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骥 周玲棣
【摘要】本文以“圆柱的表面积”自探教学为例,阐述了数学教学需要实现儿童本位理念的价值回归,“以学定教、以教导学”,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自主探索活动,在“跌打滚爬”中“且探且思”,获得真实体验与真知。
【关键词】微项目 儿童本位 理念回归 数学案例
呼唤儿童本位理念的回归,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向标,也是本校江苏省十三五教育科学立项课题“观察·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圆柱的表面积”是笔者执教的一节市级公开课,属于苏教版下册第二单元的知识。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基于“儿童本位”理念,寻求支持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重视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自主操作、自主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跌打滚爬”中“且探且思”,获得真实体验与真知。
一、课首微探,铺垫回探
针对即将进行的新课教学,教师设计了这样一组铺垫式的“开胃菜”,目的是让学生基于已学知识解决一些基础问题,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为成果自探“加油”,为下一层次学习“助力”。
微项目一:
1.口答下列各题:
(1)圆的半径是2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回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如何计算。你能算出它们的表面积吗?
2.我们前面已经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要来探讨圆柱表面积该如何计算。大家有信心学好吗?
这是为后续学习做好复习铺垫,有利于针对知识的“起点”和原点设计自探学习,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提升学习力。
二、课中微探,围标自探
学生的知识获得不能全靠教师的“授鱼”,而应该设计一些环节“授渔”,给学生一片“水域”,让学生浸润在问题中,给他们“扑腾扑腾”的机会。学生经历“呛几口水”的过程,获得知识才更有“喜悦”和“味道”。教师结合教学目标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试探过程:
1.目标试探: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
微项目二:
(1)你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如何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2)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请用观察学具,小组观察、讨论、交流。
概括并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2.合作研探,出示例2:一种圆柱形的罐头,底面直径是11厘米,高是15厘米。它的侧面有一张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接头处忽略不計)
微项目三:
(1)启思:你知道这道题是要我们求什么吗?(圆柱的侧面积)
(2)思考:求这个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打算怎么做?
(3)合探:商标纸展开图,即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4)什么叫“接头处忽略不计”?
学生自探汇报:
(1)学生操作演示:学生运用自制的圆柱模型说明如何求剪开学具。
(2)呈现学生“学果”:侧面展开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师:圆柱的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计算圆的面积了,现在我们又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那么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吗?
说明:涉及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如果没有特别要求,结果用含有π的式子表示也是可以的。如:165π平方厘米。
给学生设计一个自探过程,让学生先学先思,在经历思维完整过程中获得经验。教师的及时跟进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消除困惑点,也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的过程,为良好的知识建构打好基础。
三、课中再探,探标研究
探标研究,是朝向深度思维的一条路径。要想获得真知,就得培养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就得给学生设计一条可以登攀知识高峰的“藤索”,让学生思维有方向、有目标、有切入点,才能让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成为可能。
微项目四:
1.投影出示例3:把右边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1)这个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多少厘米?
(2)你能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吗?
(3)学生独立完成画图。
学探汇报,反馈订正。
2.固标练习:教材P12“练一练”第1、2题。
再次自探,让知识更加透明,学生自探操作后组织学生仔细观察研究。借助具象的图像,能让学生对圆柱的侧面展开后的形状有进一步的认知,对于巩固所学很有帮助。
四、课尾微探,固标练习
根据学习规律以及遗忘理论,对于新知的学习必须要经过一个“夯实”的过程。课尾固标练探,能够让学生更加明晰概念,知晓方法,夯实学习效果。
微项目五:
1.教材P13练习二第4、5、6、7题。
2.圆柱的表面积学习效果检测题。
(1)请填写: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圆柱的底面积=( )
(2)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
(3)用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铁皮围成一个圆柱体,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
以上练习设计,不仅巩固了所学,而且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灵活的,还使学生亲自参与了对充满“挑战”的题目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筆,将课堂的尾声又推向一个新的高潮。
五、教后反思
1.目标与学情结合。在设计微项目化教学的时候,教师不能一厢情愿地设计与实施教学预案,要求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时态,灵活实施教学设计,不要过分去追求多花哨,多激情,多精彩,而要把精力放在课堂的本质上。教师必须以儿童本位为指导,时刻把握“教学目标”这根“缰绳”,关注“学情”,也要关注“深度”,否则数学课就缺乏了厚重和内涵。
2.自探与启思结合。在各个自探环节中,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属于学生的跌打滚爬的过程,让学生先学先思,在经历思维完整过程中获得经验。教师教学过程的每一次及时跟进能够帮助学生化解难点,消除困惑点,也能帮助学生充分感知形成的过程,为良好的知识建构打好基础。
每一个微项目问题情境的设计,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斗志”,为了把数学思维“激活”,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获得最终探究的喜悦。所以,教师在知识建构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之间,要善于“搭桥”,让学生始终保持那一份学习的“冲动”,这是优化微项目化教学的一大举措。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观察·支持儿童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编号:D/2018/02/3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