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木雕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

2019-03-05 11:42:33宣兴磊
关键词:徽商儒家文化木雕

谢 媛,宣兴磊

(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安徽 合肥 230601)

徽州木雕作为“徽州三雕”之一,始于宋代,明代得以迅速发展,清代达到鼎盛时期。最初,人们在不经意举动中,发现了木雕之美。随着生活水准、审美水平的不断提升,徽州木雕采用的艺术手段越来越丰富。在题材选择上,多数借用典故;在人物刻画上,刀法简洁,符号化与程式化明显;兼具装饰与工艺之美,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探索,彰显出徽州木雕的独特风格与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徽州木雕产生的原因

徽州木雕是一种独特的雕刻艺术形式,起源于民间,是一种文化烙印的载体,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徽州木雕的得以发展繁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

徽州文化,是指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于安徽文化。如果徽州木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则徽州历史文化就是徽州木雕的灵魂和根基。正是这种历史文化背景才铸就了徽州多元化文化的繁荣景象[1]。徽州地区自古以来就十分注重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从而给徽州木雕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后续徽州木雕作品结合了徽州文化的徽商、徽州历史名人、新安画派、徽州工艺、徽派建筑等,更具中华文化特征和韵味。

2.徽派商人光宗耀祖心理

徽商崛起于元末明初至清末民初,徽商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的明星商人,特别是在明清时期,徽商发展十分迅速。曾有古语赞美徽商:“无徽商不成镇”。可见徽商当时的繁荣景象。该时期徽州商人非常富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徽商认为荣归故里是非常大的事情,所以当时很多徽州人在经商、做官有了一番成就之后,都会回到家乡大兴土木。他们在房屋建造上,遵循儒家文化传统,以木雕技艺雕梁画栋进行内部装修,形成了一股徽州民居木雕艺术装饰风尚,为的就是光宗耀祖、为家族标榜功绩[2]。

3.以木石为主的建筑结构

徽州处于我国长江以南,降水量大、空气湿润,当地木材资源十分丰富。古徽州四周又都是山体,交通不发达。正是由于这一地理因素的限制,导致当地建筑都是采用木材搭建。从遗留下来的带有木雕的古老庄园中,处处可见门楼、屏门、窗户、桌椅、床塌以传播儒家学说为特征的木雕道教故事图、祥瑞图、崇王之道图、忍让中庸图等[3]。可以说,当地木材丰富的条件,让徽州木雕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多元化艺术的影响

新安画派对徽州文化有着极大影响。以此为基础,工匠们才开始逐渐探索木雕艺术与木雕美学。很多工匠在艺术上都有一定造诣,对新安画派有着一定理解。同时,徽州地区一直都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有一定影响力的文人墨客都非常注重文化,并以自有的情感观赏客观环境。这些艺术家可以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发现美,也善于创造艺术,因此木雕作品都十分精致,并在徽州木雕上展现自我理解的艺术形式。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会产生艺术圈,从而让当地文化气息得到大幅度提升,工匠也被这种艺术氛围浸染,以此给徽州木雕注入了更多的艺术养分。

二、徽州木雕的艺术风格

徽州木雕的产生原因也决定了其具体艺术风格。整体上来说,徽州木雕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朴素淡雅、感性美、原色美、构图美和装饰美等,这也决定了徽州木雕文化的多元化。

1.风格质朴,格调明朗

徽州木雕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此时由于徽商的崛起,徽州的经济、文化十分繁荣。徽州木雕风格质朴,展现的是一种自强自信、踌躇满志、奋发进取的活力。其选取的题材都是褒扬忠、勇、仁、智、礼、义、信等儒家传统美德,在创造的升华中,焕发出活泼或喜悦的审美情调。与此相对应,徽州木雕在表现手法上,构图饱满、人物造型生动,工艺追求自然、简洁,保持材质本色,风格稳重大气[4]。

2.生动感性美的艺术形象

徽州木雕的艺术形象中,生动的造型和流畅的动作线,是展示作品魅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感性美的诠释是全方位地表现了作者从生活汲取审美标准的感性认识。区别于其它艺术作品的展现,它脱离了表象模仿、临摹的初级层次,通过对人文事务的分析、理解、提炼和综合,为世人呈现了一幅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文画卷。具体到造型手法中,其大量运用了流畅的线条,构筑物象的明暗关系和立体感,甚至可以说这种表现形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徽州木雕中,从简单的画面到复杂的构思,都由线条来构建主题框架。只要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各种生动线条的灵活运用,有直线、曲线、粗线、细线、长线和短线等。线与线之间充满想象力的搭建,形成了平面,进而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交叉聚合形成了立体,传达出雕刻家自身所蕴含的情感、心态、技艺和审美。比如在动物形象的刻画中,通过简练的手法,采用点、线、面、体的生动化线条艺术,结合多元化的雕刻形式,营造刻画动物主体的强烈的感性美和艺术感染力。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常运用整体匀称、局部夸张的手法,将人人传颂的戏曲故事,以形式和空间为媒介,转换成让人叹为观止的雕刻作品。在山水意境的刻画中,多运用多变的手法,体现山峦疏密、水流急缓之势,呈现出超然的动静相宜之美。

3.朴实自然的原色美

徽州木雕对材质的选用十分重视木质的自然原色美,并不在意是否名贵。几乎所用的木材种类都可以成为艺术创作的媒介,甚至利用其他地域木雕从不使用的木质特色来创作造型,这也是徽州木雕在国内木雕领域独具特色的重要原因。而在具体的处理手法中,通过不涂油漆,以材质本身的花纹特性,体现大自然的原始之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居住效果。或通过巧妙组合不同材质的木雕作品,在保留木材原始之美的基础上,通过不同花纹的相互对比,形成反差,突出雕刻之美,丰富作品的魅力和表现张力。这种力求呈现朴实自然的原色美的做法,在其背后既有着明朝初期对官员、平民住宅的规格、颜色有着严格的限制的历史,也是儒家文化中追求风清淡雅风格的直接体现,最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天然去雕饰”的徽州木雕作品风格。

4.原始、大胆的构图

徽州木雕原始、大胆构图彰显出民间艺术的勃勃生机,将人物木雕刻画得栩栩如生,一颦一笑尽在眼前。当然,民间工匠在木雕刻画中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人物形象刻画上存在着很大随意性。为了能够突出主题内容,在表现风俗、动物、风景、花草时,重点刻画其特征,不拘泥于距离、比例、透视方法等。这样虽然让很多木雕构图上看似比例失调、构图不精,但却能够呈现出更具韵味的装饰效果。如“清夏”隔扇群板,其中荷花、花缸、莲蓬与画面中的童子、老汉比例失调,但也恰好表达出了生活特性,让构图变得更具感染力,将欣赏者带入到诗画的意境当中,似乎可以感受到淡淡的荷花香气。同时,徽州木雕的绘画性很强,往往都能够作为独立的画面来观赏,它充分汲取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手法,利用散点透视等形式,展示出了更为丰富的主题,作品的画面美感更强[5]。

民间木雕艺术是美化艺术、表现对象的重要手段,和中国传统艺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原始大胆的装饰能够呈现出拙朴天成的艺术感,这些特点是文人画无法呈现的。在徽州经济不断发展背景下,戏曲书画传播也更加广泛,民间工匠也受到文墨熏陶,让徽州木雕更具人文气息,在质朴天真中透显着精巧典雅,在复杂缜密的形象中呈现出拙朴单纯。

5.注重装饰美

徽州木雕的风格发展也是随着当时的人文环境逐步发生演变。在明朝时期,徽州木雕的风格还较为大气粗犷,手法简练,通过结构、线条就表达出整体效果。到了明末清初时期,此时的徽商开始进入鼎盛时期,儒家文化中荣归故里的思想,促使徽商回到家乡,大兴土木,但在家居规格有严格限制的条件下,就只能通过装饰雕刻来炫耀攀比,极力追求建筑的奢华,促使木雕的风格逐步由简入繁,以华丽精细为美。徽州木雕在整改架构上十分重视以线造型的手法应用,配合楼台亭阁、树木花草等,连接画面场景,具有非常强的艺术特性。

徽州木雕雕刻工艺具有多元化特点,包括深浮雕、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最为常见的就是多层镂空雕刻了,有的镂空雕刻达到了八、九层之多。另外对画面边框的处理也更加华丽和丰富,通过奇珍异兽等装饰组合,达到生动的立体效果,赋予画面鲜活的生命力[6]。

三、徽州木雕的文化内涵

徽州木雕是时代的产物。正是徽商在封建王朝末期的鼎盛发展,促成了徽州木雕的繁荣。徽州木雕的出现主要源自于建筑与生活,所以徽州木雕势必具备物质上的实用性以及心理上的审美性,是反映文化特征的艺术品[4]。所以,题材丰富、充满儒家思想的木雕,逐步演变成为徽州人传递教育思想的“文本”,营造了一个以仁爱、忠义为核心,强调“礼”的人文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子女的成长。相对于装饰作用,徽州木雕已成为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木雕选材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大多表现的孝悌忠义、忍让中庸等思想,它们从不同角度和维度体现了儒家文化的精神本质。

1.孝悌之道

中华名族素重人伦、讲孝道。古训云“百善孝为先”,认为在所有善行中,孝悌之道是第一位。儒家文化视“孝”为家庭“孝亲”,扩而广之,则是“泛爱众”的“仁”德,即以“忠君”“爱国”建构来扩张,在道德规范上使孝慈这种亲子关系扩展为具有社会普遍意义的行为准则,演变为社会教化的基本内容。历史上的民族大迁移,使很多作为儒家文化承载者的中原世家士族涌入徽州,使得以“孝悌”为核心内容的儒家文化在徽州地区得以广泛传播。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木雕就是一个典型的传播载体。如“二十四孝图”“母子图”,等等,就深刻体现了儒家的孝悌思想,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到心灵震动,引起价值观的共鸣,在触发式的教化中,维护宗族的社会秩序[5]。

2.忠信节义

徽州木雕选题的主要内容也有忠信节义题材。在封建社会,天地君亲师,君主就是臣子的衣食父母,为臣子的,就要为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信节义成为臣子们毕生追求的品德标准。如“苏武牧羊”“桃园三结义”等作品就是表现此类思想主题。“岳母刺字”中岳飞的母亲就是将忠信节义升华到了极致,是徽州木雕中常见的刻画对象。同时,在男人为主体的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较为低下,尤其是程朱理学的长期教化,导致“妇德”是维护家庭社会秩序的大事,“三从四德”也是每一名妇女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而恪守“妇德”“相夫教子”也成为了古代妇女一生的全部内容,“夫唱妇随”“母凭子贵”,正是这种人生价值观最直接的体现。如“送郎赶考”“母子图”等就是这种文化特征的真实写照[7]。

3.读书入仕

长期以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思想对士人影响极大,加之徽州山多地少,造成百姓生活压力大,在儒家文化的滋养下,徽州人也把“学而优则仕”作为人生最佳之途。而“贾而好儒”的徽商为徽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牢固的经济基础,从而使得徽州成为古代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尤其是明清时期,徽州地区书院林立,文风鼎盛,甚至产生了有19名文武状元的“状元第一县——休宁县”,文化氛围十分浓厚。因此,徽州木雕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金榜题名的作品,如“五子登科”“状元及第”等[8]。

4.祥瑞

徽州木雕对象征文化的运用也比比皆是,寓意祥瑞的图案也很多。自古祥瑞就是中国人信仰崇拜的一种载体,是中国古代认为是表达天意、对人有益的自然现象。如以鹿兽、寿桃为谐音的“福禄寿”等作品,在徽州木雕中数量就很多,内容也很丰富。又如“百子图”“天仙赐子”等作品,就包含了庶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这些祥瑞题材的木雕生动形象、寓意喜庆,显示了强烈的感染力和旺盛的生命力[6]。它既带给了人们生活的希望,也营造了欢乐的气氛。

5.崇王之道

孔子感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9]意思是说“尧这样的君主是多么崇高啊!只有天最高大,百姓简直不知道该怎样来称赞他。他创建的功绩真是崇高啊,他制定的礼仪制度真是灿烂光辉啊”。称颂尧作为君主爱护国民,行王道,使得百姓安居乐业。这也成为后来儒家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徽州木雕作为儒家文化的传播载体,也有很多作品以此为主题,如“尧舜禅让”“文王访贤”等,通过刻画人物故事,宣扬儒家文化思想理念。可以看出,古代百姓对圣明君主的崇拜和渴望。

四、结语

徽州木雕文化从明清时期延续到现在,几百年发展中产生的多元化木雕艺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不仅让徽州木雕成为了传统文化艺术,更是徽州文化的符号。

猜你喜欢
徽商儒家文化木雕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游览中华大地,体会儒家文化(二)
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汉服形制研究
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 09:33:16
木雕工艺品如何保养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3
徽商回归
决策(2016年11期)2017-01-06 12:53:36
竹枝词视野下的徽商妇形象
徽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明清时代的徽商与江南棉布业
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3
木雕鱼
中国儒家文化视角下的跆拳道运动
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 17: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