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品、比、迁,建构语文自主教学模式

2019-03-05 18:02方海峰
语文天地 2019年34期
关键词:过程语文课堂

方海峰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构筑自主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质疑探究、品析交流、对比鉴赏、迁移体验逐步提升自主学习和阅读的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出,自主发展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自主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学生要自主学习。因此,语文教师要力求唤醒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品质。然而目前不少课堂教学依然以直接灌输为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教师若能回归真语文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根据自身的条件投入到自学、互动、生成和有效学习的课堂中,则能让学生全面提升学习能力。

一、疑,自我卷入

质疑指的是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思维能“自我卷入”。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安排学生展开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阅读课文、自主搜索、观看微课短视频等方式获取和文本有关的各种信息。此后则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想一下自己在阅读中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了解,有什么困惑。这样在上课的过程中就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学习。

如在教授必修二《祝福》这篇课文时,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自主阅读的活动,并尝试结合阅读情况质疑。首先,学生撰写阅读卡片,记录下阅读获得的信息,包括作品中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的结局如何,初次阅读的整体感受是什么等。然后,教师鼓励学生围绕阅读卡片的收获展开反思,看看自己还有哪些东西没有读懂,将自己的困惑和质疑写在卡片的最后。有学生便提出:“看祥林嫂出逃的情节,我觉得祥林嫂不是那种逆来顺受的人,她为了自己的自由也做过反抗,可是,最后的结局为何如此凄惨?”还有学生提出:“为何鲁镇的人不帮助祥林嫂呢?尤其是‘我’,为何不帮忙?”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就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尝试更深入地探究作品。

质疑的过程体现了高效语文课堂中“自学”这个要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唤醒,学生发自内心地想要了解课文的内容,探究课文中的难点。这样就能逐步提升自我支配和自我调控的学习思维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二、品,聚焦对话

品析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点,然后进行总结,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互动讨论。这个过程一般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同时还要积极构筑互动、民主的交流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分享、讨论和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

在学习必修二的《荷塘月色》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围绕“《荷塘月色》之美,究竟美在何处”这个问题展开对话,尝试互动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中主要关注的焦点是文章的词句。有学生提出:“文章运用了不少修辞手法,正是这些手法让作品变得生动。”还有学生关注的是文章的音韵美:“文章用了很多叠字,让文章读起来也很美。”发现学生的关注点只是在文字表面,就要用问题指导学生深入下去:“那么,你觉得作者是否在作品中展现了自己的情感呢?作者的情感美不美?”这样的教师问话能促使学生转移对话的焦点,将关注点放到情感美上,体会该作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灌输式的教学,在讲解新问题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展开互动交流。“互动”,这是自主教学的第二个关键点。在互动交流中,学生将思维的焦点聚集在对话上,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充分展开多元对话。《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要积极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多元对话能促使学生突破思维的障碍,更好地读懂文本。

三、比,纵横鉴赏

“比”指的是对比鉴赏,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将内容相关、但是彼此之间又有一定差异性的文本放在一起,进行综合对比鉴赏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教师先组织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对比,此后还要鼓励学生就某些争论较大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各种不同的对比点展开讨论,包括作者的生平、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等,这些都能作为对比点展开对比分析。

必修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样都是怀古类的作品,教师若能鼓励学生将这两篇作品放在一起展开对比,则能促使学生的阅读更为深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学生认识到:“辛弃疾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经六十多岁,他的抗金建议没有得到重视,所以内心充满了怅然,这篇作品显得悲壮。苏轼虽然也写自己不能建功立业,但是苏轼有着豁达的胸怀,所以作品展现怀才不遇情怀的同时也有一种豁达的情感。”除了围绕作者展开分析以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围绕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展开分析,让对比更多元化。

教师在组织学生展开对比分析的时候,要注意生成的效果。“生成”是自主教学模式的又一个要素。在对比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对比点有所不同,所以很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观点,甚至可能会出现偏差,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灵活调整,让课堂价值得到提升。

四、迁,延伸生活

迁移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飞跃发展。语文学习中的迁移主要指的是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情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生活中自主阅读、创造、体验。拓展阅读、课后实践、语文主题比赛等都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迁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语文对于日常生活的帮助。

必修一的《致橡树》是一首展现作者爱情观的作品,为了促使学生更好地迁移,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展开同主题诗歌创作活动。“大家对于爱情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呢?若要让你用植物或其他的事物来形容爱情,你会选择什么呢?”这样的创作活动既能考验学生对诗歌创作技巧的领悟能力,又能达到生活延伸的效果。学生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获得了更深刻的体验。有学生便将自己比喻成牵牛花,“爱情还没有像朝日般升起,我已经抬起了渴望的头颅”,这展现了学生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之情。

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也达成了“有效”这个自主课堂的关键要素。若能以课堂作为中心,让学生迁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则能让学生更好地完成知识内化,提高自主学习的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质疑、品析、比较和迁移这四个步骤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整体素质。在此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提升了语文学习的效果。

猜你喜欢
过程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