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阅读教学策略

2019-03-05 18:02高健刚
语文天地 2019年34期
关键词:首诗诗歌文本

高健刚

高中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诗歌阅读教学中一直沿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师用大部分课堂时间向学生讲解文本的字词含义,很少开展师生对话、生本对话,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机械地理解诗歌主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思维受到了限制,教师虽然能够实现诗歌阅读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却无法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导致学生难以深入领会文本的意境之美,体会不到诗歌的文学艺术魅力,易产生学习疲劳感。

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大瑰宝,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食粮,需要我们去理解与传承,而诗歌教学无疑就是继承中国优秀诗歌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以及现当代的优秀诗作,都足以证明诗歌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自然是重点。

一、诵读

诵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在诗歌阅读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诵读方法,让学生沉浸在诗歌营造的意境中,感受诗歌的美感。诗歌文本的解读需要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形成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让文字、情感和声音相互交融渗透,进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感悟诗歌作品魅力。

比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教师要带领学生在情感上积极投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的“弦外之音”。在朗读“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段文字时,教师应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调,给人一种愤怒感。在朗读“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的“何必”一词要有抑扬顿挫之感,以表现作者年少时的欢乐,如今却满是漂泊之外的悲情。

再如诵读《关雎》这首诗,教师可以用一定的诵读节奏让学生体验文本回环反复的手法,并指导学生感受层层渲染、逐渐加重的情绪。学生阅读这首诗,可以对诗中的主人公产生同情,同时阅读评论文章,更进一步理解这首诗的意蕴。从表达的角度来看,有些人创造了一种平衡和谐的视角,声情并茂。从接受者的角度来看,柔美音乐的建筑之美,平衡与美的和谐,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因此,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接受者的注意力达到审美的高度,读者在共情的诵读中对文本进行解释、体验,享受审美带来的愉悦。

二、对话

在高中诗歌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引导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给予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形成多元对话。在师生对话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层次解读文本,组织学生对文本意蕴展开探索,主动建构文本意义,进而由师生对话过渡到生本对话,实现对文本的多元解读。教师也要组织学生进行生生对话,或讨论、或辩论,或小组之间、或小组内部,总之,教师要选择那些有争议性、具有讨论意义的话题,让学生和学生进行交流,集思广益,百家争鸣,在聆听与表达中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大家一起进步。

如在研究白居易的《长恨歌》时,学生很难理解作者的语言修辞,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方法,通俗易懂地进行教学,增加师生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画面引导,在学生看完视频后,教师应迅速提出问题,比如:“该画面中作者营造了怎样的宫廷图景?”此时学生对刚才的画面记忆犹新,会迅速给出自己的答案,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提高不少。教师不要对学生的回答武断地进行评判,而是要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说出自己的理解,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领会文本。

三、多法并用

1.对比法

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发现类似文本的细微差别,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扩充诗歌知识。例如,在教学戴望舒的《雨巷》时,学生认为这首诗的内容是爱慕一个女孩,教师可以描述其他类型的爱,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主题。通过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分析戴望舒诗歌与其他诗歌的差异,帮助学生理解情感的变化和作者隐藏的其他情感。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这首诗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进行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意象,享受语言韵律,培养想象力,专注于诗中的情感。学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简短而精致的语言学写现代新诗,让学生认真体会两首诗不同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质疑法

在诗歌阅读中,教师可采用质疑、解答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讨论、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完成对文本内涵的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得出多维答案。教师为学生提供思考维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技能以及鉴赏诗歌的能力。如《离骚》的第一句话“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中,学生可能会提问,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此时,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这个问题组织探讨,然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如果你是作者,你怎么写?”通过让学生亲自试写诗文,让学生明白诗歌语言在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差别,进而深入理解作者所作诗句的精妙之处。

3.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教育界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阅读,培养学生的多维思考能力,让学生自主理解诗歌意蕴,真正成为阅读课堂的主体。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向学习小组提出问题:“词论家称赞李清照的连叠七字是卓绝千古,为什么?”教师可让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到网络上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从不同角度解读这七个叠字,了解婉约派写作风格与豪放派写作风格的不同,而后再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将小组探究的结果分享给全班同学。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而且还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总而言之,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要采用诵读指导、多元对话和多种阅读方法,构建起高效阅读课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探寻诗歌的涵义,体验诗歌的意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全面提升诗歌的阅读教学效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为每一位学生都量身制作一个教学设计。为了帮助更多学生获得知识,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设计中确定和组织好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拟定好规范化的教学三维目标,选择好通用的教学管理方法,课后积极反思总结,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同时,课堂中要注重课堂生成,要主动走近学生,理解学生,接纳学生,营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首诗诗歌文本
诗歌不除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上课没人抢》
我想写首诗给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诗歌岛·八面来风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