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019-03-05 17:46
语文天地 2019年3期
关键词:壁虎小猴子尾巴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培养创新的课堂要让学生勇于设疑,培养创新的课堂要让学生发表意见、提出问题,培养创新的课堂,要改变过去那种灌输式的、呆板的缺乏课堂生气的课堂结构,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创设积极思维的课堂气氛。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一种迫切的求知欲望,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观察能力是基础

观察能力是发现问题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观察是一切科学成就的发端,著名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

例如,教学“第二册”看图学文《小猴子下山》一课时,可先让学生整体看图,按顺序出示小猴子“掰玉米”、“摘桃子”、“摘西瓜”、“追兔子”、“空手回家”五幅图。待学生认真观察后问:“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这五幅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然后让学生再进一步看图,边观察边思考:“小猴子下了山都到过哪些地方?小猴子都做了些什么事?为什么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对五幅图的意思有了具体了解,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是关键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对于未知的知识和经验或是未接触过的事物,通过思考而得到新的知识,就包含创造性思维的因素。我们要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因此,“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首先要创设质疑氛围。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性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其次要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从心理学角度说,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课题往往体现课文的思想内容,可以抓住课题质疑。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课题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经过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打开了:“小壁虎为什么要借尾巴?它都向谁借尾巴了?它是怎样借的?小壁虎借没借到尾巴,结果怎样?”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整理,教学时便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这些问题不但是教学的重点,也为学生理清了课文的脉络。也可以抓住词句质疑。理解词句是读懂段篇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质疑。教学《小壁虎借尾巴》第1自然段时,可启发学生抓住“挣断”质疑:“‘挣断’是什么意思?‘挣断’这个动作是怎样的?为什么要‘挣断’尾巴?把‘挣断’换成‘拉断’、‘拽断’行不行,为什么?”教师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认识和思维特点,通过想一想、议一议,进而读懂这个自然段。还可以抓住课题与内容的联系质疑。一位教师在教学《春蚕》一课时,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质疑:“题目是《春蚕》,按道理应写春蚕,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使学生的思维因“疑”而动。此外,还可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前后联系上质疑,从标点符号上质疑等等。教师在教给学生方法的同时,应帮助引导学生筛选、提炼出重点问题,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层次向高层次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常让“质疑”入课堂,使学生在学—思—疑—问—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的天地。

三、丰富想象是突破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一个突出的弊端,是把儿童禁闭在课堂里,割断了语文教学同社会的联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克服这一弊端,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中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敢于想象。例如,在教学《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狐狸和乌鸦》等课之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开拓思路,他们总能设计出不同的场景,想出很多不同的结局。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力,关键在教师怎样去激发和培养它。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思维的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有独特的作用。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国家就会多一些创新人才。

猜你喜欢
壁虎小猴子尾巴
BB壁虎和他的BB朋友们
壁虎
壁虎的尾巴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小猴子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小猴子
瞧,它的尾巴会表达!
勇敢的“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