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蒋家村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和启示

2019-03-05 16:18:36曹桂华
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蒋家村民农民

曹桂华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室,山东 烟台 264003)

实施乡村振兴是十九大提出的战略部署,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招远市九曲蒋家村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建设之路,获得了“中国最具魅力休闲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中国最秀美富饶乡村”“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绿色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中国十佳小康村”等系列荣誉称号。

1 乡村振兴建设的实践

促乡村振兴要有实干更要有谋划。九曲蒋家村统筹谋划全村发展之路,经过多年探索发展逐步形成了四个文明。

1.1 抓经济促发展,建设乡村物质文明

九曲蒋家村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四大产业发展板块,即“红(道德建设)、黄(黄金矿业)、绿(生态旅游开发)、蓝”(临海产业)四大板块,计划总投资210亿元的结构转调发展规划,四个板块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抓住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提升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投资60多亿元,建设春雨一级渔港旅游码头和春雨滨海休闲度假村,开发临海旅游产业,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招远以黄金而闻名于全国,而九曲蒋家又素有“中国黄金第一村”之称,他们以“黄金”作为招牌,积极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金溜槽堆石砌灶冶炼技艺”,以此为平台挖掘开发了与黄金有关的民俗旅游项目,使游客们在参观古老黄金冶炼技艺中,既了解先辈们聪明才智,又感叹到今天社会科技快速发展。全村齐心心协力狠抓经济促快速发展,推动建设物质文明见成效。到2017年底,村集体资产总额累计达到201亿元,经济总收入达到64亿元,财税贡献7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5万元。在建设乡村物质文明中不忘社会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和扶贫济困,近些年全村共捐款捐物累计达1.5亿元,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2 抓培训提素质,建设乡村精神文明

经济发展和人的素质犹如红花绿叶,是共生相养、互相促进的关系,农民素质提高了,经济才能够稳定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才会相得益彰。

1.2.1 加强村民教育,提高村民素质

长期以来,在决不能富了腰包穷了脑袋的思想引领下,九曲蒋家村制定两手都要硬的治村方略,“既抓经济可持续发展,又抓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用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勇的话来说就是“右手抓经济,左手抓素质”。采取了系列举措大力提升村民素质。

①健全机制,确保村民素质教育常年化、常态化。九曲蒋家村经过实践和探索,出台了一系列的确保素质教育有效开展的政策和规章制度,构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培训体系。即“一个框架——少幼有所育、中青有所教、老来有所学终生教育框架;两个机制——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和激励机制;三化五落实——教育培训内容系列化、教材乡土化、形式多样化,教育培训组织落实、教材落实、制度落实、经费落实、人员落实;双轨运行——着眼长远抓教育,培育后备人才;立足当前搞引进,解决急需人才;四轮驱动——教育培训干部率先带动,党政工青妇协调联动,与高校合作互动,培训结果与经济挂钩利益促动。”重点突出能力教育、个性特长教育及终身教育。打造出了学历和能力并重,尊重个性化地选择,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补充,学校教育与校外辅导相结合,各类教育相互沟通的良好格局。每年用于村民教育培训的费用不低于150万元,年内受教育村民5000多人次。多次选派中青年骨干人才到省内外高校学习,先后去清华大学、山东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市委党校等高等院校深造。村组织自编自印6套素质教育教材200多万字。

②制定教育规划,确定教育目标。在对村民的素质教育培养上,既有长期的规划,又有短期的目标;既有精神方面的教育,又有技能方面的培训,让每位村民终生接收教育。

③加强基础建设实施,搭建教育平台。九曲蒋家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村民活动文化中心和青年俱乐部、老年人活动中心、影剧院、图书馆、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促进教育形式多样性丰富性发展。

1.2.2 培育道德素养,增强精神文明

九曲蒋家每年要开展一次践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中心内容的“一考双评”(村民行为道德考试,先进模范标兵评选和“自评、互评、小组评、综合评”四级联评)活动,近些年共涌现出“好媳妇标兵”“教子标兵”“敬老标兵”“文明健康老人”“文明风尚好少年”及“十星级文明户”“新型文明家庭”等村级模范标兵400多人,3人被评为“烟台市劳功模范”,省级和全国级劳动模范各1人。同时,经常开展“做文明人、办文明事、说文明话、我为九曲蒋家添光彩活动”。为了规范村民和党员干部的言行,还建立了“功德簿”和“警示录”来激励和鞭策村民。另外,九曲蒋家村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踊跃实施“富民联带”工程,无私帮扶周边村民脱贫致富,与同是阜山镇、玲珑镇、辛庄镇的西大夼村、林家埃子村、于家夼等10个村结成帮扶对子,资助这10个村的村务费用开支,搞好村容村貌,为弱势群体捐款捐物,还帮助建立致富项目,使这10个村也走上了富裕之路。

1.3 保生态治环境,建设乡村生态文明

地处山区的九曲蒋家村具有得天独厚的乡村原生态旅游资源,但是长期的黄金开采对山川、植被等自然景观造成很大破坏。九曲蒋家村累计投资26.5亿元用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开辟出具有九曲蒋家特色、“九星连珠”式的乡村生态游新景观,核心景区是以耕种采摘为骨干的绿色田园休闲生态区,由南向北开发建设了九处景观节点。治理保护面积5000亩,栽植各种树木500多万棵,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植被覆盖率达90%。在尾矿坝上复垦造地3000亩,打造出了“矿区绿肺”“生态之心”和“天然氧吧”等乡村游新节点,年接待外来游客20多万人次。

1.4 人为本惠民生,建设乡村社会文明

民生无小事,事事牵民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制定社会保障制度,较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是促进农村共同富裕的要务。九曲蒋家村确立了10项制度用以保障民生。

①8小时工作制。村民从18岁到60岁,凡具备劳动能力的,均安排其工作,实行8小时工作制,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日待遇。

②教育培训终身制。让村民从幼到老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文化。

③工资按月发放制。村民各尽所能,按岗定责,每月按时发放劳动所得薪酬。

④福利全民制。凡在村企业上班的,劳保用品、节日礼品人人皆有,每年每位村民还能得到股份分红3万元。

⑤日常必需品免费供应制。村民可定期免费领取日常生活必需品,米、面、油、蛋、蔬菜及液化气等等。逢年过节再发放节日福利,如鱼、肉、酒、月饼等。村民用水、电、暖及医药费都享有补贴。

⑥养老保险制。村集体统一为25岁以上的村民缴纳养老保险,60岁以上老人看病医药费用和住院费用予以全部报销。

⑦读书奖励制。奖励勤奋读书的好孩子,规定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弟,专科学生奖励5000元,本科学生奖励10000元,研究生加奖5000元,出国留学者补助20000元。

⑧观光旅游免费制。鼓励村民走出去观光旅游,村里专门配备旅游专车,定期分批免费组织村民外出考察学习、观光旅游。

⑨合理化建议褒奖制,设立合理化建议激励基金,鼓励村民提建议献计策,对提出好建议好计策者予以褒奖。

⑩住房按需分配制。村里在城区建设了新楼房。室内统一配有家用电器和生活用品,大到冰箱、彩电、洗衣机,小到茶几板凳和碗筷等全部配齐,村民长大成家分户后,根据需求,村里统一为其提供住房。村民只需缴5万或10万元、18万元,就可获房产权,分到福利房150—270平方米。

2 乡村振兴建设的经验启示

九曲蒋家村在振兴乡村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全村动员、全民参入,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思考其成功做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1 促乡村振兴,要抓经济发展,坚持因地制宜

乡村振兴重在发展经济,谋划发展经济,不能脱离本地实际。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农村特色发展方向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效路径。抓经济不能简单地套用先进乡村的模式,要根据各村不同的自然条件、村民素质、经济基础、资源情况,参照先进乡村的发展模式,扬长避短,创新发展。从自身优势出发,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合理有效调整经济结构,突出自身地方特色,大力发展二、三产业。要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当地农村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2]。

2.2 促乡村振兴,要抓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素质

乡村振兴只有在抓好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建立乡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使老百姓人人都能参与,时时都有事做,比如制定村规民约等制度来规范村民的道德行为,寓教于乐的开展活动,增强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吸引力,使村民在宽松和谐、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熏陶,逐渐开阔视野、丰富头脑,增加社会参与意识。

乡村振兴重在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那就要大力提高村民的素质。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乡村振兴建设的成败,必须要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3],加强对农民的知识教育、技能培训以及道德伦理的灌输,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要大力开展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要。要采取适宜农民的、让农民喜闻乐见的有效载体。如地方剧团、歌舞团、腰鼓队、舞狮团、民间秧歌队等,以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他们积极参入乡村文明建设,既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又使他们受到了教育,陶冶情操,提升素质。有高素质的人,才有高科技,才有高生产力。以人为本,提高素质,才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优秀人力资源保证,才能保证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才能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2.3 促乡村振兴,要抓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色调,加快转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治理。”[4]在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要重点抓好农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这两项工作,要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除掉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的旧习。引导农民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多种树,绿化环境。要避免“大拆大建”、让平方变楼房的简单形式。结合实际情况,确保不增加农民负担,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整治,逐步改善乡村的人居环境。在村容村貌的整治过程中,政府帮扶和指导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规划好整治的项目、处理好垃圾和污水等。大力宣传整治村容村貌的意义,逐步提高农民的卫生意识,促成农民转变生活方式,最终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4 促乡村振兴,要壮大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成果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一个地区的富裕程度,更体现在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分配方式和占有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才让九曲蒋家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

集体经济既能够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又能够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九曲蒋家村的经验是愿意在村集体工作就业的,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工作种类、工作强度、贡献大小等给予不同的工资和奖励,坚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下保底、上不封顶”的分配原则;愿意自主创业的,也有奖励政策和扶持措施,以资产总额达到500万元、为社会创造就业岗位50个起步,分别给予50万元及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和10万元以上的奖励,既有效地鼓励和调动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又为有能力干事创业的村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资金支持。另外,村集体以每个村民持有的一个股份分红保底,有效地防止穷自穷、富自富的两极分化分化现象出现。贯彻了“共享发展”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猜你喜欢
蒋家村民农民
蒋家林作品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46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今日农业(2021年1期)2021-03-19 08:35:24
承包地收割时遭村民哄抢,谁来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饸饹面“贷”富农民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村民喊我去“摘些咱家的菜”
当代陕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8
杨家有只羊
快乐语文(2017年26期)2017-11-15 05:42:04
同名同姓不同心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中国火炬(2012年12期)2012-07-24 14: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