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和彰显语文核心素养

2019-03-06 12:29何挺勇
读与写·上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熏陶核心教材

何挺勇

摘要:“核心素养”如今已成为教育界言必称之的热词了。各学科也都对“核心素养”提出了指标和目标。语文新课标指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而培养和彰显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必然在于课堂教学。至于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和彰显语文核心素养就要看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能力态度了。我认为语文课堂中“解”、“导”、“评”、“熏”四法的善用恰恰就是语文核心素养最好的体现和培养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1-0249-02

1.“解”就是解读,解教

它不是简单的简单的分解——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文章主旨。也不是普通的为文章找切入点导入。它应该是像“庖丁解牛”一样,“目无全牛”,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以无厚入有间”“动刀甚微,謋然已解”。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文本教材不是也应该先深入精确地把握教材,对教材形成清晰明朗的板块构思吗?而这样“解”的过程不就是培养和彰显教师和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深入理解文章中蕴含的“文化、語言、思维”并提高审美能力的过程吗?如我在教《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就是先抓住“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设计了几个阶梯型问题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1)这句话在文中两次出现,是谁对谁说的?(2)为什么说这句话?当事人当时的情况怎样?(3)我们该如何理解这句话?(4)作者通过本文想表达什么?我们通过文章学到什么,该怎么做?通过解读我们很快就精确地把握教材,形成清晰明朗的板块构思:

又如在教学《狼》一课时,我们就可以抓住“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中“黠”和“毙”二字入手,先解读“黠”和“毙”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表现狼“黠”语句,再找出被“毙”原因的句子。再展开讨论,分析狼和屠夫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在本课堂教学“解”的过程,教师既准确无误地传授了文言知识,也艺术地处理了教材,优化了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使课堂活动达到审美境界。

2.“导”和“评”

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和因势利导学生。其中必然“导”中含“评”,“评”里有“导”。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文本内容,在学生阅读、讨论、思考、表达这些环节中“导”、“评”结合,既能逐步引导学生在学习榜样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又能寓思维训练于听说读写训练中。当然,这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也符合课标中教师主导地位的要求,更符合“核心素养”中“书本位向生本位转向”的理论。

2.1在“导”和“评”中逐步树人。

刚踏入中学大门的13岁左右的农村孩子,他们刚刚形成人格的雏形,对真善美、假丑恶的是非判断能力还很弱。因此,语文教师有义务根据学科特点,利用文质兼优的教材文本在课堂教学的“导”和“评”中叩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感情浪花,在共鸣中逐步积蓄正能量,完善人格的培养达到树人的目的。

《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于的一篇散文。此文语言平易朴实,但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抒发了一种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使读者的心灵随着作者优美的文字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美的旅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加以“导”和“评”。如在赏析

第四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学生很快就会答出:“本段的环境描写很好,借助田野、新绿、冬水写出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这时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停留在“形”(美丽景色)上,应该顺势给予“导”和“评”。

师:是啊!在这美丽景色中处处透出春的气息,表现了昂扬的生命力,真是祖孙三代一起散步的美好背景啊!

教师这一语“导”和“评”能不让祖孙三代和谐组合的家庭画面和对生命力美的追求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吗?

再如: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很多教师都从“慢慢地”、“稳稳地”以及“整个世界”这些词语以及人物代表的象征意义等,苦口婆心地解释含义塞给学生。可是余映潮老师教学中就点评引导说:“这句话意味深长。“整个世界”令人回味无穷。它写出了关爱、呵护———关爱下一代,呵护老一辈。”一语中的不仅点出了中年人在自己家庭中的责任,更说出了他们在整个民族进程中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

轻轻叩击,让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尊老爱幼”的精神,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2.2在“导”和“评”逐步悟文。

新课程改革,课堂上必会出现天马行空,“思接千载,心游万里”的学生发言。对于这些游离主旨的回答,如果教师盲目给予廉价的赞美或者放任不置可否。必然导致课堂放羊,学生误解、乱解文本教材。教师应该及时地、有艺术地给予指正性、否定性的点评,通过引导帮助学生拓宽思路,指明思考方向、角度。对于有价值但表述不清或不够完善的发言,就应该重点强调,补充完善,让每个同学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文本的脉络,逐步正确地感悟文章内涵。如在教学《陋室铭》一文时,对于“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的理解。有的同学就提出了“苔痕都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作者好懒啊!都不去除草扫地,哪里品德会好啊?”个别同学趁机起哄“是啊,走过台阶还会滑倒”、“这样房子蛇会跑进去,好危险”……课堂也骚动起来。对此,教师应该机智而及时地做出评价和引导学生。“这是作者笔下的陋室,是自然环境,读者应该从淡雅之色中感触作者的恬淡之心,感受作者恬淡中充满生机的鲜活的生活状态。”并提示引导学生阅读本文要紧紧抓住“陋室与德馨”这一中心。也为下文引导理解作者交往之雅、生活情趣之高做铺垫。也逐步让学生对“德馨”的含义的感悟更具体可感了。

2.3在“导”和“评”中引领示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学生的发言,在总结中加以诠释、评点。以达到引领示范的效果。因此,有人称:“教师精美多彩的导评是隐形地对学生审美和思维的引领示范。”看看教学《驿路梨花》第三到第十二段教学片断吧。

师:这是作者对小茅屋进行细致描写的部分,请回答按什么顺序描写的?

生:从远到近。从小茅屋的外部写到屋内的摆设。

师:就按这种顺序,请从课文中指出有关的语句。

生:外,竹篾草顶,门是从外反扣着的,木板上用黑炭写着“请进”二字。

师:你怎样理解以上语句?

生:门从外反扣,说明主人不在;但门板上的留言看得出主人很热心、诚恳欢迎所有的过路人,而且细心周到,只怕过路人不敢进。

师:这位同学的理解和表达好棒啊!尤其是用准了“所有”这个词和“只怕人家不敢進”这句话。那么再请同学们想想,小屋内部描写又说明什么?

生:大竹床——铺满厚厚的稻草;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清凉可口,说明最近刚灌上的;墙上的留言——交代食物存放的地点。以上描写,说明小屋主人为过路人的食宿安排得很周到,对小屋的照料很勤,是经常、不间断的。

师:(鼓掌)这位同学回答的很好,能用“食宿”二字概括屋内描写的重点,并且对“水”的理解分析特别有见地,看来不但读书细心,还能联系平时的生活经验啊。

听着师生的课堂对话,我们听课的老师禁不住为他们喝彩。教师三言两语,不但把握方向驾驭课堂,并且及时对学生的发言总结,既注意分析课文的内容,又注意评价学生口述中的词句。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既展示了教学智慧又对学生审美和思维的引领示范。所以他的学生回答的也如此出色啊!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核心素养”的彰显和培养吧。

3.“熏”指的是炽情熏陶

它包括教师语言艺术的熏陶和教学氛围的熏陶。

苏联教育家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助手是幽默睿智,它可以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为学生学生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会事半功倍”。是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这既是对学生语文素养与技能的培养也是对学生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的熏陶。教师在提高自身“核心素养”的前提下,在教学中通过使用精美多彩教学语言,不但对学生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等方面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学生在课堂不断熏陶中自然而然培养起了“核心素养”。而且教师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形成一幅幅精美的画面,熏陶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熏陶核心教材
用艺术熏陶家风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如此熏陶
古筝走进课堂 接受民族音乐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