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细节,探究文本语言魅力

2019-03-05 18:02
语文天地 2019年34期
关键词:语境细节文本

陈 怡

细节描写指的是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用生动而细腻的描绘进行展现。经典作品都不乏细节描写,而要想更好地赏析这些作品,就要抓住细节描写,深入探究下去,感受作品的语言魅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揣摩细节之处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法等,尝试进行细致、精确的意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透彻解读。

一、结合语境,咬文嚼字

品读细节时要结合语境咬文嚼字。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细节中的个别关键字进行赏析,说说其中隐藏的含义,结合作者的情感思考其为何这样选词。

必修二《荷塘月色》一文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作者看似在写景,实际上写的却是自己的心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抓住其中的细节部分,体会其中的个别词句,并感受作者的情感。“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是作者描写荷塘边小路的一段文字,这里的“寂寞”用来指“路”,看似不好理解,学生对这样一个写人的词语却用来写路感到不解。但是在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深入分析后,学生有所感悟:“这样写看似不合理,但是实际上作者想要展现的是自己的心情。因为路很偏僻,所以人少,因为走的人少,所以让作者感觉很寂寞。”再鼓励学生深入思考下去:“作者若喜欢热闹,为何不选择人多的路呢?”“作者的寂寞之情不只是来自于行路,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和个人的生活,让他感到难以应付,所以他觉得自己龋龋独行,是十分孤独的。”结合语境,学生了解了“寂寞”中蕴藏的深意,更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在品读细节的过程中,学生要有一定的语境意识。这样才能进一步正确地理解文本语言的深层次含义。若学生脱离语境进行文本细读,很可能因为语言的多元性和句子的多义性而发生误读的情况,对细节的赏析自然也不能更深入。

二、读出韵味,体察情感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展开诵读活动。诵读能调动多种感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作品的情感,在这个基础上阅读也能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和体验。尤其是对于诗歌、韵文等本身音乐性、节奏性较强的作品,诵读能更好地体会细微处的情感。

必修一《雨巷》是一首充满节奏感的诗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诵读,并围绕其中描写姑娘的细节进行分析,说说作者写出了怎样的情感。为了让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首先要鼓励学生进行配乐诗朗诵,并找出诗歌的韵脚,通过标注法标出诗歌的节奏,尝试控制诵读的停顿处。此后要读出情感,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思考:“作者用哪些词句描写姑娘,这些词句展现出姑娘怎样的特点,作者看到这样的姑娘,内心的情感是什么,他最后看到姑娘离去,又是什么感受呢?”学生认为:“作者在看到姑娘的时候感受到了光明和希望,但是当姑娘离他而去的时候,还是感觉心中十分惆怅,体会到了一种彷徨和苦闷的感觉。”这样学生就通过诵读品味出了蕴藏在细节描写中的情感,对这首诗整体的基调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分析作品的主旨,学生就会更为轻松。

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究作品细微处的变化,尝试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细节蕴藏的深意。特级教师韩军认为,诵读能让学生懂得文字本就是有声的,是入心的。所以,品读细节时教师要积极运用齐读、轮读、配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作品的情韵。

三、比较替换,推敲用意

在品味细节的词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比较替换的方法,将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替换成其他的词语,然后加以比较,揣摩作者的真正用意。在替换后,可尝试分析情感、表现能力等方面的细微差别,这样能体会作者的用意。此外,除了替换文字以外,还可替换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创作的严谨性。

在指导学生阅读必修二《祝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赏读作品中祥林嫂的肖像描写部分,尝试将其中的某些字词替换掉,然后推敲作者的用意。“‘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这里的‘轮’是否能换成其他的动词呢?”学生尝试将其换成了“转”,并尝试对比,提出:“‘转’就是转动的意思,而‘轮’让我想起了车轮,给人一种机械感,所以,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就让我感受到了祥林嫂此时的样子十分木讷。”此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尝试分析“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里的“分明、纯乎”是否累赘,能否替换掉。学生认为:“这样能强调祥林嫂已经是一个乞丐了,同时也能展现出作者震惊的情感,所以能更好地展现人物。”通过这样的比较分析,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祥林嫂立体化的形象,感受到作者的笔力。

学者于漪认为,一些关键性的词语要像敲钉子一样敲入学生的心里。比较法就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刻记忆的好方法。运用替换法学生能深入到作品中,体会简单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复杂情感,对文本细节的解读也会更深入。

四、基于体裁,把握特征

在揣摩作品细节的时候,教师还要结合作品的体裁进行分析。诗歌具有语言凝练、意味深长的特点;散文生动传神、富有韵味;小说侧重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戏剧强调描写对话和动作。若能结合这些特点指导学生选择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则学生的体会能更深刻。

以必修四《雷雨》为例,其语言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挑选周朴园和鲁侍萍在多年后再次相见时的对话,让学生结合戏剧这种文体的特点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说说戏剧的特点是什么。接下来就鼓励学生沿着这个方向阅读此细节描写,说说这些对话是否符合人物的身份,是否能展现人物的情感特点。学生发现:“周朴园在说话的时候带有命令的口气,告诉对方这里下人是不允许进来的,展现出了一种威严感。”还有学生提出:“周朴园在知道了鲁侍萍不是下人后,还继续责问窗户是谁开的,这说明他想让对方知道自己在这个家中有绝对的威严。”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探究作品中人物的言外之意。“找出周朴园四次对鲁侍萍是谁的提问,说说这几次提问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对比分析,发现:“一开始他感觉鲁侍萍给人很熟悉的感觉,后来‘抬起头’发问,表示其重视,‘忽然站起’强化这种感觉,最后的,缓缓站起,则说明其震惊,连动作都不连贯了。”这样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戏剧中对于人物对话和动作的强化描写。

不少学生在阅读文本细节的时候只是关注文本的语言,却忽略了结合体裁进行分析。因此,基于体裁进行细节揣摩帮助学生打开了文本细读的新方向,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文本的意思。

总之,在文本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细节描写展开探究,揣摩其中的词语,结合文体特点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就能抓住细节描写的特点,并借助细节描写更好地了解作品的情节,理解作品的人物,对作品主旨的探究也会更为深刻。

猜你喜欢
语境细节文本
创作与做梦:精神分析语境下的“植田调”解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跟踪导练(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