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深挖掘 苍南乡村谋振兴

2019-03-07 03:14:54苍南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浙江经济 2019年2期
关键词:苍南生态农村

□苍南县发展和改革局课题组

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本是乡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如何加快自然资本增值、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苍南是浙江南大门,亟需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不断践行“两山理论”,以“生态美、产业兴、交通畅、百姓富”为目标,探索出一条以特质生态资源资产化引领乡村振兴的道路。

走生态资源资产化之路,打好“产业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丰富的生态资源是苍南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借力点。苍南需深入挖掘“居山揽海”综合优势,融入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谋划一批高质量项目,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化农村产业体系,打造苍南经济新动能、农民增收新渠道。

高质量推进全域旅游。发挥高铁直达的交通优势,创新打造中国五渔村,发展“海”旅游。提升大玉苍山风景旅游区,争创5A,发展“山”旅游。整合美丽乡村、生态园、民族乡,发展薰衣草温情游、四季柚采摘游、棕榈湾亲子游等“乡”旅游。依托苍南矾山国家矿山公园建设世界矾都小镇,发展“矾”旅游。依托碗窑古村建设瓷韵小镇,发展“瓷”旅游。开发集山居、古村、海墅、乡舍特色于一体的民宿度假产品,打造独具苍南特色的民宿集聚群。

延长生态农渔产业链。以马站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为平台,做强设施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业,做精四季柚、脐橙等水果产业,做特花卉种植产业。以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为平台,提升紫菜、大黄鱼等优势产品。推进农渔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业附加值。推动矾山肉燕、马站煎包等特色传统美食规模化生产,建设线上线下联动的健康休闲展示展销体验中心,打响“苍南美食”的品牌影响力。

培育基于生态资源的健康产业。依托岸线沙滩资源,发展沙滩排球、沙滩自行车、沙滩摩托等滨海运动业。实施玉苍山体育休闲基地、鹤顶山天湖户外基地等项目,联动玉苍山和莒溪大峡谷,开发登山攀岩、低空飞行、山区露营等户外运动产品。

走城乡设施一体化之路,打好“基建拳”

乡村振兴,基础设施要先行。对于苍南的乡村发展而言,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成网成环至关重要。

构建“内畅外联”立体交通体系。对外推进甬台温高速复线苍南段、104国道苍南段改建,积极对接外部县市。借力温福铁路苍南站的改造提升,适时推进通用航空基地、市域铁路S3线线位研究及站点布置,全方位提高苍南交通可达性。对内加快168黄金海岸线、桥莒线等道路建设和改造提升,通过利用即有线路改造提升、新建路段等措施,实现乡镇相连,村村通达,进一步构建“成环联网”内部交通体系。完善建设高效便捷安全的公共交通体系,完善公交线网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智慧公交。

图/任延

加快供电、供水、农田水利、网络通讯、游客接待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浙江三澳核电项目等清洁能源项目以及电力、水利、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保障乡村生活、生产的水电供给。加强网络通讯保障,适时启动布局5G移动通信网络,为智慧旅游、智慧乡村等建设提供硬件保障。加强玉苍山、马站、赤溪镇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提升住宿、餐饮等服务接待设施水平。

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打好“保障拳”

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城乡融合的路径实现互利共赢。对于苍南而言,必须联动城市推进乡村建设,形成城市和乡村各具特点、互促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大力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通过加大美丽乡村示范县和A级景区村庄创建力度,提高乡村的宜居质量,形成对城市的吸引力。结合苍南实际,开展以“环境美、产业美、人文美”为重点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建设。积极探索苍南地域特色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通过树立十大“标杆美丽乡村”,带动百村联创。按照省A级景区创建标准,加快以矾山福德湾村、岱岭富源村等为样板的A级景区村庄创建力度。做好矾山镇福德湾村等历史文化村落的保护与利用,着力破解传统村落“空心化”问题。

加强城市和乡村的一体化联动。充分利用城市资源要素、产业辐射等反哺农村发展。根据农村农业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城市企业在技术、管理、信息、人才等方面给农村以有力的帮助和支持。提高城市与农村产业之间的关联度,拉长农业产业链,变苍南县农产品、生态资源优势为整体经济发展优势,大力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强农村的教育、文化、医疗建设及社会保障,同时实现医疗、养老等各种社会保障资源的城乡联网。

走绿色持续发展之路,打好“生态拳”

生态环境是苍南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点。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以提升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目标,统筹加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等工作,走绿色持续发展之路,

做好山海生态修复工作。重点做好确定的生态保护区和玉苍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生态保育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加强生态公益林、沿海防护林管理和建设,抓好溪流沿岸、村镇附近等重要区位的森林抚育工作。加快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做好海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开展大渔湾、渔寮湾和沿浦湾的蓝色海湾整治与修复,推进近岸海域和重点海湾污染整治,加强围填海和海岸线的管理,科学合理利用岸线,推进滨海生态走廊建设。

以山林彩化和五水共治为抓手造就青山绿水。启动建设苍南县林木种质资源库,以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造林理念,推动全县森林从绿化走向彩化。继续加大治污水力度,实施最严格的水环境保护制度,强化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推进农村污染防治等工作。在“四边三化”行动的基础上,推进“两路两侧”整治。。

完善山环海抱的绿道网络和森林古道建设。围绕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建设横阳支江30公里沿江绿道和龙金运河18公里沿河绿道。通过绿道和森林古道的整合,将历史古迹、古村落、农业观光、旅游景区等有机结合串联,形成山环海抱的绿道网络,提升苍南景观形象。

走农业农村深改之路,打好“改革拳”

让社会资金与社会人才向乡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苍南必须充分利用民间资本丰厚和改革传统优良这两大特色,将其转化为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要素。

以促进社会资本投入为抓手,吸引发展要素。充分发挥苍南商人以及温商遍布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独特优势,有针对地进行招商,重点加强苍南乡村振兴重大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推动产业回归、智力回归、资源回归、财富回归。充分利用苍南民间资本的优势,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资金筹措新机制,通过设立投资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一方面在土地、税收等政策方面为给乡村振兴发展重点新项目提供便利,另一方面提高留在基层的人才的待遇和地位,使得乡村能留得住人才。

以改革探索和先行先试为引擎,盘活发展要素。深入推进苍南农业农村各领域改革,重点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三位一体”改革,全面落实农村土地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房抵押贷款试点、强化农村建设用地制度供给、创新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试点等。积极发挥苍南改革创新的传统,继续在乡村振兴方面开展先行先试,一方面向省市争取更多的试点资格,一方面总结试点乡村经验,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苍南生态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农业(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生态养生”娱晚年
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进呆萌生态房
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态之旅
苍南
四川文学(2020年10期)2020-02-06 01:22:24
党报客户端如何深耕基层实施差异化竞争——以浙江新闻客户端苍南频道为例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滴水见阳光——《苍南叫停大渔湾围垦工程》采写体会
传媒评论(2018年5期)2018-07-09 06:05:16
日子过成段子,“苍南派”和“芒果宓”把幸福喂胖
妇女(2016年5期)2016-05-14 13:19:54
生态
领导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