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审慎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理论与实证

2019-03-09 03:17范红忠章合杰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壁垒银行业市场化

范红忠,章合杰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武汉 430074)

2015 年 10 月 23 日,以央行宣布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为标志,中国已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尽管利率市场化对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机制而言是必要的,但还只是初步的,需要进一步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本文的进入壁垒指制度性进入壁垒,其范畴涉及外资银行进入,经营地域、业务范围、混合联合、经营牌照等,审慎监管指宏观审慎监管,如无特殊说明,利率市场化指完全放开利率管制。,优化市场结构,拓展银行竞争的广度和深度,形成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水平、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

当前,我国银行业的经营领域和竞争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有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较为集中,根据银监会*按数据发布当时的称谓,下同。2015年年报,截止2015年,中国只有5 家民营银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和城市商业银行占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份额分别只有12.9%和11.4%。表1报告了中国、美国以及全球银行业市场结构、业务结构,发现中国每十万成人银行分支机构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更远低于美国。我国银行的业务结构单一,严重依赖于利差收入。根据Oliver Wyman的分析报告,截止2016年,在其所列举的5大类,29种主要金融产品中,13种产品市场近年在中国才刚刚兴起,远未成熟,8种产品市场还未得到发展*见《China Banking Agenda the Cloud and the Silver Lining》。。

表1中、美、全球银行业市场结构、业务结构对比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世界金融发展数据库(GFD)

2018年4月11日,央行行长易纲在博鳌亚洲论坛宣布了总计11项将在2018年落地的金融开放措施,未来我国的银行业准入限制将大幅放宽,银行业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由于道德风险,竞争加剧有可能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剧银行对储蓄资金的争夺,导致存款利率上升,并有可能出现削价竞售的情形,使得银行利润减少,特许权价值受损(Gorton,1994[1];Matutes和Vives,2000[2];Demirguc-kunt et al.,2006[3])。特许权价值相当于无形资本,是银行进行风险控制的动因 (Buser etal.,1981[4];Galloway et al.,1997[5])。特许权价值受损将使银行采取赌博方式发放贷款,节省筛查和监测工作,降低对客户的信用要求(Boot,2000[6]),产生负的特许权价值效应,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行为(Matutes和Vives,2000[2];Hellmann et al.,2000[7];González,2005[8];Jiménez et al.,2013[9])。从国际经验上来看,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银行及其他新外资银行进入美国信贷市场引发了价格战(Gorton,1994[1])。美国商业银行在1950年至1970年时的特许权价值普遍低于其他时期,导致之后10年,全美有1200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率创50年之最(Keeley,1990[10])。

同时,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也不容忽视。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剧银行竞争,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银行体系的脆弱性,最终爆发金融风险。表2报告了不同机构估算的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发现,尽管银监会统计的不良贷款率只有1.74%,但国际各大金融机构估算值远高于官方统计值。根据普华永道2016年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超过69.5%的银行高管认为不良贷款率还会继续上升。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未来银行的盈利能力会继续下降,超过90%的银行高管认为,未来银行的税后利润增长率会低于15%,70%的高管认为会低于10%。据毕马威分析报告,2016年一季度银行业平均净息差只有2.38%, 低于2015年同期,银行盈利能力的下降有可能进一步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表2不同机构估算的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

数据来源:里昂证券(Oliver Wyman)、银监会网站

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利率市场化后,为进一步形成市场化的利率机制而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是否会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以致产生金融风险?能否在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同时,通过加强与之配套的银行监管,防范和化解由此带来的金融风险?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动态道德风险模型,模型表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减少银行成本加成,削减银行的利润,蚕食银行特许权价值,导致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增加,政府可以通过银行监管,使银行的风险决策内部化,维持银行审慎经营。

随后,本文基于90个国家1986—2005年的面板数据,以及一套阿比阿德等(Abiad et al.)[17]构建的金融改革数据库、世界银行全球金融管制与监管调查(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Survey)与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Orbis Bank Focus)匹配后的数据对模型推论进行检验,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发现: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会收窄利差和净息差,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这一影响随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银行监管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就不再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

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后,在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的同时,应加强银行监管,从而进一步形成更加有效的利率机制,与此同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第一,少有文献建立理论模型分析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如何依赖于银行监管水平,本文对此作了有益补充,延伸了金融约束论的内涵,丰富了有关金融约束论的文献;第二,本文的政策含义明显,从理论和经验上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后的金融改革方向提供一种思路。

一、理论模型

本文构建了一个银行业动态道德风险模型,以分析利率自由决定环境下,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与加强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

(一)模型框架

如果银行选择风险项目,则每期利润为:

银行的目标是最大化期望利润现值,即:

(1)

V是期望利润现值,本文考察T→∞的情形,银行的策略必须符合无限期重复静态博弈的纳什均衡的结果。多阶段博弈步骤如下:所有银行同时决定各自所要募集的存款数量,存款利率被决定,存款人将资金存放到某家银行,银行选择投资策略并实现利润,监管当局审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二)竞争均衡

银行投资无风险项目的期望收益为:

VP(Di,D-i)=πP(Di,D-i/(1-δ)

选择风险项目的期望收益为:

VG(Di,D-i)=πG(Di,D-i)/(1-δθ)

“无投机条件”为:

πG(Di,D-i)-πP(Di,D-i)≤(1-θ)δVP(Di,D-i)

(2)

(2)式的经济直觉在于,如果银行采取风险项目,每期所产生额外的期望收益πG(Di,D-i)-πP(Di,D-i) 要小于投机失败 (概率为1-θ)所损失的特许经营权价值δVP。这一条件在其他模型中也有所体现,马库斯[19](Marcus)、基利[10](Keeley)共同论证了期权价值和特许权价值存在平衡关系,只有过度承担风险所获得的期权价值大于特许权价值时,银行才会采取风险行为。由均衡的对称性可得,临界存款利率水平为:

(3)

(三)无监管下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

假设存在无投机的竞争均衡,银行i选择该均衡水平,此时银行会选择:

Di=argmaxDiVP(Di,D-i)

由于均衡的对称性,Di=Dj,利用一阶条件∂VP/∂Di=0,求得rP的显示解:

rP=α/(1+1/Nε)

ε为存款供给的价格弹性,进一步得到: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天然气中重组分对净化装置的影响……………………………………………………………(6):1

(α-rP)/rP=1/Nε

(4)

(4)式左边表示银行i的勒那指数,等式左边的成本加成等于等式右边所表示的银行i的市场势力,银行业进入壁垒越低,N越大,成本加成就越小。一方面,新进入的银行为争夺存款资源推高存款利率。另一方面,新进入的银行往往采取削价竞售策略,引发价格战。当N→∞时,完全竞争情况下,α=rP,此时银行i的利润和特许权价值为0。令 ∂VG/∂Di=0,得:

rG=γ/(1+1/Nε)

(四)引入银行监管

一旦银行业进入壁垒足够低,在充分竞争的市场均衡之中必然存在着银行投机,通过最低资本要求规制银行风险行为已被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广泛认同。资本金要求会使银行的风险决策内部化,只要银行的风险敞口足够大,银行就会在均衡条件下选择无风险资产。

在引入资本要求后,银行i的投资包括存款,也包括自有资本k,k被表示为存款的一个比例。显示偏好原理表明资本成本ρ>α。引入资本金要求后,银行选择无风险项目的当期利润为:

πp(Di,D-i,k)=[α(1+k)-ρk-rD]Di

πG(Di,D-i,k)=[θ(γ(1+k)-rD)-ρk]Di

投资无风险项目的期望收益为:

VP(Di,D-i,k)=πP(Di,D-i,k)/(1-δ)

选择风险项目的期望收益为:

VG(Di,D-i,k)=πG(Di,D-i,k)/(1-δθ)

临界存款利率水平为:

(5)

(Di,k)=arg maxDi,kVP(Di,D-i,k)

由于均衡的对称性,Di=Dj,利用一阶条件 ∂VP(Di,D-i,k)/∂Di=0,求得rP的显示解:

rP=[α(1+k)-ρk]/(1+1/Nε)

进一步得到:

[α(1+k)-ρk-rP]/rP=1/Nε

(6)

同样,(6)式左边表示银行i的勒那指数,根据(6)式可以得到命题2:

命题2:给定ρ和k,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使N增大,银行竞争加剧,成本加成缩小,盈利能力下降。

(7)

二、实证结果:总量分析与微观证据

(一)总量分析

1.计量模型、方法与数据

根据理论分析,设定回归方程(8)和(9)。参考德利斯和库雷塔斯[20](Delis和Kouretas)、阿哥瑞吉等[21](Agoraki el al.)的做法,本文以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代理变量。udit为国家i在时间t的不良贷款率,ilit为国家i在时间t的利率市场化水平,enbit为国家i在时间t的银行业进入壁垒指标,bansit表示国家i在时间t的银行监管水平。考虑到不良贷款率的持续性,在方程(8)中引入其滞后项udit-1。

udit=β0+β1udit-1+β2ilit*enbit*bansit+β3ilit*enbit+β4ilit+β5ilit*bansit+β6bansit+β7enbit+β8enbit*bansit+β9xit+εi+ωt+ξit

(8)

isit=β0+β1isit-1+β2ilit*enbit+β3ilit+β4enbit+β5bansit+β6xit+εi+ωt+ξit

(9)

方程(8)旨在考察利率市场化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以及该影响如何依赖于银行监管。根据方程(8),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边际效应为∂udit/∂enbit=β2ilit*bansit+β3ilit+β7+β8bansit。在对方程(8)进行回归得到β2、β3、β7和β8后,将ilit指标设定为最大值(代表利率完全市场化),可以得到关于∂udit/∂enbit和bansit的关系式,最后在bansit的取值范围内考察∂udit/∂enbit的符号及其显著性水平,以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考察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如何随银行监管水平变化而变化,以检验命题1和命题3的结论。后文涉及到边际效应的估计逻辑亦是如此,不再赘述。因此,有必要在方程(8)中引入ilit*enbit*bansit这一三次交乘项,而一旦引入这三次交乘项,为得到一致估计量,就需要引入其余所有二次交乘项与一次项。

方程(9)考察在利率市场化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传导机制,即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文以存贷款利差衡量银行盈利能力。被解释变量isit为国家i在时间t的利差。考虑到利差的持续性,本文在方程(9)中引入其滞后项isit-1。方程(9)与方程(8)设定形式有所不同的原因在于:(6)式表明,在给定银行监管水平下(不管银行监管水平如何),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都会缩小利差。利差收窄不一定会增加银行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还需取决于银行监管水平,较高的银行监管水平会使银行风险内部化,即便利差收窄,银行也不会增加风险承担行为。然而,在银行监管水平较低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却是通过缩小利差的路径。总之,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利差的影响不依赖于银行监管,因此,只单纯引入bansit这一项。同时,显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利差的影响受制于利率市场化水平,因此,有必要在方程(9)引入ilit*enbit这一二次交乘项。

Xit为一组控制变量,考虑到不同金融改革政策指标存在相关性(Abiad et al.[17],2010),遗漏这些变量可能会产生内生性问题,本文控制降低信贷控制和法定准备金要求以及证券市场自由化的影响。本文的控制变量还包括城市化水平,用于控制经济发展水平和集聚程度的影响。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以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 的比重衡量。εi是未观测到的国家特定效应,ωt是未观测到的时间特定效应,ξit是未观测到的既随国家和时间改变的误差项。

回归模型依然可能由于以下原因产生内生性问题。首先,回归模型含有被解释变量滞后项;其次,政府可能根据银行业风险状况调整银行业进入壁垒和银行监管水平,使得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可能存在反向因果关系;最后,回归模型可能遗漏了重要的解释变量。GMM方法能有效地解决回归方程中含有被解释变量滞后项、遗漏变量以及含有内生变量导致的内生性问题。常用的方法包括差分GMM和系统GMM。差分GMM仅对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可能损失一部分信息。系统GMM可以同时对水平方程和差分方程进行估计,利用了更多的样本信息,一般比差分GMM估计更有效。系统GMM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估计,两步法系统GMM不容易受到异方差的干扰,一般比一步法系统GMM更有效,本文主要采用两步法系统GMM估计。考虑到本文样本时间跨度较长,有可能产生弱工具变量问题。借鉴鲁德曼[22](Roodman)的研究,本文使用折叠的IV式工具变量,并使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滞后一阶变量作为工具变量。全文的回归结果均采用稳健标准误。

我们收集了90个国家1986年至2005年的数据,在此期间,国际金融自由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Abiad et al.[17],2010)。利率市场化、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银行监管、降低信贷控制和法定准备金要求、证券市场自由化指标来自阿比德比等[17](Abiad et al.)。各指标的得分在0~3之间,根据文献传统,我们将得分标准化为0~1之间,得分越高表示利率市场化越深入,银行业进入壁垒越低,银行监管越严格。不良贷款率、利差、城市化率、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来自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WDI);银行Z值和银行危机虚拟变量来自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GFD)。表3为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不良贷款率数据从1997年开始,我们会在实证研究中控制不良贷款率、利差极端值的影响。

表3部分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跨国层面)

2.回归结果

(1)基本回归

由于回归方程中含有交互项,借鉴布伦斯特纳等[23](Borenszteina et al.)的做法,对ilit、enbit及bansit进行中心化处理,回归(1)不放入控制变量,回归(2)对不良贷款率极端值进行缩尾处理,分位数为2.5%和97.5%[注]下同。,回归(3)在回归(1)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回归(4)在回归(2)的基础上放入控制变量。AR(2)的估计结果不存在二阶自相关,Hansen检验表明不存在弱工具变量问题。[注]下同,为节省篇幅,本文只报告最主要的回归结果,其余回归结果备索。我们无法直接根据回归结果验证理论模型的结论。本文根据回归(1)~(4)进一步估计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利率市场化指标中心化后取其最大值),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不良贷款率的边际效应及其联合显著性水平,以及该边际效应如何受银行监管的影响。图2四张图分别报告了估计结果,纵轴和中间曲线为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不良贷款率的边际效应,横轴为银行监管指标,上下曲线为95%置信区间。[注]下同。发现,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当银行监管水平较低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会增加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估计结果验证了命题(1)的结论。当银行监管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估计结果验证了命题(3)的结论。[注]随着银行监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有可能减少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但这一结果并不稳健,它也不是本文所关心的结论。

(2)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以下稳健性测试。首先,使用两步法差分GMM重新估计回归(3)~(4)。使用两步法系统GMM估计的一个前提是经济变量处于稳态附近,由于本文的样本包含59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变量可能离稳态较远,使得系统GMM估计的前提不满足。图3左边两幅图分别报告了回归结果。其次,使用Z值衡量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替换回归(4)的被解释变量。Z值的计算公式为(ROA+(equity/assets))/sd(ROA),sd(ROA)是ROA的标准差,Z值增大代表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减少。最后,使用银行危机虚拟变量作为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代理变量,替换回归(4)的被解释变量。图3右边两幅图分别报告了估计结果,我们的主要结论不变。

(3)影响机制

表4报告了方程(9)的回归结果,回归(1)汇报了不放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回归(2)在回归(1)的基础上控制利差极端值的影响,回归(3)在回归(1)的基础上放入控制变量,回归(4)在回归(2)的基础上放入控制变量,回归(5)~(6)使用两步法差分GMM重新估计回归(3)~(4)。利率市场化指标中心化以后的最小值为-0.77,最大值为0.23,回归(1)、(3)、(4)、(5)直观表明,当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会缩小利差。[注]以回归(5)为例,在利率市场化前提下(利率市场化指标设为最大值),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的边际效应为:-1.754+5.083×0.23=2.914(%),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回归(2)、(6)的部分系数并不显著,需要进一步测算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的边际效应及其联合显著性水平,估计结果表明结论不变,回归(2)的显著性水平为5%,回归(6)的显著性为1%。[注]回归结果备索。德利斯和库雷塔斯[20](Delis和Kouretas)发现2000年以来的低贷款利率现象使得银行利润减少,风险偏好上升,银行逐渐降低信用和资质要求,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本文进一步回答了低利率出现的一个原因可能是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业进入壁垒逐步降低,竞争加剧使得利率下降,进一步导致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增加。

表4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与利差(国家层面)

注:各列回归均控制时间效应和国别效应;括号内为稳健标准差,***、**分别表示1% 和5%的显著性水平;为节省篇幅,没有报告其余变量的估计结果

(二)微观证据

1.计量模型、方法与数据

在使用跨国面板数据验证理论模型的各个结论之后,我们将使用一套阿比阿德等(Abiad et al.)[17]构建的金融改革数据库、世界银行全球金融管制与监管调查与Bank Focus数据库匹配后的数据,进一步检验理论模型的各项结论。这一方面扩大了样本信息,另一方面,政府的金融改革政策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特别是银行监管当局的权力以及权力结构可能取决于国家最高决策,这对单个银行而言具有外生性。世界银行全球金融管制与监管调查数据时间跨度为1999年、2003年、2007年、2011年,我们根据阿比阿德等(Abiad et al.)[17]构建的金融改革数据库,筛选出1999年利率市场化指标为1,即已实现利率市场化的73国家,以检验这些国家在实现利率市场化之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和加强银行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样本中73个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利率市场化,因此,不再回归方程中引入利率市场化指标,参考方程(8)、(9)设定回归方程如下:

udit=β0+β1udit-1+β2bansit+β3enbit+β4enbit*bansit+β5xit+εi+ωt+ξit

(10)

imit=β0+β1imit-1+β2enbit+β3bans+β4xit+εi+ωt+ξit

(11)

由于银行不止经营存贷款业务,净息差可以进一步全面地反映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所以方程(11)考察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净息差的影响,净息差=(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平均生息资产余额,imit表示银行i在时间t的净息差。我们进一步控制与政府金融政策和银行风险承担行为都相关的宏观层面、行业层面、银行层面的主要影响因素。与前文一致,宏观层面层面的因素包括城市化水平、经济开放水平。行业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银行业整体竞争程度,以银行业集中度来衡量。借鉴德利斯和库雷塔斯[20](Delis和Kouretas)、阿哥瑞吉等[21](Agoraki el ta.)的做法,银行层面的控制变量包括成本收入比,衡量银行的经营效率,经营效率越高的银行越有可能管控好风险,同时,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强银行监管直接影响银行的成本、收益;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用于衡量银行的业务构成,不同业务具有不同的风险,从而影响银行整体的经营风险,而进入壁垒,银行监管直接决定了银行能否进入具体某一领域以及在该领域面临的竞争和规制。

不良贷款率、净息差、成本收入比、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自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Orbis Bank Focus)。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银行监管指标来自世界银行全球金融管制与监管调查(Bank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Survey)、该调查包含了大约270个问题,涵盖了大约630个银行监管项目,为保持指标前后概念及其范畴界定的一致性,本文依据对银行业进入壁垒和银行监管内涵的界定,基于银行业务管制指标、银行混合联合指标、银行竞争指标这三个维度衡量一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高低,基于资本管制、监管当局功能、监管当局功能的结构三个维度衡量一国银行监管的程度。并将各维度项下所有指标标准化为0~1之间,随后加总取平均值得到该维度得分,各维度加总取平均得到总得分,得分越高表示银行业进入壁垒越低,银行监管越严格。我们剔除了中央银行、金融公司、集团金融公司、证券公司、其他非银行性贷款机构、投资和信托公司、投资银行、多边政府银行、特殊的政府性贷款机构和私人银行样本。银行业集中度指标自世界银行全球金融发展数据库(GFD)。表5是部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5部分变量的定义和描述性统计(跨国银行层面)

2.回归结果

表6报告了方程(10)的回归结果,回归(1)报告了两步法系统GMM的估计结果。回归(2)控制回归(1)中极端值的影响。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银行体系造成严重的冲击,诸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救市行为,挽救了一些面临破产的银行,因此,银行破产风险可能随之下降,为排除这一替代性假说,本文删除了回归(2)中2007年以后的样本,回归(3)报告了估计结果。

银行监管指标中心化之后最小值为-0.33,最大值为0.21,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指标中心化之后为-0.30,最大值为0.65。可以直观看出,回归(3)并不会改变理论模型的结论,也不会改变使用宏观数据得到的各项结论。图4分别报告了根据回归(1)、(2)进一步估计得到的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边际效应及其联合显著性水平,发现回归(1)、(2)并不会改变研究结论。

表6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强银行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跨国银行层面)

注:同表4

表7报告了方程(11)的估计结果。回归(1)报告了两步法系统GMM的估计结果,回归(2)只使用回归(1)中2008年以前的样本。回归(3)在回归(1)的基础上控制极端值的影响。各项回归结果均表明,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缩小了银行净息差,降低了银行的盈利能力。实证结果再次验证了命题(2)的结论。

表7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与净息差(跨国银行层面)

注:同表4

三、结论和政策含义

在一个动态道德风险模型框架内论证了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会缩小银行成本加成,蚕食银行特许权价值,导致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增加,银行监管可以促进银行审慎经营。基于宏、微观数据对模型推论进行实证检验,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发现: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会收窄利差和净息差,增加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但这一影响随银行监管水平的提高而减弱乃至消失。利率市场化之后,我国要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的利率形成机制,发挥利率的中枢作用和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需要进一步降低外资银行进入,经营地域、业务范围、混合联合、经营牌照等方面的银行业进入壁垒,加强银行间竞争,与此同时,应强化银行监管,防范和化解降低银行业进入壁垒带来的金融风险。

猜你喜欢
壁垒银行业市场化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鱼与鱼缸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
车易拍:二手车的壁垒是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