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个认识误区,那就是“学生写作文,教师改作文”。这就暴露了以下几点弊端:其一,一学期7-8篇作文,一个小学阶段56篇作文,全部为“教师改,学生看”的模式,毫无新意,令人乏味;其二,偏重注入,多从约定俗成的角度出发进行作文的评改,甚至在文章的评改过程中,以教师的成人语言代替了学生鲜活的儿童语言;其三,因同一老师修改,几篇过后,老师的批改语言、喜怒好恶等脾性,学生都能摸清楚,学生对于教师的批改,即便是精批细改,也大多是瞥一眼成绩;其四,有的语文教师由于自身语文素养不高,而不能准确评价学生的作文。
笔者认为,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自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创新作文批改方式。
在教学四下课文《推敲》时,学生们都对贾岛那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而心生敬佩,教师借势提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并讲了王安石创作《泊船瓜洲》的故事,他为一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连用了“过”“临”等十几个字,都觉得不好而绞尽脑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做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正是有了对《围城》的精心琢磨,才使得这部作品总体上日趋精致,最终导致了一部光彩照人的文学经典的诞生。这些故事,让学生从心底里唤起对文学家的敬仰和崇拜,激发了修改作文的欲望。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中国的这句古话,说透了为文的不易。虽然有古人王勃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写就了千古佳作《滕王阁序》的故事,但更多的还是像贾岛、王安石等人关于“推敲”的典故。我们不妨发动学生搜集那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比如,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鲁迅说的“看”就是“修改”。
(1)张贴对比
在教室内的“学习园地”中,把作文的原稿和修改稿一并张贴,结果不言而喻,修改后的作文一般都有明显的进步,让展示者充分感受到作文成功的乐趣,也让其他学生在对比中深信: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选文编集
选择部分写得较好的作文编集装订成册,供大家浏览、阅读。教师鼓励被选中者好好修改自己的得意之作。这时候的学生沉浸在“出书”的兴奋中,当然会耐心地修改,希望自己的作文“不塌自己的台”。
(3)报刊投稿
作文如能在报刊上发表,不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而且那种荣誉感将伴随他的成长,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而教师要求有投稿愿望的学生必须先自行修改作文,再经老师点拨,这样投中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语文教师应该高度重视选入教材的课文,那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注意归纳典范作品的写作特点或写作借鉴。我们要求学生自主修改作文,如果学生不具备基本的写作知识或写作技巧,他们将无从下手。纯理论性的写作知识的讲解是乏味的,如果教师结合具体作品去分析,去讲解,学生对于写作特点和技巧的了解和掌握会很容易。比如,学了三上《北大荒的秋天》,教师就应告诉学生总—分的构段方式,并进行迁移练习;学了五下《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大江保卫战》等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致入微而又传神的描写,来反映人物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的写作手法,揣摩点面结合描绘场景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
中高年段教师在每单元教学结束后,可以选择同本单元课文写作特点相类似的文章一至两篇,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的阅读与训练,教师稍加点拨,有目的、有意识地同写作训练、写作修改联系起来。如六年级学完说明文这类体裁的课文,教师想指导学生如何选材,就以“成功来自勤奋”为主题,出示了六组事例,让学生交流选择合适的事例加以论证;再比如学完二下《台湾的蝴蝶谷》等写景的课文后,把《日月潭》这篇文章发给学生,中间的“清晨。中午。蒙蒙细雨。”部分语句被删除了,鼓励学生自己去补充完整。此类训练注重灵活性,又有针对性,更有不能忽视的实效性。
在平时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先对所有学生的作文通览一遍,找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好、差典型文章,利用投影展示出来,对这些文章进行精改,把教师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呈现在学生面前。在批、改、评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介绍正确的“增、删、调、移、饰”等修改符号,讲解具体的批改方法,并写出简短评语。
叶圣陶说过:“修改是就原稿再仔细考虑,全局和枝叶都考虑到,目的在于尽可能做到充分地、确切地表达所要表达的意思。”这句话明确了什么是修改和修改的目的。根据叶圣陶的话,我们在修改自己的作文时要注意两个方面:全局和枝叶。全局指的是整篇作文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结构。枝叶指的是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因此修改作文强调要做到认真读,在读中改,从作文的内容、构段、条理、字词句、标点等方面去考虑。
为帮助学生准确地辨析句子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修辞是否得当等,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修改病句、整理句子、变换修辞手法等专项习题的训练,旨在要修改篇,先从修改句、段起始,帮助学生在句段的练习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老师的训练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首先,每次作文练习,当初稿完成后,可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初稿,口读耳听,用红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其次,学生通过朗读容易发现作文中的词句毛病,一遍不够再读第二遍,在不同形式的“读”中进行自我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作文初稿完成后,在自主修改的基础上,同桌交换作文,从“小老师”的角度去评析小伙伴的作文,这无疑会让学生们兴致盎然。
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有的达不到最理想的效果。而采取集体互改的方法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交叉、交流不仅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而且可以较大程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在修改作文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作文水平分成若干小组,组内分工要明确:读作文,做记录,写评语,上台讲等,尽可能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参与到修改中来。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己“改”,引导学生“改”,教会学生“改”,那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是高效的。在自改作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独立分析判断以及自我修改、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自主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