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年总目录

2019-03-05 17:02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析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哲学阐释

余建娟,李晓燕(1.1)

习近平绿色发展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

刘保国(1.4)

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内涵探析

王鑫荣,熊晓燕(1.9)

习近平国际法治思想探析

宋效峰(1.12)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类哲学”阐释

范兴旺(2.1)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美丽中国”哲学基础与实践构建

朱光婷,王巧玲,肖 蓉,等(2.8)

习近平对《共产党宣言》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朱 玉(3.1)

习近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方法的理论创新研究

郝连儒(3.4)

习近平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思想的农民性意蕴

吴晨晟,李丽敏,张志胜(3.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解读

朱婉姝(3.11)

从矛盾论角度解读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汪莙霞(3.14)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人民性探析

汪功平,张艳霞,吴学兵(4.1)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马克思发展伦理的继承与发展

卢俞成(4.5)

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卢玉亮(4.8)

习近平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理论的内在逻辑

田雅嫚(4.12)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范莉莉(5.1)

习近平青年实践观及其对地方高校实践育人的启示

夏艳霞(5.4)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与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路径探析

李 娜,刘 歆,赵金科(5.7)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卢成观,李文勇(6.1)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对巩固民族关系的意义——以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为例

汪莙霞(6.7)

习近平群众观论析

王春梅(6.10)

【哲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数字资本主义

宋 平(1.16)

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闪耀的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

汝倩倩(1.21)

辩证法认识论意义的表现

唐乾敬,王成光(1.24)

自由视角中贫困的本质

李小虎(1.28)

试析主体的客观性和客体的主观性及其当代意义——兼谈主体客体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

姬海涛(2.11)

论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与“唯物”——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考察重点

秦蜀南(2.14)

国内学界关于《哲学的贫困》的研究述评

何 娟(2.20)

人类正义观念的嬗变——从方法论上看

葛宇宁(2.27)

“道德思维”研究的成就与问题

朱李玲(2.32)

差异与融通——马克思时间观念与中国传统时间观念的现代接榫

程慧敏(2.36)

思想与利益的相互嵌入: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次再挖掘

叶 琳(2.40)

理性、人性与自由:论马克思启蒙观的生成逻辑

刘云杉(3.17)

论新时代下贯彻新思想的实践意蕴——基于实践理性的思考

郝飞飞,田 志(3.21)

恩格斯历史合力论思想及当代价值——基于恩格斯晚年历史唯物主义书信的思考

宁 鑫(4.16)

论马克思的思维方式转向

李海霞(4.20)

伊格尔顿论文化与社会无意识

代禄明(5.11)

罗莎·卢森堡总体性方法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意义

刘清洁,刘友田(5.15)

马克思自然观演进的生态逻辑

陈烁帆(5.18)

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哲学分析

张 栋(5.23)

价值判断的类型理论

陈斐斐(5.26)

齐泽克拯救全球生态危机的实在界动力尝试

景君学,文小凤(6.15)

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批判及其生态价值

刘志清,苏百义(6.20)

马克思“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新探

许卫中,郑传东(6.22)

【政治学研究】

论“马克思文本”和“社会主义实践”双重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本质

刘 昱(1.32)

试论改革开放视域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双向互动、基本经验

黄 超(1.35)

“开放”理念的历史与现实——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陈杨锴,赵文涛(1.40)

“中国梦”的科学内涵解析

朱宗友,范守勋(1.45)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问题与实践路径

孔 亭(1.49)

《共产党宣言》中的共同体理论

赵慧玲(2.43)

《荀子·富国篇》研究

阴苏哲(2.47)

论马恩民族理论的当代意义——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例

张紫东(2.51)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民族团结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冯惠芳,李 琼(2.53)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史佳玲(3.2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辩证融合的复兴之道

罗志鹏(3.28)

“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研究

王 娅(3.31)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及当代启示

魏 荣(3.34)

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生成逻辑与基本内涵

王太明(3.37)

论中国共产党人幸福观的历史演进

程 鸿,刘贤伍(3.41)

新共产主义话语的重启——浅析当代西方左翼新共产主义思潮

白 帆(4.24)

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现实逻辑

仇小敏(4.28)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四次论说

张月梅,刘海涛(4.32)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转变与实践形态

冉津宇,张思军(4.35)

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历史考察

宋凌迁(4.39)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文化自信培育

梁洋生,吴 磊(4.44)

“一带一路”的理论考量与实践进展——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发展趋势与美好前景

董 睿,赵金科(5.31)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的国际行为探析——以江苏省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为例

宋效峰(5.34)

凝聚中国力量的方法论略

田晓丹(5.39)

毛泽东农民革命思想方法探索的三重维度

阚乃虎,阚程璐璐(5.43)

新时代中俄人文外交探析

唐陶然(5.47)

儒家文化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王 莹(6.28)

价值共识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

高雷雷,徐 俊(6.3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

刘镇玮,林美卿(6.35)

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底蕴

张宏韬,任 铃(6.3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伦理考量

李 芮(6.43)

【社会管理研究】

社会工作嵌入农村“精准扶贫”的运作机理与路径优化

李 曦,井国兰,欧阳凌(1.52)

定点扶贫的实践困境与出路探寻——基于江西九江的个案分析

陶国根(1.56)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脱贫可持续性对策研究——以甘肃陇南市为例

李明珠,刘婷婷,杨文静(1.59)

农村特困老人精神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郑州航空港区的实证调研

王 晗,凌文豪(1.63)

新时代中国农村建设的发展前景分析——基于十九大报告的学习思考

杨婉玲,芮飞军(1.67)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可持续问题研究——以开封市Y社区为例

董玉青(1.70)

兵团文化开发利用的“三位一体”路径探析

朱 文(1.74)

社会权国家义务的表达及实践维度——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为例

乔 煜,刘凯威(2.58)

新时期我国社会治理中的政府公共责任困境及对策研究

王洪光,李 哲(2.61)

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看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李有群(2.65)

论城乡融合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

贺艳梅,彭凤莲(2.67)

基于媒介化抗争视角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与治理研究

于 雪(3.46)

网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研究——基于电商经营者义务的角度

韩迎春(3.50)

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化运作机制探析——基于社区认同的视角

汪 振(3.53)

“互联网+”如何助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于SWOT分析视角

董玉青(3.57)

基于建三江经验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胡宇喆,张嗣尧,王君尧(3.61)

供应链视角下医药公司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及措施

王思琦(3.65)

新时代农村人际交往功利化问题分析

沈丽巍,庞海云(3.68)

乡村振兴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角色研究

王春娟,郑慧超(4.49)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生代农民的利益诉求困境分析

沈丽巍,张宏韬,王凤双(4.52)

新时代乡村人民劳动幸福感的提升路径探究

齐旭旺(4.55)

上海自贸区地方立法的经验与启示

高 颂(4.58)

“一带一路”背景下黑龙江省体育旅游网络营销研究

王 丹,柏 林(4.61)

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的基层文化民生建设研究

吕 柱(5.50)

响应式的建构:政府绩效第三方评估的优化路径——以昆明市评估实践探索为例

张飘飘(5.55)

基于“复合治理”理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主体责任建构

张绚丽(5.60)

绿色转型推动文明城市高质量发展研究

门 莹(5.64)

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龙江”模式与多维路径探索

邓雪霏,卢博宇(5.67)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历史回顾与展望

汪 静(6.46)

扶志扶智与深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以甘肃临夏永靖县为例

李 瑞,苟颖萍,张 娟(6.49)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历史观的影响

刘婷婷,高晨光(1.7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媒体应用研究述评

刘经纬,牛牧笛(1.81)

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分析

李海军(1.84)

自媒体舆论伦理困境与出径

邓小玲,梁惠婷(1.87)

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内涵研究

金 丽,张 栋(1.91)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价值意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的重要论述

王海亮,马文佳(1.9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习近平立德树人思想的研究

马云阔,吴亚会(2.70)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网络传播研究

李铁英,孙苗苗(2.73)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转换研究

刘 铁(2.76)

基于文化育人视角的大学生自我教育平台建设研究——以微博平台为例

姚蓉蓉(2.79)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图景

刘晓鹏,余 辉(2.83)

“变”与“不变”:论新时代中国劳模精神的生成发展逻辑

王海亮,李庆华(2.86)

论延安时期党对知识分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路径及其当代价值

郭婉绯(2.90)

论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传播

孙丽娟,李志专(3.70)

以壮族山歌文化为载体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卢成观,覃伟津(3.75)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机遇与挑战

丁战锴,严仍昱(3.79)

微媒体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肖清云(3.83)

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论析

刘一杉(3.87)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程乐乐(3.92)

以思政教育“双主体”为视角构建高校思想引领新机制

贾俊玲,於留芳(3.95)

儒家的德育精髓及其启示

于杉杉,胡恒钊(3.97)

从红船精神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陈 东,韩 艳(3.100)

新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的挑战及其对策分析

杨 莉,刘媛婷(4.64)

关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畅宏达,赵培举(4.67)

生态文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嵌合研究——基于协同学理论

李源泉(4.70)

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创新

孙广耀,张桂芬,翟翌妃(4.74)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谐性与自我发展的内在效应研究

尹璐璐,陈 瑶(4.77)

“丧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心态影响管窥

陈寿弘(4.80)

当代大学生审美人格塑造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探索

谭亚丽(4.83)

“互联网+”时代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研究

迟淑清,刘佳明(5.72)

网络流行语视角下青年核心价值观认同审视及培育

彭琼琼(5.74)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探究

邢瑞娟(5.77)

新时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探究

褚照楠,林希玲(5.81)

网络信息时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挑战及对策探析

孔 卓(5.84)

当代大学生说服传播实效性路径探析——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

陈孝柱,王建国(5.87)

新时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邢瑞娟(6.53)

以古典诗词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赜

颜叶甜(6.57)

均衡性、学科立场与方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研究的“三个问题”

王 红(6.61)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杜翊宁,李国锋(6.65)

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李傲霜,娄淑华,周 袖(6.68)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精神的价值体现及实践方法

李 慧(6.70)

“普世价值”思潮对青年学生的隐性危害及其对策研究

彭 陈(6.73)

网络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

王 刚,黄怡明(6.78)

辅导员共情能力培养探究

瞿津津(6.81)

【语言文学研究】

《瀛奎律髓》对朱熹诗歌的评点传播论辩

林阳华(1.97)

诗性气质与诗意建构——论陶晶孙早期小说的诗意境界

吴筱婕(1.101)

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的后现代主义图景

皮 进(1.105)

北大荒农垦文学概观

刘 军(1.109)

余华《第七天》中的新闻写实与文学虚构

衣茜茜(1.113)

创造“熟悉感”与“陌生性”:汤亭亭作品在美国的经典化

张立友(1.116)

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姜冰冰,姚丽梅(1.120)

表被动的“遭”字句研究

李昕升(1.122)

文人居士与唐宋诗境的开拓

何奕儒(2.94)

论萧红、迟子建笔下萨满文化书写之差异

李宝华, 孙彦峰(2.99)

穿越历史迷雾的女性意识闪光

关 源(2.102)

太宰治文学的研究特点及展望——以中国学界为例

任江辉(2.105)

论《呼啸山庄》的经典性

张永怀(2.108)

故乡的构建与遗忘——都市空间视阈下的《三四郎》研究

孙璐聪,王 梅(2.111)

石黑一雄《上海孤儿》的后殖民书写

李玉璞(2.114)

“真”的追求:西奥多·罗特克自然诗歌主题分析

范冬梅(2.117)

论“本有其字”的假借

张严匀(2.119)

表感慨的“X不胜X”构式的认知语用研究

郭艳红(2.122)

基于平衡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喊”字义项分布研究

文马虹, 艾红娟(2.126)

论《诗经》中的“蒙太奇”艺术

陈显望(3.104)

《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意表达

王 琳(3.107)

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中英雄身体的叙事意义

赵海燕(3.110)

生活牧歌:时代主旋律的和弦——论十七年作家的生活观及其影响

杜 娟(3.113)

东南亚文学史分期问题探析

张 智,寸雪涛(3.117)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的生命意蕴剖析

吴莹莹(3.122)

现代汉语“咬”字义项分布情况的描写与解释

张锐敏,艾红娟(3.125)

《诗经》中黄鸟意象的隐喻分析

杨建高(4.86)

论建安诗歌中的“死亡”母题

陈显望(4.89)

徐寅咏物诗特色研究

韩姝婷(4.93)

浅谈《苕溪渔隐丛话》批评视野中的刘禹锡

穆树荣(4.95)

陆游词中的自我形象研究

罗浩春(4.99)

诗学辨体视野下李维桢对晚明诗学思想的整合

张银飞(4.106)

《我不是潘金莲》书写中的荒诞与严肃

陈艺文,王永宏(4.110)

双重“他者”困境下的寻根之旅——探析石黑一雄《上海孤儿》中的身份认同问题

张若琪(4.113)

《雪花秘扇》的圆形叙事结构的女性主义象征意义研究

姚丽梅,孙 悦(4.116)

中西方动物词汇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

张泓金利,贾 竑(4.118)

“一带一路”倡议与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语言发展研究

施 华, 赵玉志, 徐薇娜(4.120)

“韵”在宋代文学中的审美内涵

康 闻(5.90)

叶燮《原诗》对苏轼诗歌的评点

李 倩(5.94)

试论柳宗元的寓言小品文

武成然(5.97)

论《镜花缘》的史料价值——兼议李汝珍的女性意识

雷晶晶(5.100)

悲剧冲突的永恒性——再读巴金《家》中的高觉新

孙 晴(5.105)

茅盾的短篇小说观及其时代价值

饶倩倩(5.108)

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农民代际更替与乡土意识的嬗变

廖 斌(5.113)

论格非《人面桃花》的诗语叙事

谢洁蕾,彭在钦(5.119)

论果戈理《彼得堡故事》中的城市意象

田嘉辉(5.122)

美国华裔文学中的中国叙事——以《紫金山的姑娘》为例

李 莹(5.125)

“赵氏孤儿”故事在日本古代文学中的受容及变异研究

程国兴(5.129)

论《风中芦苇》中日本知识分子的悲剧性命运

靳 成,周 敏(5.133)

刘宋诗歌的自然与工力之辨

庄亮亮(6.83)

王昌龄诗歌经典化过程探究

锁子云(6.87)

从唐宋诗之争看宋诗的文学价值

奚正新,顾佳倩(6.92)

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相接——论陆游词中的屈骚文化

罗浩春(6.97)

明初词体观的诗性特色

郑 平(6.102)

精神家园的失落与重构——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刘莉红,李新东(6.105)

消费文化语境中城市女性主体性建构——论多丽丝·莱辛的《好邻居日记》

李婷婷(6.110)

俄罗斯汉语传播动因及模式研究

范晓轩,刘辰洁(6.113)

西北“花儿”的语汇分析

刘周霏(6.116)

【历史文化研究】

法国对德战争记忆与“德国世敌”形象的建构

王 蕊,花 琦(1.125)

汉代初期政治思想新解

王泽宇(1.129)

李贤注《后汉书》的政治因素

谢 强(1.134)

辽世宗被弑原因探微

卢修龙(1.137)

辽朝近亲婚配探究

袁 成(1.140)

金代唐括安礼家族考释

高 美(1.146)

明代各边镇马政机构研究

石 娟(1.149)

《周易》与《中庸》的关系研究

阴苏哲(1.152)

博大深远:基于我国古代诸圣的中华文化影响

杨文棋(1.157)

汉初藩府士人的大一统观念——以枚乘、邹阳为中心

巴壮壮(2.129)

魏晋文人的放荡与庄学的关系

张 雨(2.133)

事宋金将探析

袁 成(2.137)

明代帝陵石刻袭变研究

郑艺鸿(2.142)

晚清地方政府救荒措施探析——以沧州“丁戊奇荒”救济为例

王新玮 ,刘明月(2.145)

论清代乡村塾师与地方公共事务

蒋 威(2.148)

南部档案俗字考释

杨小平,王瑞赟(2.152)

泉州洛阳桥刍论

余海涛(2.155)

近代皖北乡贤与乡贤文化——以寿县地区为考察中心

李学如(2.160)

近代辽宁报业与抗俄斗争(1904-1910年)

冯静静(2.165)

辽朝的历史作用研究综述

卢修龙(3.128)

唐与契丹和亲研究综述

高嘉慜(3.133)

明末关宁锦防线瓦解之内外原因探析

周瑞奇(3.136)

明代辽藩刻书考

刘昱枫(3.141)

“关陇理学”学术背景下的明清陇右文人书法创作

焦福维(3.145)

山西永和县现存寺庙调查与研究

刘 栋(3.148)

近代国人对日本侵占东北言论的驳斥

杨殿林,张 玥(3.151)

试论汉初统治思想的潜在博弈与历史选择——儒家思想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先声

兰利新(4.123)

辽朝“横帐”问题研究综述

王紫娟(4.127)

辽圣宗即位初治族靖边举措述论

卢修龙(4.131)

藩王与明朝政局研究

杜永娇(4.134)

内重与外轻:洪武时期御史台之演变

王 奇(4.138)

浅析1930年代天津各界对陕西灾荒的社会救济

王纪鹏(4.143)

近代西人眼中的樟脑战争探析

卞 梁 ,连晨曦(4.147)

论周代庶人的“挚见礼”

郭雨曦(4.152)

乾隆帝诗文中体现的满汉文化交融

徐 芳(4.156)

两汉前期汉匈和亲之比较

马 慧(5.136)

魏晋南朝士人尚钱风气社会成因初探

罗 含(5.139)

五代团练使考述

任欢欢(5.143)

明世宗崇道原因探析

王子裕(5.148)

神圣·实用·情感——清代宦台官员衙署之空间特性与文化内涵

郑丽霞(5.152)

清代陕西丰图义仓的建筑历史及保护利用

冯珍珍(5.157)

浅析金寨县红色祠堂功能——以《红色印迹》为考察中心

李 姣(5.160)

辽宁沦陷后的社会控制——以伪辽宁地方维持会为中心

卢仕豪(5.164)

国民政府县级政区划界纠纷研究——以1941-1944年南部、蓬安两县为中心

何 凯(5.170)

民国皖籍学者胡远濬老庄会通思想研究

李加武,梁中魁(5.176)

晚清科技期刊编辑思想研究

李 伟(5.180)

19世纪初期萨摩藩的琉球贸易

李子贤(6.120)

汉晋时期夫余与挹娄关系考

代 静(6.125)

明清时期江南“二府”官布征解之比较

陈蕴鸾(6.128)

五代防御使考述

任欢欢(6.135)

唐代谶纬的兴衰

李 祥(6.140)

《盐铁论》中御史大夫和贤良文学的王霸之辩

范美辰(6.143)

明中都石刻图案造型与艺术价值研究

肖 晴,王寅寅,郑艺鸿(6.148)

近三十年来公孙弘研究述评

周尔祥(6.151)

传统家训: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桥梁

李庆勇(6.156)

区域历史文化研究

赫哲族在发展进程中与满汉民族的涵化关系

谭 杰(1.161)

论赫哲族的虎崇拜

田丽华,杨 光(1.164)

徽州民居建筑地域特色形成理路研究

夏淑娟(2.169)

赫哲族基础教育史研究

许红梅,宋远航,崔秀兰,等(3.155)

“故事形态学”视野下的鄂伦春民间文学

张晓红,姜 凡(3.159)

保护非物质文化视角下广西民歌文化的传承

郭莉琳(3.162)

基于数字技术视角下的皖南皮影发展与生存策略研究

伍鹏飞(3.165)

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边疆少数民族在抗日斗争中的历史贡献——以赫哲族为例

杨 光(4.159)

情报学视角下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信息资源的挖掘与数字化研究

吴 锋,迟秀丽,庄善洁(4.163)

浅谈赫哲族传统音乐文化特征

张智玲(4.165)

试析徽州民俗的内在价值——以人生仪礼文化为例

石文祥,赵 潜(5.182)

浅议赫哲族文化艺术对“乡村振兴”的作用

王国志,丁思尧,韩 锋(5.185)

满族作家和邦额及其《夜谭随录》研究述论

韩丽霞(6.159)

地方高校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路径探析——以佳木斯大学保护与传承赫哲族传统文化为例

孙彦峰,谭 杰(6.162)

【教育教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文化使命

张 栋(1.168)

楚文化在大学精神塑造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史苗苗,刘国平(1.172)

以习近平高等教育思想指导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研究

马云阔,吴亚会(1.175)

在线学习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张晓丽,史晓靖(1.178)

机械工程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杨锡军,颜兵兵,陈思羽,等(1.180)

讨论式教学在公共管理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郭永芳,何东平,程 俊(1.182)

论古典文献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李坚怀(1.186)

东北地区手风琴“多元化发展”的思考与展望

孔 夺(1.189)

构建基于联通主义的外语自主学习环境

魏笑梅(1.191)

内容依托式翻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王丽波(1.195)

转型本科高校教师“双师双能”素质与专业成长的关系研究

任晓敏,陈琴英(2.173)

产教融合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乔秀丽,田 军,迟彩霞(2.177)

新时代地方综合性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李若曦,郭艳文,尚东昌,等(2.179)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胡垂立,姚勇娜,王凯丽(2.182)

“蓝墨云班课”新教学模式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施 华,姚丽梅,赵玉志(2.187)

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探析

王春刚,王凤丽(2.189)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构的四维分析

黄云妍(2.193)

慕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豆学兰,高志辉(2.197)

综合档案馆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作用及对策研究

金明辉(2.200)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语用功能

任红艳,郭天丽,王婉祎(2.202)

提高地方高校办学成本意识的研究

白建明,姚树莲,周丽韫(3.169)

论新时代高校文科青年教师信仰建设的多维价值及使命担承

彭美贵(3.17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亲和力的提升策略探析——基于新媒体视角

马云天(3.17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传统文化的整合——兼谈学生人文素养培育

年丽凤,经 纶(3.180)

“互联网+”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心理状态现状及优化策略

张晓旭,才忠喜(3.18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机制构建的四维向度

刘 勇(3.188)

对话教学在大学生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徐昭东,尚云丽,王 凡(3.194)

管理学“体悟式”教学法探究

邹海亮(3.197)

普通高校本科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及意义——以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

李宪芝,陈思羽,于景志,等(3.201)

基于慕课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马冬虹,刘 昕(3.203)

“四个服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研究

高军礼,洪 涛(4.167)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耦合研究

宋志彬,张秀梅(4.171)

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有效路径研究

张 微(4.174)

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金乃茹,杨振宇(4.17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本科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李宪芝 ,于景志,殷宝麟,等(4.180)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等数学课堂参与中的实践研究

王 芮(4.182)

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李英杰(4.184)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周 健,祝丽玲,鲁 彦,等(4.187)

地方高校跨文化交际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

陈 曦,苏雪梅(4.189)

多模态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研究

刘爱星,赵小雯(4.194)

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研究——基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实践探索

韩 雪,白宏亮(5.187)

地方综合性大学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探讨——以佳木斯大学为例

张春斌,许秀琴,姜 珊,赵培举(5.191)

基于实证的地方高校本科招生方式现状及提升策略探究

李春宇,张 雪(5.193)

中国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路径探究

张 亮,解诚诚(5.1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视角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

王永明,雷荣珍(5.20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困境与突破

赵仁青(5.204)

“新经管”背景下贸易实务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基于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的分析

徐洁香,邢孝兵(5.207)

“互联网+”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路径探析

宁 锐,张明强,秦世霞,等(5.2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论纲——以国防教育为例

邱龙虎,辜美惜(6.165)

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研究

丁世林,王洁雯(6.169)

基于授课过程中的思政理论课建设探析

刘东锋,赵 爽,包 巍(6.17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PBL教学模式探索

李丽娜(6.177)

“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杨 旭(6.181)

“抖音”微视频在线上教学平台中的优势与实践

吕东芳,宋雷震(6.185)

试析心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英语阅读理解

尹华杜(6.188)

基于ADDIE模型的高校英语微课教学设计模式研究

李佳楠(6.190)

慕课在二外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朱星荣(6.194)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促进教育公平公正——对四川省M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现状的实证研究

马驷驹,李安叙(6.197)

基于生命教育理念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潘宏伟,赵德龙,张 雨,等(6.199)

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高文祥(6.202)

猜你喜欢
探析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烹饪与食品安全的实践探析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VR阅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