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昱
(河南警察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6)
我国美育教育观念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早在春秋时期便有孔子的“六艺”教授弟子,现阶段在高等教育活动之中,美育教育焕发了新的生机,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当下我国的高校学生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应提高高校的重视程度,不断完善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积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及美育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首先,人们较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及培养,但是“应试教育”及“智育第一”的教育观念很难短期内转变,因此在社会就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就业能力的提升,忽视了学生的美育素养的培养。高校长期对于美育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部分人将美育教育的缺失误解为不需要,对于美育素养培养活动重视程度较低。其次,办学活动之中功利性较大,功利主义理念影响下的教育活动将会使得学术教育实效性较低,素质教育活动难以全方位的推进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艺术能力并未置于教育阶段的理念之中,忽视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中审美教育是主要的途径之一,现阶段高校的美育教育课程设置普遍缺少规范性、针对性、趣味性及创新性。高校美育素养教育课程开设较少,仅有的课程中教学内容很少进行创新变化,讲课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或是艺术专业的教师,足以见得高校美育素养培养活动的实效性及针对性较低。在美育教学活动之中针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眼光、审美能力等重视程度不足,且并未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及课程体系。大多数的高等院校中并未开设美育专业课程,与美术教育相关的通识课程开设也较少,并未实现将美育素养教育融入教育体系之中。
现阶段高校的教学活动之中各种硬件及软件条件较为健全,教师的专业能力将成为影响高校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因素。新媒时代下高校学生美育素养将会受教师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影响,教师的美学功力不足且艺术修养缺失,直接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切实的提升,以此高校美术素养提升的师资力量薄弱成为主要的限制性因素。高校的美育素养提升中师资力量薄弱,将降低高校的教育积极性及热情,在部分高校中并未开设美育教育课程,并且多数学校将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中更多是以选修课成为为主。高校美育素养教学之中课时的短缺、专业不精准、授课的方式缺乏创新力度,因此导致高校美育素养出现形式化、表面化及肤浅化的问题。
当代青年学生的审美素养亟待提升,其中包含审美能力欠缺、审美品味较低及审美理想缺失的问题。首先,高校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困境使得学生审美能力欠缺。现阶段的学生在生活及学习的过程中正面临着复杂及变化的网络环境,网络平台信息的自由性及开放性使得学生价值取向及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由于高校学生美育素养薄弱,多数学生缺少审美的能力。其次,现阶段普遍存在学生审美品味较低的问题。在休闲娱乐活动之中对于娱乐节目及游戏的兴趣更高,很少有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摄影展览等,商业消费观念的影响之下学生呈现出审美品味较低的问题。最后,学生缺少审美理想。由于现阶段在功利主义及实用主义的理念指引之下,大学生普遍心理较为浮躁,缺少较高的审美理想。
针对美育素养培养教育活动认知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对于美育素养教育不重视、对于美育素养培养认识偏差。首先,部分院校中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于美育素养培养活动重视程度较低,甚至认为高等教育活动中不应开设审美教育活动,这种将美育素养培养与义务教育进行割裂的活动,将导致高校的美育素养培养的优势无法发挥,学生缺少对于美育素养提高的意识及积极性,教师的重视程度也有待加强。其次,现阶段高校中存在对于美育素养培养活动认识不准确的问题。在教育过程中借助艺术教育及德育教育代替美育素养培养活动,极大程度上窄化了美育素养教育的内涵及范围。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不借助艺术教育形式将会失去生气与影响力,但是仅依靠艺术教育将会无法表达美术教育的内涵。部分高校将美术素养培养活动与德育教育混为一谈是错误的行为,二者无法相互替代。
基于我国现阶段针对美育教育的研究程度分析来看,我国针对指导学生欣赏美、获得审美知识的理论性著作较多,其中关于指导教师如何开展美育素养培养的方式理论较少。国内美育教育领域中并未出现完整教育理论构成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行完整教育理论系统建构的研究,少数理论著作从美育教育方面考虑,针对美育教材的、教学实践较为肤浅,教与学的积极性较低,因此高校美育素养培育活动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我国在美学教育观念中较为陈旧,并经常需要花费较多的实践及经历对美的本质及艺术本质进行研究,因此美育作为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现阶段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社会经济的进步发展促进人们的观念转变,日益增多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例如网络内容较为世俗化,肤浅性及功利性长期将会影响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建立,甚至对于高校的美育教育活动产生消极的影响。大众文化发展的背景下,文化的受众群体将不断扩大,影响及传播范围也将不断扩大,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将出现大众文化将不断深入的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及审美能力。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者,在大众文化不断普及发展背景下,学生将会对于社会的流行时尚盲目跟风,想象力及创作力将无法得到锻炼及提升,因此影响高校审美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高校美育教育活动是在美育理论研究之中,因此需要考虑社会中的大众文化,与此同时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在具体的美育素养教育过程中难度较大。
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中针对学生美育素养培养工作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视程度不足,根据现阶段美育教育研究取得的成果分析,美育教育活动的审美知识及理论著作较多,针对美育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具体实践原则及实践路径的分析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缺少完善的美育素养教育理论体系成为影响美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原因。首先,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之中针对美育教育研究的人员较为匮乏,且研究人员的积极性较低,无形之中为高校美育素养培养活动的开发及创新增加难度。其次,现阶段我国高校针对美育素养培养研究的观念及方式较为陈旧,并未充分结合现阶段的网络环境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对于美育素养培养的实践问题认识不足。
学校作为开展美育素养培养的主要场所,学校美育教育主要具有情感性、形象性、渗透性等特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美育素养培养需要保持自由性的主要原则。审美活动是人们自由的欣赏事物的内在或是外在,其中不涉及政治理念及伦理观念,因此审美活动是一项较为自由的活动。以审美素养提升的教育活动中,应保证接受教育对象的审美自由,通过审美学习活动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提高学生的人格并弘扬人性。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校的美育教育活动应保证较多的选择性,丰富教学的内容及教学的形式。保证美育教育活动能够获得更多的时间,为美育教育活动开展获取更多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及精神世界追求呈现出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在高校美育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坚持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思想个性化及学习需求个性化。首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其的个性化追求,并也影响着高校美育教育活动中的个性化特征,现阶段高校青年大学生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及理想信念,因此在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美感差异,建立起具有个性化的美育教育目标体系。最后,高校美育教育管理模式中,在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管理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为高校的美育素养培养教学提供可追求个性化的空间及资源。
高校的美育教育活动作为一项系统化的教育活动,在个性鲜明的现代化社会之中,传统的审美理念与现代化的意识产生强烈的碰击,现阶段“时尚”成为学生普遍追求的目标。深入探析现代化美育教育活动中与传统的审美好活动并未相互对立及否定,而是相互兼收并蓄的关系,在高校的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中继承传统审美理念的同时,坚持具有时代性的教学活动,是高校美育教育的必然发展选择。
新媒时代下提升高校学生美育主要路径,应坚持提高社会、教师及学生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首先,国家相关的教育部门应在政策之中凸显出美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基于现阶段高等院校对于美育教育的认识不够充足且相关政策不够明确,因此应将美育教育工作纳入教育法律法规之中,明确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其次,高校应树立美育教育的理念,重视对于美育教育工作的宣传及普及,学校的校长、全体教职员工、学生需要深刻将美育素养内化为个人的素质。并积极拓展美育教育的理论内容,基于实践及理论两个方面提高美育教育的有效性,建立起科学化、系统化的美育教育理念。最后,高校应完善美育教育的管理制度,加强各个教育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重视舆论宣传的力度,构建出良好的美育教学环境及氛围。
高校学生美育素养培养不仅是一门课程,与此同时为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因此、新媒时代下提升高校学生美育主要路径需要构建出规范、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首先,应保证美育基础的理论课程开设。通过基础的课程开设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机会及时间接受美玉基础理论知识及美学知识。通过基础课程的开始使得学生能够明确美育的基本内涵及原理,重视美育素养的提升。其次,高校应加强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力度,通过艺术类课程的开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审美趣味。高校的艺术课程开设主要包含《音乐鉴赏》、《舞蹈鉴赏》、《影视鉴赏》、《美术鉴赏》等活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应准确掌握艺术课程的发展方面,将艺术鉴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最后,高校的美术教学互动中应在普通你能够的教学活动中进行渗透,例如在大学语文课程之中,更多的结合美学理论及美学概念,例如山水意境、魏晋风流、楚辞浪漫精神等。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引者,教师的能力及素质将会对学生的能力提升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高校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审美修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应将美育素养培养结合至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面拓宽及美学素养提升,保证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出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念、知识内容、学习方式。因此高校应重视对于教师的能力提升培训活动开展,使得教师能够更好的发挥育人能力。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形成审美的生活态度,通过自身高雅的气质、端庄的仪表及得体的服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坚持美学教育的理念,帮助当代青年大学生形成健康正确的审美情趣。最后,高校教师应提高自身的美育素养培养能力,对于教材内容能够进行准确的提炼,在教育活动中营造出良好的美育氛围,提高传达美的能力。
学生美育素养培养活动一样系统化的教育工程,因此需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更加重视美育工作的重要性,院校的美育教育活动中应统一认识,注重宣传舆论的作用,在学校范围内形成浓厚的美育教育氛围。首先,高校的美育工作应建立健全美育工作体制,并成立起由校长负责指导的美育教育工作指导小组,强化对于美育工作的指导工作及决策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高校还应成立学生美育素养培养的相关教研室,针对学生日常工作中开展美育活动及美育教学研究活动进行分析及指导,通过管理指导机制的健全发展,确保学生美育素养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增强高校学生美育素养培养的有效性,高校应保证课开展的有效性,因此完善对于教师的工作环境、硬件设施、薪资待遇等当面的完善,加大对于美育素养培养的经费投入,确保教学经费及培训费用的充足。
新媒时代下高校学生美育素养的基本问题为国家与学校美育重视程度不足,其中表现在重视智育轻视美育和教育目标功利性。针对现阶段高校美育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积极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事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