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自学的“拐杖”
——统编教材“自读课”教学的实践

2019-03-05 13:42
语文天地 2019年35期
关键词:品析拐杖技巧

学生是课堂的学习主体。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统编教材编者也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课文分为三类,即“教读课”“自读课”“导读课”,以便引导学生从“扶”到“放”,从课内到课外。但在具体教学中,不少教师把握不准三种课型之间的区别,常常将“自读课”“导读课”上成了“讲读课”,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教材编者的本义。本文浅析统编教材中“自读课”教学设计其策略,以便参考。

一、把握设计基点,明辨文体特征

研读统编教材初中语文,针对“自读课”这一类文本,其文体大概分为实用型与文学型两种。针对实用型自读课文,其核心是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因而其阅读的作用是为了理解;而对于文学型自读课文来说,其着眼点在于文学性,阅读是为了鉴赏,是为了品析文本人物言行特征,等等。文体不同,所采取的教学策略也不同。

比如,针对《雨的四季》《散文诗两首》《土地的誓言》等文学型自读课文,教师可以采用朗读与品析方法,以便引导学生从中品析作者语言表达技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范读、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朗读,或者想象读等形式,引导学生从中品析文本情感与语言表达技巧。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采用填空式,即“文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特点,抒发了什么情感”来引导学生进行自读,帮助他们运用所学过的技巧品析言语。

针对《走一步,再走一步》《再塑生命的人》这一类叙事实用型自读课文,其教学目的不是品析文本语言艺术性,而是考虑故事脉络及其文本人物细腻描写。教学方法可以采用两步走:第一步,组织学生通读课文,讲故事,以此帮助他们梳理故事内容;第二步,品析课文中的描写,引导学生从中借鉴,习得表达技巧。

二、整合教材内容,紧扣文本特质

对于自读课文来说,最根本的教学策略,就是引导学生自己从中获得发现。毕竟对于语文学科资源来说,它们往往带有一种自主性,从中蕴含着各种信息,这需要教师充分整合教材,继而引出“自学什么”,以便为其自读内容定调。以《窃读记》一文为例:

1.自由略读课文,小组初步讨论

让学生结合理解说说“窃读”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滋味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方式,从动作、神态、心理、表达方式等角度品析,以便从中习得品析技巧。

2.紧扣关键字词,品析文本情感

引导学生精读文本中典型事例,划出体现“我”情感变化的关键字词,思考其变化原因。引导学生重点就“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这一句进行品析,以便把握文本表达情感。

从自读要求来看,这一份设计没有做到充分整合教材,毕竟课后“阅读提示”已经明确要求关注文本的叙事特点,还推荐了几篇类似书目,即《忆读书》《书的抒情》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借助对比发现叙事特点。实际上,教师如果全部照搬,必然让语文课堂显得不够紧凑、融洽,因而教师要善于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抓住教学核心,即从文本特质出发,关注其悬念、插叙、突转等叙事技巧,这是根本。

三、结合学生实际,创新学习活动

“自读课”,最根本的是让学生自读,并通过自读提高个人语文素养。对于教师来说,这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实际,创新学习活动,以便真正促进其个人自学能力提升。

首先,要唤醒学生阅读体验,比如《雨的四季》这一课,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其中一个季节描写,结合生活体验说说特点;也可以请学生结合生活体验,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季节的雨;或者引导学生围绕写作技巧进行分析,这样促进学生阅读体验呈螺旋式上升。

其次,要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自读课来说,其目标明确,学生的素养也能得以系统培训。比如针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一课,其能力素养,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学会有条理叙事,二是借鉴文本中心理描写。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围绕了什么事进行描述的,主要写了哪两个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然后引导学生说说作者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便于学生准确与作者、编者进行对话,而且还能有效提升其语文素养。

要关注学生自学过程。对于自读课来说,学生学习的结果反而变得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自学过程。毕竟通过这个过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比如《散文诗两首》这一文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对比阅读”的方式,进行品析比较,继而从中领悟作者表达技巧。

总而言之,相比“教读课”,对于“自读课”来说,不仅教材只是个例子,就连教学方法也只是个例子,学生需要的是“拐杖”。因而,教师要准确领会编者意图,充分引领学生进行“自读”,以便让他们真正学会阅读,学会学习,为语文素养提升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品析拐杖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如何培养学生的诗意品析能力
相伴
对一道试题的品析与再探究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拐杖也分左右手
指正要有技巧
品析一元二次不等式
提问的技巧
不倒拐杖,让老人出行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