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生成

2019-03-05 12:10:31
语文天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动态化学生会意象

歌德说:“只有运动才能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高中语文课堂也是如此,只有运动,包括思维的运动、肢体的运动,才能真正排除学生的疑虑。知识的灌输是不能替代自我的主动探究的。因此,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生成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将其作为教学一部分资源的构成者及生成者,关注他们提出的不同观点和呈现出来的不同思维方式及其学习的不明和错误之处,并将这些作为动态化教学生成的依据,临场发挥,巧妙运用,生成一种动态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质疑的生成、错误的排解、相关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使学生在动态的学习中感受知识的变化。这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知识的精彩,还可以充分带动学生,将不思考的学生融入在人人思考的环境中,让思维运动的学生带动思维停滞的学生。课堂在流动中,学生才会受益。

一、引导学生生疑,在思维运动中学习语文知识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疑问是‘问号’。”高中语文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要不断的思考,在思考中发现疑问,而思维的运转就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这也是孔子所说的:“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适当的生疑如一块投入到静止河流中的石头,激起千层浪,使静态而又乏味、使人昏昏欲睡的高中语文课堂生动起来,所有学生会被带入思维运动的轨道,顺着某位学生的疑问,对知识进行一番思考,这更有利于全体学生的深入学习,也更有助于学生的互动探讨。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独自高谈阔论,学生追随其后,即便有疑问也没有开放的平台提出来。更多的教师对经常生疑的学生敬而远之,认为其对课堂知识掌握不佳,又默默赞许其勇敢;还有一些教师害怕无法解答学生的质疑,或浪费时间,所以剥夺学生提出疑问的权利。这种行为只会使学生对高中语文课堂产生厌烦心理,压抑着学生的主体性,会使学生的思考兴趣如一团困毙之火渐渐熄灭。而语文知识的延伸是依靠思考进行的,思考能力的覆灭无疑会成为阻碍高中语文知识学习的最大问题。因此,教师要“广开言路”,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提出质疑的平台,根据对问题的质疑,进行思维的运转,高效思考,进而使学生深入学习,获得更多的体会。

从心理的层面来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即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是非常强烈的,这也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而生疑,便是使其成为发现者的途径,在发现这一动力的导引下,学生会联合起来成为研究者和探索者,在需求的操控下,学生会很自然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和思考中。关于生疑,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对文本内容观点的不理解;另外就是高层次的疑,即是对书中的见解产生异议,或是发现文本的谬误所在。在这里,教师可结合两种形式,无偏无倚,帮助学生解疑。

如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中有一句:“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这里的“固也”被解释为“固然如此”,表示承认某种事实,但是这有悖文章的思想情感。大家都了解龚自珍写此文是为了抨击这一现象的,并找出“天下之梅皆病”的根本祸因,怎么会承认“曲为美;疏为美”。学生产生疑问,于是开始探索这个“固也”的正确解释。根据语境,能理解这个“固也”是作为贬义词存在的。因此“固也”在这里有“固陋”之意,意为见识浅薄,固塞鄙陋。

由生疑到探究,学生会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意旨。还有学生不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修梅如同修身,因材施教,展现多样的美。竹子就是直的,所以展现直的美,梅花的枝干一开始就是弯曲的,所以有弯曲的美。人们去修剪,意在修身,是为了使美的更美,在其基础上更增其造诣。学生这种疑,也是很有道理的,教师可以组织一次小型的辩论会,让学生以正反方进行这一问题的辩论。有正方学生举出封建社会为女人裹足的问题,有学生举出人的自然发展观,还有学生举例说人民的思想自由、行动自由的权利等,都抨击“绳天下之梅”这样的做法。反方则从修身养性、德育、美育等层面反驳之。通过辩论,学生得以深入地由文本进行延伸。这正是文本阅读的最终目的。

二、珍视学生的错误,营造动态化的语文课堂氛围

一致的声音,虽然使课堂看起来整齐划一,学生几乎是进行统一步调的学习,但是却缺少某种鲜活力。换句话说,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包括文化背景、知识储备、情感价值、思考方式等,因此,课堂上所生成的同一步调是很可疑的。或者是一些学生亦步亦趋,或者是教师的话语领导,不然无法造成这样的结果。所以,教师所追求的应是每个学生的不同表达,包括不同的错误。允许其在自己的思考统领下犯错。“错误是真理的邻居。”通过错误可走向正确的彼岸。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可忌讳学生犯错,反而要珍视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并将其作为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一个契机。因为错误会带给学生强烈的印象,使其产生强烈的通向正确途径的愿望,所以会对正确的观点深刻记忆。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错误如一个小事故,会使课堂紧张起来,变平静为动态,学生在动态化的学习氛围中会更加有激情,更投入。

以刘禹锡的《石头城》为例,这首诗是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虽然以大唐帝国的衰败作为写作背景,但是却巧妙避开金陵、六朝等相关的史实,而是将诗作的敏锐触角伸向周边的景物——“群山、故都、潮水、空城、秦淮河、圆月、皇宫”,以内在对比的形式暗示今昔的差距,时间的巨变,虚与实相互生长,富有张力。在学这首诗的时候,有些学生掌握不好境象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两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大部分学生认为是淮水从女墙上过去。在这里,教师可为学生介绍秦淮河。秦淮河横贯石头城,六朝的王公将其作为醉生梦死的游乐场,彻夜笙歌。水是流动的,永远都在流淌,所以强调夜深是无用之举,那么是什么在夜深还过女墙来呢?是旧时明月从秦淮河的东边升起,朗照空城,夜深时候过到女墙的这边来,表现无尽的依恋和寂寞之情。诗境浑厚深远。

关于这首诗,作者的主要目的是讽喻现实,借六朝之灭亡,抒发自己国家的衰微,并希望统治者能以前车为鉴。这种情感体现在作者所选取的意象之中,教师可让学生去找找看,有学生不理解何为意象,将“寂寞”、“围”、“打”、“旧时”等动词或形容词提炼出来作为意象,这是不对的。从此出发,教师可水到渠成地提出有关意象的定义,是一种艺术形象。由于发生了错误,学生能深刻地理解正确的知识。对此,教师可再让学生试着提炼意象,这一次,学生很准确地提炼出:“潮、空城、淮水、旧时月、女墙”等,并找到这些意象相对应的情感和意味。

三、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教学中体验知识

“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可以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作者的一番实践而铸就的,有的是亲身经历,有的是设身处地,有的是观察体验,凡是成文都不是妄作。作为读者的高中学生不能只涉足到文字的层面,更要将文本作为理论材料进行实践。“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对文本进行验证,对不符合规则的可进行揭发。对真知灼见进行深入理解,并能够得到自己的见解和经验。这正是教学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到文本中去,从文本中跳脱,形成自己的经验格局。

以海子的《麦地》为例,这首诗展现了乡村世界的图景,围绕麦子,歌颂麦子,描述辛苦的父亲,勾勒朴实农民的形象,以及自己对劳动人民的歌颂。但是对于“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高中学生来说,麦地是陌生的,作为最重要的意象,学生无法体会其中的意味。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态化的教学中体验知识。例如,可带学生去麦地观看麦浪,如何像“天堂的桌子”,如何“洗着快镰刀”;那被白杨树围住的健康的麦地,健康的麦子,如何“养我性命”。经过观察,设身处地,学生会感受到农民的不易,以及麦子一望无际的璀璨。

高中语文课堂呼唤知识动态化的流动,而不是如一潭死水,由学生围着它分割那么一点。所谓动态化,就是源头的活水,是能够将学生带到更远处的力量。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动代替静。

猜你喜欢
动态化学生会意象
汉字动态化设计研究
玩具世界(2023年6期)2024-01-29 12:15:32
抚远意象等
青年文学家(2022年9期)2022-04-23 15:39:14
学校“书记有约”走进学生会改革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新闻传播(2018年12期)2018-09-19 06:26:36
学联选举结果名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高校学生会组织的构建及运行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4:53
基于Grails的学生会工作管理系统研究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2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