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養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大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自觉主动活动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数学;教学;兴趣;激发
目前,学校教育改革正在把升学教育为中心的应试教育转到以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陈旧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形式,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认识到激发兴趣对教学所起的重大作用。
兴趣,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特别爱好的感情状态,是一种个性的心理特征。当学生对学习发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并且乐此不疲,欲罢不能。无数事实证明,当学生对某种学习对象或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使整个思维活动起来,并由此而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兴趣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他本身的培养也是教学任务和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会学和爱学,爱学的源泉来自对学科的兴趣,赞科夫说:“扎实地掌握知识与其说是靠多次的重复,不如说是靠理解,靠内部的诱因,靠学生的情绪状态达到。”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数学,就其学科的抽象性,更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兴趣的培养,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侧面引导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动脑,勤于动手,大胆发言,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新知识前,有意地创设生动,愉悦地意境,揭示知识的矛盾,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分数化小数”一节时,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找出黑板上的分数哪些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然后“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进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不信,你们可以说个分数来‘考老师。”这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纷纷说出一些较大的分数,老师都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是什么原因呢?老师有什么“窍门”?不等发问,学生就迫不及待地认真思考起来,不一会儿,学生各抒己见,得出了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结论,教师创设的问题蕴含着内在的趣味和启发性,调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思考和运用知识是最为有益的。
二、 直观演示,引出兴趣
根据小学生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兴趣的特点,教学中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演示,使抽象变形象,生动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课堂上我在硬纸板上画了一半径为15厘米的圆,再以这个圆的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径10厘米的圆,剪下外圆,又剪去内圆,这样得到了环形。然后学生根据老师的操作过程,经整理后得到:外圆剪去一个同的内圆,就得到了环形。教师进一步引导:“现在谁知道怎样求环形的面积?”学生练习直接演示,得出:环形面积=外圆面-内圆面积。因势利导,得出字母公式是:
S环=S外圆-S内圆=πR2-πr2=π(R2-r2)
整个教学过程:直观演示→语言叙述→字母公式,逐步抽象,逐步概括;学生思维随着教学过程的发展,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
三、 设疑求解,诱发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学生好奇心强,思维话跃。有疑才能启发学生的探索心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获取知识的状态。如讲“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时,先让学生任意说出一对异分母分数,教师能很快地说出谁大谁小,学生们一定感到很惊奇,巴不得早早知道老师是采用什么妙法。这时讲新课学生求知欲最强烈,精力最集中,教师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理解深,记得牢。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很快揭示了比较两个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方法,从面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
四、 变静为动,提高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让他们动手动脑,用多种器官一起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手操作,引发动脑思维,从而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是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例如教学“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公亩”一课时,由于公顷和公亩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抽象,单凭老师讲边长是1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亩,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学生不能准确地获知1公顷、1公亩究竟多大,且学习过程枯燥无味。若到室外让学生亲手测量一下,把1公亩画出来,告诉学生把一公亩扩大100倍是一公顷,他们才能在这有趣的“动”中准确地获取知识且提高兴趣,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
五、 求异求活,发展兴趣
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肤浅的兴趣活动,真正求知欲来源于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当学生看到通过自己的艰苦思索可能找到或终于找到问题的答案时,就有一种成功感、愉快感,求知若渴的情绪会无比高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如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一个饲养专业户,饲养鸡与鸭的比是5∶3,已知养鸡125只,求养鸭多少只?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结果学生用了多种解题方法:
(1)归一法解:125÷5×3
(2)用分数解:125×35或125÷123
(3)按比例分配解:125÷58×38
(4)正比例解:125x=53
(5)用方程解:x×123=125
学生细致深刻地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多方面进行发散思维,把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开阔解题思路,发展了智力,培养了能力。
实践证明,培养学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的求知欲望,使之成为推动求知的一种强烈的内驱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自觉、主动的重要措施。因此,在数学中,必须发掘数学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努力在学生面前展示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以引发学生的爱好和志趣,从而使学生越学越爱学,越学越会学。
作者简介:
占阿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