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逸 夏谊 姚海滨
201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6.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基本与美国持平,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贡献率达58.8%。预计到202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48万亿元左右,将是美国的1.2倍,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当前,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对浙江外向型经济造成实质性影响。浙江必须抢抓内需增长机遇,扩大浙货国内市场占有率。
优势产业在国内市场竞争力不足。如纺织服装市场,2016年浙江纺织服装内销产值仅有山东的62%、广东的47%、江苏的40%。再如化妆品市场,目前我国人均化妆品消费额仅相当于日本的1/18,增长潜力巨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规模将达495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美容产品市场。浙江作为全国五大化妆品产区之一,各品牌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足1%,产品主要销往非洲、中东等地。
图/新华社
特色农产品国内市场优势不突出。以非常具有浙江地域标志茶叶为例。2017年,浙江茶叶产量达17.93万吨,出口量和出口额均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但是浙江茶叶国内市场的份额不到10%,市场占有率远低于贵州、四川、安徽、福建等地。一方面,近年来国内的主要产茶省份加大了茶叶的种植和营销力度,如贵州的茶园面积从2008年的280万亩跃升至2017年的700万亩,成为茶叶种植面积第一大省;另一方面,浙江见长的绿茶、白茶等近年来受到普洱、乌龙等茶品的冲击,国内市场份额明显减少。
新消费热点市场仍待开发。近年来国内教育、文化、信息、健康等新消费热点以年均10%的增速发展。以国内基础教育市场为例,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但浙江教育企业数量和实力不但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市,也落后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另外,信息消费在全国的市场规模已达到4.5万亿元,占到最终消费支出的10%。浙江是信息经济强省,信息消费一直领先,但一些新领域仍有待开发。如2017年我国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036亿元,近五年增速都高于15%,是新兴的潜力产业。其中广东占全国游戏市场份额的七成以上,浙江市场份额不足广东的一成。
传统商品市场面临转型提升。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有些商品市场转型成功,但仍有较多的市场发展质量亟待提升。以义乌小商品市场为例,2017年成交额达到1493亿元,内销占比约80%,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之首,小商品市场线上线下结合,成功转型。而温州永嘉县桥头镇的钮扣市场,2002年占全国市场的80%份额,2011年降到60%左右,如今因受制造优势减弱、网络销售模式冲击等原因逐渐陷入“门庭冷落”的困境。
提升“浙江制造”的市场竞争力。支持重点消费产品创新研究。引导制造业尤其是浙江传统轻工产业的“大规模制造+传统市场”的模式,向“个性化制造+线下体验线上采购的(O2O)”模式转变。积极寻求进口替代路径。加强对我国进口商品情况的研判分析,精准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热点领域、重点行业、关键产品的国际国内需求情况信息,确定一批市场前景好、有一定产业基础、成长性较高的进口替代的行业目录和产品清单,如重点产业集群的高端产品、群众消费升级需求大的高端消费品等,引导浙江企业针对性研发,有效拓展国内市场。
推进特色农产品产销对接。实施多元化的营销模式。支持省内具有一定品牌基础、质量可靠的特色农产品入驻国内各大超市等零售企业,结合“农批对接”“农超对接”,推进浙江特色农产品进入全国各地市场。推广“基地整合+营销+流量+交易+供应链服务+口碑营销”的闭环供给模式,积极培养忠实客户群。提升浙农产品的质量保证。探索运用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农产品供应链监测模式,强化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扩大优质消费服务供给。支持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借助浙江打造工业互联网国家示范区的有利契机,率先创建一批致力于开拓国内市场的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共享、直销、团购、租赁、定制等新型消费模式和移动互联、视频直播等新兴营销方式开拓国内市场;结合浙江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技术、资本和平台优势,创新发展专业技能、生活服务等领域分享经济,休闲娱乐、旅游购物、医疗保健等领域体验经济等各类服务新形态。培育一批领军型连锁服务企业。深化对生活性服务业品牌连锁企业的培育,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集中,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跨业融合发展和集团化经营。推进新零售模式领先发展。支持阿里巴巴“新零售之城”的全国布局,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生物识别、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促进线上与线下、商品和服务、行业跨界深度融合。鼓励电商平台向实体零售企业有条件开放各地各行数据资源,捕捉各地各行消费者的深度需求,结合实体零售商转型升级趋势,着力增加智能、时尚、健康、绿色商品等品种,创新快闪店、无人超市等智慧新销售体验。
加大浙货营销和保障力度。推进浙货公共营销平台建设。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建立营销联盟,吸纳中小企业进入并逐步发展成行业性营销平台。在中心城市周边规划建设若干购物特色小镇,支持杭州打造全国网货交易中心。支持“1688网上产业带”在全国的布局,并在淘宝等知名网购平台打造“浙江馆”。推进专业市场转型提升。推广义乌小商品市场转型发展经验,推动传统商品市场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会展经济等新商业形态相融发展,建成线上线下融合化、业态结构多元化、交易手段电子化、服务功能复合化的现代新型专业市场。健全浙货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体系。围绕产品查询、质量追溯和售后服务等重点,与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合作,深化“放心消费在浙江”官网建设,建立通畅高效的投诉处理渠道,及时发布相关监测和分析数据,推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