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资料袋”优化阅读教学

2019-03-05 13:52
语文天地 2019年27期
关键词:名著文本课文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都编排了“资料袋”板块,主要的表现形式包括文字介绍以及图片展示。“资料袋”一方面是为了提供和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信息的主动了解,这也是对文本内容的另一种拓展。

就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资料袋”所提供的并非是单纯的辅助资料,应当视其为语文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教师既要深入研读教材,也要立足于文本内容,就此展开对“资料袋”的深入剖析,才能够真正实现和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资料袋”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化理解,提升参与语文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这是一种极佳的资源补充方式,还可以就此展开对学习资源的二度开发。

一、借助“资料袋”导入,引发阅读期待

为了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期待才是最佳的原动力,阅读期待可以激活学生潜在的迫切求知欲望,当学生饱含阅读期待时,就能够成功地将“要我学”的状态转变为积极的“我要学”的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资料袋”导入阅读课文,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文本内容相关的积极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以《奇怪的大石头》一课为例,在“资料袋”中收录的教学资源就是“李四光所取得的成就”,通过阅读“资料袋”学生就能够在脑海中完成“了不起的地质学家”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定格。当学生对李四光充满敬佩之情时,教师便可以就此引入话题:“那么大家了解为什么李四光会那样了不起呢?你们想了解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吗?”这一话题立刻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使他们能够在接下来的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投入更大的热情。

可见,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借助“资料袋”导入能够有效地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他们的阅读期待被得到激发以后,他们自然就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学习热情投入到文本阅读中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二、借助“资料袋”导学,提升阅读质量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资料袋”进行阅读导学,以此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教材所编排的题材以及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有一些课文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需要在学生接触之前为其进行简单地介绍,一方面是为了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做好认知的铺垫。

例如,《孔子拜师》这一篇课文中塑造了“孔子”这一人物形象,孔子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的人物,虽然他对我们后世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影响,然而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却是十分陌生的,于是,我借助课后“资料袋”并以此为出发点对导语进行了精心设计。学生就能够在开始学习之前对孔子这个人物有初步了解,特别是其在国内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后人对孔子的尊敬,都会引发学生的佩服之情。有了这样的根基之后,学生就能够在文本之间奠定正确的情感基调,也能够为接下来感悟人物品质作足铺垫。

基于上述教学案例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基于课后资料展开精心设计,不露痕迹的做好情感铺垫,一方面有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成功的奠定课堂教学基调。

三、借助“资料袋”拓展,延伸阅读空间

设置“资料袋”的目的既是为了辅助教学,也是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角。当然也有些“资料袋”从表面上看,和文本内容并不存在紧密的联系,针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在完成文本学习之后,基于资料整合的方式,一方面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另一方面可促进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1.借助“资料袋”引导拓展阅读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选自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如何才能够使学生基于文本中的章节体会经典著作的魅力?如何使学生透过简单的情节展示爱上经典著作?怎样才能够立足于经典的视野?针对上述问题,资料袋中都做出了完美的解答。

例如,《草船借箭》中“资料袋”所展示的内容虽然简单,但是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学生们可以从中发现以下信息:其一作者生平以及所处朝代,“元末明初”这一时间节点是对传统印象的纠错;其二作品概况,针对《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仅使用寥寥几句就完成了时代背景的介绍;其三,就是课文中所节选的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当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之后,学生会对古代名著产生新的认知:它们并非是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而是极具魅力的经典所在。特别是当学生对诸葛亮、周瑜以及曹操等人物角色拥有足够的了解之后,教师同样可以引入“资料袋”,引领学生走入名著:“在我们这篇课文中,针对诸葛亮、曹操、周瑜等形象刻画是那么生动,实际上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还有很多英雄人物,有血有肉,非常经典,如张飞、关羽等,他们不但性格迥异,而且形象鲜明,大家可以阅读原著,一定能够拥有不一样的收获。”教师的这段话,立刻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相信学生一定会在课后走进经典名著、亲近经典名著,从中体会跌宕的情节以及个性鲜明的人物。由此可见,“资料袋”既像一盏指明灯,也是开启阅读新里程的密钥,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也能够积淀深厚的文学涵养。

2.借助“资料袋”引导拓展练笔

针对“资料袋”的学习以及使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创新,以此推进由读向写的迁移。这样,就能够收到读写双收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松鼠》这一篇课文时,在完成文本的阅读和品读之后,学生一定能够在脑海中塑造小松鼠乖巧可爱的形象,而且为其所动。在课后所编排的“资料袋”中,还简单介绍了鸽子夫妇以及性格温和憨厚的大象,学生在阅读之后仍感到意犹未尽,鉴于此,教师可做出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以此促进学生对所习得语文知识的高效内化,同时落实读写结合的教学目标。例如,假设自己就是布封,想象自己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茂密的大森林,其间不但有淘气的小刺猬,也有机警的小猴子,还有爱唱歌的小鸟等,他们在森林中都是怎样生活的?又会发生哪些充满趣味的小故事或者是令人感动的事件呢?学生们在学习小组中纷纷表达个人想法,结合课后资料的收集,完成故事地创编。

总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资料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对其进行精心运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资料袋”大多属于未加工的资料,因此,灵活运用或者再加工、再创造就显得极为重要,为了使其成为高效的资料,可以选择以下的操作方式: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具体的学情,有机整合,删减优化,以满足学习需求为目标,这样才能够使“资料袋”发挥最大的功能与价值。

猜你喜欢
名著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背课文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