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江西 宜春 336000)
颅内动脉瘤系颅内动脉壁的异常膨出,由于瘤体小,在其破裂出血前很少被发现,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的首要病因[1]。临床表现以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伴有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该病起病急,病情重,需要手术干预来去除病因,预防复发。受宜春市医疗水平限制,这类患者大多要长途转运至省级医院治疗,由于转运此类患者有病情重,对转运条件要求高,可引起再出血的因素多,且转运时间长(约3小时)的特点,所以,在转运过程中,急救医生应该如何最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转运安全,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宜春市紧急救援中心近2年来成功转运3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的经验总结分析如下。
30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在18~65岁,平均41.5岁,其中18~30岁4例,31~50岁17例,51~65岁9例;既往体健22例,有高血压病史8例;意识清楚14例,意识模糊5例,嗜睡3例,昏迷8例;所有患者均经CTA检查明确诊断,发病6小时内入院并转院,其中有21例患者经院内初步处理血压控制满意,9例血压控制不满意,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烦躁、焦虑。
检查并确保车况良好,检查车载逆变器、车载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负压吸引器、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设备、便携式呼吸机等,确保设备完好,保证充足的氧气和急救药品。
院前急救医生要电话联系转诊医院的医生,详细询问患者的病情及诊疗经过,了解主要症状、生命体征、疼痛等情况,评估患者转运途中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根据评估结果再次确认车辆准备是否充分,并制定转运方案。到达转出医院后与主治医生进行床边交接,并索取转院录或出院小结,向患者家属交代转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签署院前急救告知单。
(1)严密观察
患者上车后,立即连接心电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静脉通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包括体温、呼吸、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意识等。途中心电监护仪的数据出现异常时,要注意识别是患者的病情变化还是干扰所致,一旦确定为病情变化,应在第一时间进行紧急处理并做好记录。
(2)一般处置
转运途中绝对卧床,避免一切可能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用力大小便、喷嚏、情绪激动等,尽量减少车辆的颠簸、急停急启动,预防患者晕车而出现恶心、呕吐。适当限制入水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常规给予脱水剂(如20%甘露醇注射液)以降低颅内压。
(3)止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者,首选抗纤溶药物,如没有应用禁忌证,建议早期、大剂量、持续应用,有助于防止再出血[2],如氨基己酸(EACA)12~18g加入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每次持续滴注10~12h。
(4)防治脑血管痉挛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出血的一个严重反应,可引起脑水肿和脑梗死,加重病情。尼莫通(Nimotop)按0.5~1.0 mg/h的速度用微量输液泵缓慢持续静脉滴注。
(5)心理干预
因疼痛刺激、路途遥远、转运时间长等因素,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不安。随车医护人员与患者良好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不但可以稳定患者情绪,还可以分散其对疼痛和时间的注意力,使患者心情平稳,消除精神紧张。
到达转运目的医院后,与接诊医护人员进行书面交接,包括患者的病情、治疗经过、途中的生命体征、用药、进行的医疗处置等。
30例患者中,28例患者在途中经过及时、有效的救治到达目的地时,患者病情稳定,2例患者经积极处置后,出现意识障碍加重,但仍安全转送至目的医院。途中处置有效率为93.3%。
2例病情加重的患者,在转运前准备、转运中处理均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途中仍出现了病情恶化,虽是属于疾病的自然转归,但也存在一些引起颅内动脉瘤再次出血的因素:第一,2例患者动脉瘤的位置在后交通动脉段,有研究表明,后交通动脉段的相对危险度为1.8,95%的可信区间为0.7~4.5[3];第二,2例患者均在院内就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使用药物无法进行控制,而且院内血压控制并不理想,家属强烈要求转运,转运途中虽积极给予处置,但症状仍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第三,2例患者本人均有拒绝转院的情况,因担心家庭经济状况,对病情的忧虑,心理因素影响也对病情的恶化起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医疗卫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基层医院的发展与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平衡,使得基层急救中心转送危重患者成为常态。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存在很大的风险,但也能提高急救中心整体救治水平。
50%-70%的颅内出血是由动脉瘤破裂引起,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和病残率较高,且再次破裂出血的发生率很高,其中80%发生在2周以内[3]。因此,很多患者家属急需要进行对因治疗,但基层医院受技术水平限制必须及时转诊,而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长途转运风险大,技术难度大,只有训练有素的医务人员,全程严密监护,积极消除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正确处理险情,才能把转运中对患者的危险减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