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科研及构建科研管理规范的思考

2019-03-05 03:43程晓宇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规范院校高职

程晓宇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引言

在我国,高职院校很多是过去的中专学校合并转型而成,科研能力几乎为零。所以,高职教育初期,高职要不要搞科研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从上到下有很多争执,随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清晰,高职教育需要科研已成定论。目前,高职科研能力很弱,表现为“幼儿科研”,处于起步时期,特别是我们西部高职院校,科研基础更显薄弱,科研环境脆弱,如何提升科研能力,推动学校健康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的任务,构建“高职科研规范”是推动高职科研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新时代高职科研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时代,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就是我们的基本导向,要贯彻好这一导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就必须深化改革。高职院校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的动力,学校的科研能力应是学校的重要动力。目前,我国高职院科研能力和数量很不匹配,表现为“身材很高大,但心智发育还是很脆弱,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职发展处副处长任占营在《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中强调高职院校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就是以提升科研能力为基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共建共享为路径,建立与行业企业共同推进技术技能积累创新的机制。

高职院校要通过调研分析,构建科研工作质量保障体系,形成相应的目标链和标准链,完善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行为,引导科研方向。重点放在应用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咨询等方面,重点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发展,通过技术反求、技术转移、技术改良、技术革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的技术附加值。

作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如何结合学校特点和高职科研战略,规范科研行为和导向就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高职科研规范

所谓“规”指尺规,是尺子,是衡量物体的一个标准,“范”是指模具,古代成型用的泥范、铁范等,用来约束成型过程,按人们的需要成型。这里“规范”是指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是对行为和思想的约束。

“高职科研规范”是指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高职科研相关领域建立的相关约束准则,用以引导高职科研工作,期望实现学校的发展战略。“高职科研规范”是为了使得高职院校科研环境更加有序和高效,对高职教师、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及科研管理部门等提出的制度性约束。“高职科研规范”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名词,是行为规范和标准,是制度规范,用以引导高职科研的方向,使得个人目标和学校目标尽量一致,达到学校目标最大化;二是动词,用以规范科研工作的行为,矫正高职科研偏差,纠正不规范的各种行为,优化科研环境,提高科研效率。

“高职科研规范”有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上的制度性规范,这里界定为具体到某个学校自身发展的制度性规范。对于“幼儿时期”的高职科研而言,“规范”更多的是一种呵护和关爱,“规范”也包含了信心和期望。高职科研属于科研范畴,科研中的各种失范现象也会产生,加之高职科研的“幼儿性”,不规范的行为会更多,不规范的领域更广,因此“高职科研规范”的树立就显得很紧迫。

三、构建科研规范的原则性思考

“高职科研规范”一方面是高职院校科学研究自身的规范,是“科学家精神”和“科研意义”的体现,是一种科研自律;另一方面也包含高职科研管理的规范,是高职院校规范科研实践活动和科研管理活动的制度约束,是科研的“他律”。构建高职科研规范主要是构建科研的制度约束,因此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一)构建高职科研规范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

高职院校要搞好科研,首要的问题是自我诊断,摸清自己的家底,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一定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高职科研规范的构建一定要基于现状,更要展望未来。强调高职科研规范要依托学校的发展战略及学校的科研定位。由于不同的高职院校的科研能力是不一样的,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对于科研工作还只停留在意识形态中,没有付之行动,因此学校的发展战略中,科研只是辅助的功能;部分学校,尤其是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院校经过几轮建设,在人才积累、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资源配置上已经为科研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这些学校的科研规范构建十分迫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在构建高职科研规范时,高职院校要结合区域产业优势和自身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高职学校科研规范要区别普通本科的科研规范,抓住自身的特点,有别于其他高职院校,要将学校的科研整体目标和学校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保障的责任,“高职科研规范”构建应把科研目标重点放在开发与应用研究上,积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解决生产中的关键技术。

(二)构建科研规范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要以学校的发展战略为目标,以科研策略为基础,遵循科研规律,构建适合自身的科研管理规范,即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又不能偏离科研目标。构建科研规范的意义在于引导与规范教师的个人意愿与学校的科研事业目标的关系,使得个人目标尽量和学校的科研事业目标一致。科学研究有自己的规律,科研规范的制定一定要遵循科学性原则,而微观科研主体有自己的目标,科学性原则在于如何规范引导,使得两者的夹角尽量小,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实现目标最大化。

管理规范科学与否决定了其效用,科学有效的制度应该体现系统性和激励性。不论是以奖励为主的制度,还是以惩戒为主的制度,都应该简介明了,既便于管理者的执行,又便于科研工作者的学习与把握。制度建设要做到制度间相互衔接、相互照应,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从项目立项、项目管理、学术规范、科研团队建设到成果奖励等,实行制度前后联动、呼应,无漏项、全覆盖,即只要有科研活动就有相应的科研管理制度。

(三)构建科研规范要突出科研的主体,刚柔并进

在整个科研活动中,人是核心和关键的要素。高职科研的主体是教师,科研工作又是创造性工作。因此,构建科研管理规范,首要的是激发人的创造力与创新性,实施“柔性”管理,为其营造宽松科研氛围,使其自觉规范科研行为。同时要考虑,高职教师是特殊的一类人群,科研基础较差,“科研自觉”不高,构建科研管理规范一定要体现“刚性”,引导与规范科研思想与科研行为。

创新已成为我国发展的引擎,在高校的科研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进科研成果落地,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2016年11月17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厅函[2016]115号),2017年1月3日,陕西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印发的《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陕教〔2017〕1号,简称“陕教十条”)。这些制度的出台,反映出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高校科研及科研管理暴露出很多问题,例如,“功利主义”、“形式主义”、“重复研究”和“低水平研究”等。

由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基础薄弱,构建高职科研规范更多的是“刚性”的一面,这里有更多的“诱惑”,更容易出现“形式主义”、“功利主义”等问题,需要有对幼儿般的关爱,要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制度约束。

(四)构建高职科研规范要处理好科研与教学的关系

高职院校科研的主要力量是学校的教师,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是学校科研的主力。然而,高职中青年教师在学校一般承担很大的教学工作量,急需规范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郭华恬在调查了高职青年教师现状基础上指出:高职科研规范要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鼓励青年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科研观,积极促进科研与教学融合,做好职业规划。在高职院校,很多学校从顶层设计上教学和科研是不平等的,学校的主要功能是教学。郭华恬调查发现65%的青年教师认为教学重要,12%的教师认为科研重要,23%的教师认为教学与科研都重要。高职院校教师考核中,教学工作占有较高的比重,科研只是在职称评定中显示一定的作用,这种考核规范直接的结果就是高职教师重视教学,投机科研。

高职院校从科研沉淀和科研队伍来说,底子很薄,但高职一直以来都和工厂实际密切相连,高职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将科研的重点放在应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由于教学工作繁重,很多高职教师不愿意搞科研,更重要的是这些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很狭隘,他们认为科研离自己很远,自己也没有合适的科研课题和选题方向,觉得科研工作是神秘和高深的事情。因此,高职科研规范的构建一定要引导教师从工作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归教学,促进教学,教学和科研不是对立的,是相互促进的。科研规范要鼓励专业教师走向工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技术”的研发,提升教师的专业实务能力,从而“反哺”教学,使得高职科研走向良性循环,形成教学与科研的统一,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结束语

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根本,高职科研在此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科研成果和科研水平已越来越被重视,已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及其教师是否成熟的标志。高职科研应以系统的思想,探讨提升高职科研能力的制度性规范。构建科研管理规范要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发挥教师个体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明确科研方向,规范和引导科研思想与行为,使得个人目标尽量和学校的科研事业目标一致。

猜你喜欢
规范院校高职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PDCA法在除颤仪规范操作中的应用
来稿规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