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45例临床分析

2019-03-08 01:52张俊昶胡矩强顾小晖刘新江庞志刚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囊性乳头状实性

张俊昶 胡矩强 顾小晖 刘新江 庞志刚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是一种罕见的胰腺外分泌肿瘤,曾经使用过多个名称,包括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实性-囊性肿瘤、囊性上皮肿瘤和乳头状-囊性肿瘤,直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0年指定并重新分类为SPN。Frantz 于1959年首先报道,因此也称Frantz 瘤[1]。自从被WHO 的分级文献中引入以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本研究收集45 例病理学确诊为SPN的病例,并结合近期文献来讨论其病理形态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等,以期提高对本类病变的认识水平。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收集我院2015~2017年诊断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共45 例,患者多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少数患者出现腹部包块、腹痛等症状。其中男8 例,女37 例,男女比例约为1∶4.6,年龄8~60 岁,平均33.4 岁,中位年龄32 岁。15 例肿瘤见于胰头部或胰头体部,1 例见于胰腺钩突部,其他29 例肿瘤见于胰腺体尾部。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或姑息性减瘤手术,随访8~43 个月,无失访病例,均具备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均行免疫组化染色确诊为SPN,所有病例均行手术切除或姑息性减瘤手术,其中2 例出现肿瘤复发并带瘤生存,其余病例未见明显复发及转移。

1.2 方法 所有标本经常规HE 染色并选择形态规则蜡块,全部或部分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β-Catenin、Vimentin、Syn、insulin、ACT、AAT、CD10、PR、CD56、CgA、CK),一抗以及二抗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 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应用枸橼酸缓冲液高温高压修复切片抗原性;染色按说明书进行。

2 结果

2.1 大体检查 肿瘤多为单发的巨大、圆形肿物,直径0.4~15.0cm,平均5.56cm,多数有包膜包被,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本研究中43 例肿瘤根治性切除病例,男8 例,女35 例,男性的瘤体大小较女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

2.2 镜下检查及病理诊断 切面可见淡棕色或黄色的实性区及出血,见图1a,坏死的囊性区、实性区和囊性区比例差异较大,部分病例几乎全部表现为出血囊性变。肿瘤质地较软,肿瘤壁可见钙化。SPN生长方式较为多样,以实性区、假乳头状区及假囊状结构为特征性表现,三种结构比例不同。实性区由形态一致的粘附性差的肿瘤细胞组成,无明显异性,呈圆形或卵圆形,其间质常有不同程度的透明变、粘液变,可见小团泡沫样胞质的肿瘤细胞。假乳头状区是特征性的组织学结构,见图1b,远离血管的粘附性差的肿瘤细胞蜕变脱落,使得小血管周围的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假乳头状排列,细胞形态单一,呈复层或单层排列,具有嗜酸性或透明的空泡状胞质。囊性区常为灶状坏死、小灶钙化以及纤维化伴玻璃样变,见图1a,并可见异物巨细胞反应和胆固醇样结晶,肿瘤间质的出血坏死及黏液样变性同样是其特征性改变。其中7 例可见胰腺实质浸润,2 例可见神经侵犯。

2.3 免疫表型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ntin)均为阳性(45/45,42/42),突触素(Syn)阳性率81.0%(34/42)、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率83.3%(10/12)、胰岛素受体(insulin)和抗糜蛋白酶(ACT)均为阳性(4/4)、抗胰蛋白酶(AAT)阳性率90.9%(10/11)、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阳性率81.8%(36/44)、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84.6%(22/26)、白细胞分化抗原56(CD56)阳性率92.0%(23/25)、嗜铬素A(CgA)阳性率10.0%(4/40)、细胞角蛋白(CK)阳性率55.2%(16/29)。

图1 镜下表现及免疫表型

3 讨论

SPN 是一种少见的具有恶性潜能的胰腺外分泌肿瘤,由Frantz 于1959年首先报道,曾使用过多个名称,WHO 在2010年指定并重新分类为SPN。SPN 占所有原发性胰腺肿瘤的1%,占所有胰腺囊性肿瘤的3%,临床超过1/3 的患者无症状,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可触及的腹部包块,肿瘤较大者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2,3]。大部分病例见于年轻女性,有学者报道男性患者肿瘤具有瘤体较小、实性多见、出血少的特点。本研究中男性患者瘤体大小与女性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5)。WHO推荐以核β-Catenin、Vimentin、CD10、CgA 等作为SPN 的核心免疫组化抗体,本研究发现SPN 组织中Vimentin、β-Catenin 和ACT 几乎100%阳性,AAT、CD56 和角蛋白(AE1/AE3)部分阳性,Syn 阳性率为81.0%,CgA 阳性率较低,PR 常为阳性或局灶性阳性。如肿瘤CD10 表达阳性,胞质和胞核β-Catenin阳性以及胞膜上E-cadherin 表达缺失而在胞核内持续表达,则可能就是SPN。SPN 通过100%灵敏度和100%特异性鉴定存在CTNNB1 突变和不存在KRAS,GNAS 或RNF43 突变或18 号染色体杂合性缺失,当诊断困难时,可以作为诊断思路的参考。

SPN 多表现为囊实性,诊断不难,但需要与其他囊性或囊实性肿瘤相鉴别。现归纳诊断流程如下:①根据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诊断:SPN 多发于年轻女性,较少见,预后良好,是一种低度恶性肿瘤,临床超过1/3 的患者无症状,肿瘤较大者可出现腹痛、腹胀等症状[3]。②根据影像学表现来进行诊断:超声、CT 及MRI 可见囊实性肿块,囊性或实性为主,也可两者相仿,少数瘤体内有出血灶,也可见钙化灶。增强CT 扫描可见实性结构呈渐进性的轻度强化,较正常胰腺实质密度低,囊性部分无强化[4,5]。③根据病理学结果进行诊断:病理检查可见典型的假乳头状结构,免疫组化可见核β-Catenin、Vimentin、AAT、ACT、CD10 阳性率高。与其他胰腺囊性肿物鉴别: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二者镜下表现相似,多依赖免疫组化鉴别,多表达CgA,Vimentin、核β-Catenin 多阴性;②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为浆液性肿瘤,仅具有微小恶性潜能,镜下可有蜂窝状外观,表现为许多小的、分裂的囊肿,也可表现为大囊性的肿瘤,来源于上皮,多CK 阳性而Vimentin 阴性;③胰腺腺泡细胞癌:SPN 可有类似此病变的腺泡样的镜下表现,可通过免疫组化鉴别,此类疾病多CK阳性而Vimentin 阴性;④其他良性囊性病变及淋巴上皮囊肿:此类病变临床更加少见,多来源于发育不全的内衬的鳞状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无发育异常及恶性潜能。

目前,无论儿童还是成人SPN 患者,首选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6],由于这些是低度恶性肿瘤,特别是被纤维囊所包围,故有学者主张对病变进行简单的去核[4]。尽管如此,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仍是最常用的手术[7]。具体术式、切除范围主要根据肿瘤的生长部位、大小、手术次数及术中对良、恶性的判断(有无浸润生长、包膜是否完整、有无远处转移)而定。有文献报道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误诊率约为12.2%,但无误诊为胰腺癌的病例,所以病理可作为术中鉴别SPN 与胰腺癌并确定手术方式的常规手段[8]。本研究45 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经过8~43 个月随访,2 例肿瘤复发带瘤生存,余患者均未见复发。

目前的研究证实了SPN 在女性人群中高发,同时尽管SPN 很少见,但它是目前40 岁以下女性胰腺切除患者中最常见的病理学表现,有特殊的免疫组化表型。绝大多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有更好的预后,同时手术前已有转移、邻近器官或血管的侵袭、大块肿块(直径≥13cm)、年轻患者、肿瘤破裂和切除不足都是肿瘤的复发因素。但是,由于复发很少,因此无法确定与复发相关的风险因素。因此,有恶性潜能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复发患者需要积极管理,如果进行积极的手术切除或介入治疗(如肝脏转移灶射频消融手术),即使复发,患者也能获得较好的预后。

猜你喜欢
囊性乳头状实性
肿瘤相关因子TSHR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食管癌颈部巨大囊性淋巴结转移1 例报道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术前高频超声诊断分析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