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3-07 06:27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医教专业课程协同

戢 慧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楚雄 67500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1]。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是专科护理教育长期研究的重要课题。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于2015年实施校院联合培养专科护理人才模式,利用学校、医院双方的资源优势,安排学生在第二学年上半学期和下半学期进入合作医院,由一线医护人员讲授专业课程及见习带教,以期培养专业知识扎实、职业技能过硬和职业道德良好的护理人才。目前共有3届5个护理班级参与医教协同培养,其中4个班级学生已顺利毕业。为了解医教协同人才培养成效,梳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护理学院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以课题为依托成立调研小组,先后深入楚雄州人民医院、大姚县人民医院开展专项调研。现将调研情况介绍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以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三年制护理专业2017届、2018届4个医教协同班学生(研究组)和参与教学管理的医护人员为主要对象,以接受传统培养模式的学生(对照组)为参照对象,通过教学成绩相关数据比较、调查问卷和访谈等形式了解人才培养质量。

1.2 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量性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由调研组成员负责问卷发放和回收,调研组负责人进行实地走访、记录和梳理。共发放问卷185份,回收185份,回收率100.00%;实地走访两个教学医院,分别为楚雄州人民医院和大姚县人民医院。

1.3 统计学方法

主要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平台——问道网录入数据,获得问卷结果。

2 结果

2.1 培养效果较好,但师生主观评价稍有差异

调查组分别从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对培养效果的满意度、再次参与的主观意愿等方面对学生和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统计数据来看,学生与医护人员的主观评价存在一定差异。医护人员对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一致持肯定态度,总体满意度非常高;84.97%的学生认为培养模式改革很有必要,但是只有65.57%的对培养效果感到满意;而在再次参与医教协同培养方面,70.69%的学生选择愿意,有29.31%的选择不愿意或无所谓。经过访谈,调查组了解到部分学生存在对医教协同培养模式认知模糊、对医院教学环境和方式不适应以及依赖心理较强等问题。

2.2 岗位能力提升,但就业竞争优势未凸显

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第二学年的护理专业课程在医院开设,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进行教学,学生融入医院环境,直接接触临床,将学习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相结合,培养临床思维、临场沟通、应急处理、团队协作和人文关怀等岗位能力,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2]。从调查结果看,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学生在操作能力、人文素养和护理礼仪3方面有明显优势,操作能力较为突出。以培养目标为参照,校院双方均认为学生还存在专业知识有待加强、理论与操作不能很好地衔接及自我认知不清、定位过高等问题,可见培养过程中理论教学效果欠佳,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有待加强。就业是社会对毕业生能力认可程度的直观反映,调查中研究组34.66%的学生认为与对照组相比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稍有优势、43.75%的认为没有优势。从两届毕业生就业率(见表1)来看,研究组学生就业优势并未凸显,与对照组差别不大。

表1 两组就业率比较(%)

2.3 专业课程设置合理,但教师教学成效不好

为进一步了解教学成效,调查组统计两组学生第二学年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和护考通过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专业课程考试成绩和护考通过率比较

从表2来看,研究组学生专业课程平均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但在人均挂科率、护考通过率方面并不占明显优势。调研组就课程设置和教师教学成效两方面进行了调研,发现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虽然学校和医院均要求选派经验较为丰富的医护人员担任专业课程教师,但研究组近40%的学生认为在校教师上课效果好,83.98%的学生认为在校教师有必要参与专业课程教学,并且多数学生认为来自医院的教师应加强教学方法、理论知识、师生沟通能力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培训。而参与教学的医护人员也认为需要通过观摩、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教学能力。

2.4 学生管理规范,但课外活动有待丰富

学生管理是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实施的困难之一。目前各教学医院依照学校管理模式,为学生选聘专任班主任进行管理,并按照学校教学时间安排学生作息,总体情况较好。但有两个问题较为突出:(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有效途径,研究组学生和教师普遍认为在医教协同培养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缺失。(2)学生课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问题。课外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调研组发现研究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频率远远低于对照组,活动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数是教学医院的职工活动,专门针对学生的活动很少甚至没有,这与调查中研究组45.51%的学生选择偶尔有活动,35.96%的选择一学期有1~2次活动的结果一致。

3 讨论与建议

3.1 重视医教协同宣传,提高学生认同度

本次调研发现,研究组学生对医教协同培养模式有一定了解,但较为肤浅,仅停留于表面。参与前多数学生对医教协同知之甚少,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不清楚,没有从内心对这种模式产生认同感;参与后又因缺乏适当的交流和引导而出现适应不良,被动学习,自我定位不清,对学什么、怎样学缺乏思考,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应加强对医教协同的常态化宣传,通过主题班会、动员会、座谈会、新老生交流等使学生深入了解并接受医教协同培养模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学院网络宣传阵地等宣传医教协同培养现状和进展情况,促进学生对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从认知转变为认同。学生入院后应组织岗前培训,全方位帮助其尽快熟悉医院环境,明确学习要求,清楚学习安排,融入医院文化,并按照医院的规定和要求履行自身职责,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成效。

3.2 明确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护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护理岗位需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院校双方应在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将核心知识、核心能力和核心素质进行有机融合,以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人文关怀与合作能力、信息运用和终身学习能力4方面专业核心能力为重点,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3]。逐步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效果反馈体系,借用客观量表如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测评量表、评判性思维量表等,建立有利益相关的第三方人员参与的综合评价系统,及时获取政府部门、行业单位、行业专家、学生及家长等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与管理方式,提高社会及教学医院的认可度。尝试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有效拓展学生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持续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是实现校院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和教学情景“三融合”的有效途径。(1)鼓励学院专业教师“下、访、挂”,担任医院护理部相关职务,在教学医院组织开展岗前培训、教学巡讲和示范教学等活动;鼓励医护人员到校随堂听课、观摩,参与学院师资培训;学院和医院教师定期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新的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2)根据教学医院实际情况创新授课模式,将研究组教学进程和课程安排与对照组分开,如授课计划不以2学时为单位,而是按专题或项目内容随机安排,甚至可以单科推进方式开展某些课程教学,通过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全面推进教学改革[4]。

3.4 成立学生管理专项小组,加强课外活动管理

依据学院人才培养要求,成立由学院领导、辅导员与教学医院班主任为主要成员的学生管理专项工作小组,逐步开发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活动项目,提供活动范例,组织学生活动。经费方面,单列研究组活动经费,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内容方面,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从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资源利用、活动项目设计3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依托班级文化建设、党建团建、社会实践活动、医学文体活动等全面构建内容循序渐进、操作规范有序、形式互动探究的课外活动体系,打造品牌,形成特色;分工协作方面,坚持贯彻“模式改革、校院联合、双师指导”思想,校院双方共同研究制订活动类别和活动范例,校方定期派专人到教学医院沟通交流,通过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心理和思想现状,协助开展相关学生活动,邀请教学医院班主任参加学院学生管理会议和培训,掌握学生管理方式方法。

猜你喜欢
医教专业课程协同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草鱼养殖难,“钱”途何在?老渔医教您如何握好“方向盘”,走上高效路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医教协同背景下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成长体系研究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谈韶关地区特校开展“医教结合”的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