛红等,2017[16])。

针对金融对农业振兴的推动效用,学者们的观点趋于一致。农村金融的发展完善,加强了农业生产设备配给,显著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收益率,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Clark,2003[17];Khandker et al.,2014[18];洪正,2011[19];顾宁和余孟阳,2013[20])。张贵年(2018)[21]以农业银行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为例,指出金融对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振兴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党振华等(2018)[22]结合临海乡村旅游实际,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关键是整合金融资源,完善金融服务来加强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业创新发展。

针对农业振兴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学者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加强农业生产机械化配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王新利和赵琨(2014)[23]利用黑龙江省数据实证发现,农业机械等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将提升农业总产值,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张英丽(2017)[24]发现提升农业机械化率能释放农村劳动力,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大城乡间要素流动,带动农村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第二,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姜晶和崔雁冰(2018)[25]认为农业发展的核心是小农价值与规模价值的链接、产业价值与乡村和城镇价值的链接,要促使农副产品深加工成为农业产业链的有效扩展,萌发更多依托农业与农村资源的新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内在动力。张来武(2018)[26]在业产融合基础上,提出六次产业划分理论,认为农业要结合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此提升农业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生产收入,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第三,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罗序斌等(2011)[27]实证发现城乡科技进步差异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正向变动,加大农业科技创新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陈诗波等(2018)[28]提出打造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支撑乡村振兴协同模式,用科技创新作为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支持农民脱贫致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覃志威(2018)[29]认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能提升农业整体生产效率及效益,是支撑引领农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关键,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存在现实困境,需要加大政策支持。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金融发展、农业振兴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两两之间的关系,并基于不同研究视角得出了不同结论。但鲜有学者研究农业振兴的中介效应,从空间差异探究信贷资源通过推动农业振兴来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将从乡村振兴视角出发,揭示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以及二者交互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理,运用中国2000—2015年各省份面板数据,构造空间计量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论提出相应建议。

三、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

(一)农村信贷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农村信贷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方面,农村信贷投入受限于农村金融机构风险控制、管理运行以及资产规模,实际信贷投入未能满足农村发展需求,表现出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事实上,农村金融发展中长期存在门槛效应与排斥效应,农户信贷需求受到约束,难以获取优质金融服务,限制了农业生产经营发展。从金融主体的角度分析,农业生产高风险、农户信贷抵押物缺失以及农村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在信贷资源约束和经济利益驱动双重效应下,商业性金融主体纷纷撤离农村市场,留下的公益性金融主体资产规模相对不足,加剧了城乡金融结构失衡,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从信贷投向角度分析,长期以来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压低了农业投资回报率,小农经济的特点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导致农业经营回报有限,加剧了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收益率差异,在金融市场化发展下,信贷资金主体投向了其他产业,农村信贷受到约束,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说明农村信贷约束直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见图1路径1)。

另一方面,随着农村金融发展完善,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逐渐增多,信贷投入量也逐渐提升,有效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首先,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主体的增加,普惠式金融服务得到加强,将排斥在传统金融服务外的低收入农户重新纳入到金融服务之中,通过储蓄动员与低息借贷满足了农户的基本金融需求,促使农户有余钱扩大农业生产,提升农业生产总量收入,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次,农村信贷投入的增加为乡镇企业提供了生产资金,直接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为农村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提升了农民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村劳动力结构,加快了农村土地流转,扩大了单个经营主体农业生产规模,有助于缓解城乡收入差距。最后,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着重扶持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发展,通过增加信贷投入来帮助农户购买或租赁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提升了农业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时新型经营主体多从事复合型农业生产,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来挖掘农业生产效益,金融资本的投入带来了先进管理经验与生产技术,有助于农业产业科技化、集约化、高效益化,提升了农户经济收入,改善了城乡收入差距。说明农村信贷扩张直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见图1路径2)。

(二)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以及二者交互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促进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减缓效应。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保障基本粮食生产,挖掘农业生产潜能,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能为农户提供持续有保障的经济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能促进农业要素分工,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延长农业生产链条,形成上下游产业平台,有效提升农业竞争力,吸引金融、人力、土地以及社会资本等形成资本集聚,推进农业规模经济发展,缓解城乡收入差距。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农业振兴需要具备专业化技术的生产经营者,迫使农户投入更多的时间与资本提升自身专业技能,以及要求经营者雇佣更多高技术人才,人力资本的投入带动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增加了农业生产产值,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从具体产业角度分析,农业生产机械化配给能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全面加强粮食产业的质量和收益,增加农户农业生产收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发展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了农村新兴产业发展,有助于形成跨区域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综合化产业平台,带动自身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与互联网有效结合,形成数字化、智慧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加深了农业与现代化要素结合,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升了整体农业竞争力,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说明农村信贷投入通过农业振兴的交互效应间接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见图1路径3)。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指标选取

1.被解释变量

本文被解释变量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Income),选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该值越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大。

2.解释变量

本文核心解释变量为农村信贷投入(Fin)与农业振兴两方面,农业振兴主要选取农业机械化水平(mech)、农业新产业新业态(inte)以及农业科技创新(tech)三个指标进行综合衡量。农村信贷投入选取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投放的贷款[注]2009年前农村贷款指标为农业贷款与乡镇企业贷款之和;2009年金融口径调整之后,统计局不再新设乡镇企业贷款口径,农村贷款统一为涉农贷款。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作为衡量指标;农业机械化水平选取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作为衡量指标,以农机总动力与耕地面积比值衡量;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目前主要形式仍是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因此选取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衡量指标;农业科技创新采用农业人均科技投入量指标衡量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其中农业科研投入额为科研投入总额中农业占比[注]以财政支出中农业综合项目支出占各省份财政支出比值作为各省份农业科研占比。。

3.控制变量

为增强本文的解释能力,充分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选取县域城镇发展水平(coun)、城镇化率(urb)及对外开放程度(ope)三个控制变量。县域城镇作为农村与城镇融合发展的直接交互点,县域的发展能更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因而选取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取值为县域城镇GDP的对数值;城镇化(urb)能吸引农民进城工作,为其提供更好的工作及更高的经济收入,还能促进资金回流农村,直接带动农村发展,缓解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常作为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变量,采取城镇人口与总人口比值为衡量指标;对外开放(ope)程度越高,表示该地区与其他地区经济交流越多,越能增强地区间要素流动,能更好带动农村发展,选取总出口额与该省市GDP比值来衡量对外开放程度。

实证选取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由于西藏和港澳台数据缺失,故剔除)。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金融年鉴》《农产品加工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公报整理所得。为满足数据之间的可比性,对核心变量取对数化。各变量解释见表1。

表1变量定义

(二)空间面板数据模型的设定与实证分析

鉴于地区间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存在空间影响,传统的面板数据模型无法适用于解释空间异质性,因此考虑采取空间面板数据模型来研究农村信贷投入与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1.空间面板模型的选取与设定

空间面板模型一般分为有空间滞后项和含有空间自相关误差项的面板数据模型,主要有空间滞后模型(SAR)、空间误差模型(SEM)与空间杜宾模型(SDM)三类模型,其表达式如下:

(1)

(2)

(3)

公式(1)~(3)为SAR、SEM和SDM的基本设定形式。其中,yit为单元i在t时期内的被解释变量(i=1,2,3,…,N;t=1,2,3,…,T),xit为解释变量,β和δ为变量系数,Wij为空间权重矩阵,用来衡量两个单元之间的地理距离(也可是基于经济距离的空间矩阵),ρ为衡量相邻两个单元内生变量互相影响程度的变量,∈it和θit表示随机误差项,ui表示空间效应,λi表示时间效应。在进行模型实证前,需要判断数据是否存在空间依赖性,即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常用的判断方法包括莫兰指数Ⅰ、吉尔里指数C以及Getis-Ord指数G,基于篇幅本文只列出莫兰指数判断结果。

2.莫兰检验

莫兰指数Ⅰ(Moran’s Ⅰ)表达式为:

(4)

表2 2000—2015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莫兰指数

从表2可以看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2000—2015年均存在空间正相关性,即高值与高值聚集在一起,低值与低值聚集在一起,空间依赖性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应当引入空间系数因子进行模型实证分析。为衡量农村信贷投入通过推动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实证分析中加入交互效应项,以检验交互关联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

3.实证结果分析

先构造不含空间交互作用的面板数据模型:

Lnincomeit=α+β1Lnfinit+β2Lnmechit+β3Lninteit+β4Lntechit+β5LnfinitLnmechit+β6LnfinitLninteit+β7LnfinitLntechit+γXit+μi+λ1+εit

(5)

上式中,Lnincomeit表示第i个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Xit为控制变量,α和β为变量系数,μi和λi为空间效应与时间效应,∈it为随机扰动项。使用Stata统计软件对模型进行静态面板回归,结果如表3。

回归发现,无论是混合、固定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回归系数的正负号存在一致性,通过Hausman检验发现固定效应模型更具有解释性,模型整体拟合一般。显著性分析加强农村信贷投入以及推动农业振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模型核心解释变量显著性不强,可能原因在于忽视了空间效应,下文引入空间因子进一步实证分析。

表3基于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结果

Hausman检验值为负数,根据连玉君(2014)的观点,应该选取固定效应模型。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及0.1下显著;()内值为t统计值

根据上文SAR、SEM及SDM模型,构造包含空间交互系数的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为验证模型的稳定性,采用基于地理距离(不同地区间地理距离)与经济距离(不同地区间人均GDP差额为“距离”)的权重矩阵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矩阵分别采取行标准化,实证结果如表4。

表4基于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面板模型实证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及0.1下显著;()内值为t统计值。Hausman检验,除SEM(1)为固定效应模型外,其余模型均为随机效应模型。考虑本文篇幅略去了Hausman检验

对比静态面板模型,空间面板下模型的拟合优度更好,显著性更强,核心解释变量系数正负号与普通面板数据模型保持一致,大部分变量结果均显著。农村信贷投入拉大了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验证了图1路径1,但在空间效应下缩小了相邻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体原因需进一步分析。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加强农业机械化配给、促进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有助于抑制本地区及相邻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业科技创新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原因在于农村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足,形科技创新水平偏低,相较城镇科研力度差距较大。在金融的溢出效应下,信贷投入与农业机械化配给、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交互效应都拉大了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信贷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交互效应降低了城乡收入比。此外,农村信贷投入与农业振兴交互效应都有良好的空间减缓效应,缩小了相邻区域内的城乡收入差距。控制变量方面,城镇化与对外开放均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直接及空间效应,县域经济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对比不同权重下的空间面板模型,综合观察各变量显著性、对数似然比及可决系数,SDM模型均优于SAR及SEM模型,证明农村信贷投入和农业振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二者的交互作用同样也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由于以上检验采取点估计,可能存在估计误差,因此需要采用SDM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对各因素的影响效应进行分解。综合考虑SDM(1)与SDM(2)的系数显著性及对数似然比,地理距离权重优于经济距离权重,可能原因在于各地区间经济交流尚未达到较好成效,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采取SDM(1)进一步分析影响效应,实证结果如表5。

表5基于地理距离权重的SDM模型分解效应结果

注:***、**、*分别表示在0.01、0.05及0.1下显著;()内值为t统计值

从表5来看,农村信贷投入对城乡收入差距总效应为负,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验证了图1路径2。具体来看,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呈现不同影响效果,信贷投入与农业振兴交互效应也存在相同结果。原因在于农户通过信贷支持发展现代农业后,更积极的为周边地区提供农机设备租赁以及带动产业联动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区域协同发展效果,有效缓解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信贷投入的直接效应表现在为农户提供贷款直接增加农户收入,在现阶段农村金融机制下仍存在诸多限制,表现为扩大效应。随着农村金融的完善,农村信贷投入逐渐增加,农户金融需求得到满足,带动农户的经济收入上升及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总体上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从整体效应来看,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抑制效应,农村信贷投入与农业振兴的交互效应也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验证了图1路径3。具体来看: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对居民收入差距有减缓作用,总效应为-0.207,即农业生产机械化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应缩小0.207个百分点。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发展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从而缓解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农村信贷投入与农业机械化的交互效应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总效应为-0.407,高于农业机械化单一指标,证明增加信贷支持能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更好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事实上,空间溢出效应主要来自于农机设备的跨区作业,许多农户在购买农机设备后不仅用于自身农业生产,对外也提供设备租赁服务,其中存在借贷行为的农户提供对外服务的意愿性最强。原因在于农村传统习俗不愿背负账款,负担了贷款的农户急于还清账款,从而积极提供设备租赁服务来获取额外收入。这样间接弥补了相邻区域农机设备的供给不足,促进周边地区农机设备配给,带动农业发展,缓解了周边地区城乡差距。第二,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均显著地缓解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通过延伸农村产业链条、发展农业新业态、培育新型农业产业等多种方式,农户可通过土地流转、农产品订单业务以及农业经商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增加收入,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有机结合,连接了上游种子化肥厂商、农户生产的农产品以及后续的农产品加工、运输等生产性服务,起到时间与空间上的联动效用,有效带动了当地与周边地区农户收入上升。同时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农业新产业的主要经营者,在信贷的支持下得到快速发展,为普通农户输出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以及信息服务,起到了较好的收入效应与就业效应辐射,有效带动了周边的农户实现增收,从而缓解了收入差距。第三,农业科技创新无论是自身还是其与信贷投入的交互效应均拉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效应分别为0.158和0.14,增加信贷支持有助于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但目前农业科技投入相对于其他产业科技投入力度远远不足,加剧了收入“马太效应”,反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事实上,无论是从农业科技研发投入量还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角度看,我国农业科研创新力度都远远小于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科研创新带来的经济效益绝大部分作用于城镇地区,使得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此外,农业科技创新大都是基础性研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对农村经济带动效果不明显,表现出反而拉大城乡收入差距。

控制变量方面,城镇化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效应都减缓了城乡收入差距。城镇化的总效应为-3.472,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显著。事实上城镇化发展推动农民进城寻找工作,人口大规模聚集形成了城镇的规模经济,辐射与带动作用增强,带动周边农村发展,但在现有户籍制度下,农民在城镇中实际收益较低,带来的直接效应反而较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显著,表现在实证结果中空间效应系数远远大于直接效应。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上升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越能增加地区间要素流动,农户获取专业化技能与知识的机会上升,有助于加强农业生产效率,且随着对外交流上升农产品出口额也将随之上升,有效拉动了农民收入,此外地区开放水平越高越能吸引产业集聚,带来大量农民工进城就业,提升农民收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县域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可能原因在于县域发展使得大部分城镇居民获利更多,城镇反哺农村、工商资本下乡等帮助农村发展的措施尚未完全开展到位,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效果不明显。

五、结论与建议

从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以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基础,通过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信贷投入、农业振兴以及二者交互效应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存在空间正相关性,空间依赖性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第二,增加农村信贷投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效应为负,具有良好的空间减缓效应,但现阶段农村金融发展仍未完善,农村信贷约束依旧存在,需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力度。第三,通过加大农业生产机械化配给及加快培育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等多形式的农业振兴,能有效缩小本地区与相邻区域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现阶段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反而加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应持续加大农业科研力度。第四,农业振兴具有良好中介效应,农村信贷投入通过推动农业振兴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直接和空间减缓效应,应当加大金融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持。第五,发展城镇化与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且二者都具有良好的空间溢出效应,县域城镇发展反而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表明当前城镇反哺农村发展未起到较好作用。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应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力度,推动农村信贷投入增加,以金融带动农业振兴。要推动农村金融机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发挥其“蓄水池”功能,加快构建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业保险,引入更多的民间资本服务于农村发展。第二,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及经营体系,推进农业振兴,增强乡村发展内在动力。要积极引导农业生产机械化配给以及农业新产业新形态培育,着重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提升科研转换能力;要以当地特色农业、风俗文化为依托,构建富有生命力、竞争力的农业体系;要加强地区政府间合作,着力引导地区间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空间产业网络化,增强农业总体竞争力。第三,积极引导商业资本下乡,加强城市反哺农村力度。要加强城乡协作发展,向农村输送先进的耕种、养殖、经营管理技术,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丰富完善农村产业体系。第四,加强区域间要素流动,提升区域间协同发展。相邻地区应加强经济交流,提高区域的开放程度,形成区域联动发展,充分利用自身禀赋与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区域产业互补,加强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与自由流动,达成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猜你喜欢
城乡居民信贷差距
提高就业质量助推城乡居民增收的分析和思考
聚焦Z世代信贷成瘾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