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强
(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山东 济宁 272000)
井中磁测主要是岩矿的磁性差别为应用基础,利用设备对钻孔的磁场强度和周围岩矿磁化率进行检测[1],掌握井身磁异常以及岩矿石磁化率的变动特点,再联系矿区地质和地面有关磁测资料,通过资料分析和研究,做出相应的地质解释,以实现寻矿和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
激电测井技术是一种对多金属矿产进行勘探,以及探寻井身和深部盲矿体、离钻井距离和方位的井中物探方法[2]。本文采取井中测磁和激电测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钻孔内每一方位地质体在地下空间的存在和位置情况。
将测井主机安装在井口一定距离处,井口安装滑轮,将探测管设于井中,利用电缆进行连接。测速控制在0.16m/s。
图1 布极方向示意图
井中激电测井主要是在矿区施工钻孔范围内进行。利用地一井测量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地面供电和井中测量。根据测井仪器、使用方法以及本次测井工作的标准,实现设备的连接并对测井仪器是否符合完成测井工作进行各项检查[3]。对供电电极进行设置时,必须确知四个方位的供电距离以及地形状况具备足够长的供电电线与手持GPS,保证供电距离精准无误(图1)。从图1中可以明确激电测井内的供电电极在空间范围内的展现方式和距井口的实际距离。
KI-3型三分量井中磁力仪2台,2000m变频绞车2台,1000m变频绞车1台,KLO-3相位激电仪2台,手持GPS,2000m供电电线。
井中测侧:应用处理软件时需要对已采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数据预处理、成图控制及解释。
激电测井:将原始数据输入电脑后,对其电阻率进行计算,在Suefer和CAD成图软件的应用喜爱绘制出测深曲线并区分出电性层,之后按照已知钻孔资料和经验系数确定矿体深度。
以山西西部某多金属矿床为例,普查区内广泛存在的地层有三叠系青龙群,以及新中界第三系,存矿层位集中分布在石英系上层黄龙组、三叠系中统栖霞组、二叠系上统青龙组内,其次为泥盆系中下统四通组下段与石英系高丽山组等,尤其是其中下部存有砂页岩顶层时,富集成矿条件更为优秀[4]。普查区的地层总体呈现向南倾斜。区内断裂带发育较为成熟,主要存在横向压性断裂和纵向张裂性断裂。普查区内出现大面积的与岩石体紧密联系的接触带,以及岩石体中还伴有捕掳体式的接触带,青龙组石灰岩、栖霞组石灰岩、黄龙组石灰岩捕掳体和岩体接触带的出现有助于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的形成。本区岩浆岩的侵入体主要包括两种,即斑状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斑岩与花岗斑岩(西银坑岩体)。前者主要和斑岩型Cu、Fe的矿化相关,后者主要和部分矽卡岩型Zn、Cu、Mo、S的矿化相关。
地层表露情况:从下到上,地层表露依次表现为罗富组石灰岩、页岩、硅质岩,五指山组带状石灰岩,泥盆系硅质岩[5]。该区地层出现较大规模的倒转,厚度较小,钻孔两边依然存有五指山组扁状石灰岩,同车江组石灰岩、页岩、硅质岩。断裂情况:倾向东南的两组断裂层Fl、Fl一1。该孔出现多层矿体,从下到上的分布依次表现为:井深18m~80m为100号矿体余脉,主要矿物有黄铁矿、铁矿、铅矿、毒砂,脉石主要包括石英岩、方解石;98m~120m为77一1号锡矿体,矿物主要成分为黄铁矿,其次是锌矿化、黄铁矿,呈浸染状、细脉浸染状、紧密块状,沿块或穿过断裂脉形成网脉状;矿体整体式受到地层岩性的控制,主要产于硅质岩和D3与D32a的接触带上,产向倾向于东南方,在地层逆转部位矿体渐趋直立。
根据钻孔的具体位置和现场状况,勘查区的钻孔有效的测量井段为井深80m~600m范围内,激电测井测量参数包括电阻率和磁化率。
激电测井的异常特征表现为高阻低磁化特征,钻孔主要的激电测井异常井段有5段:在130m~150m处,出现高阻低磁化,电阻率最低为600,磁化率最高为9.2%,对应的泥质砂岩层的沿裂隙面出现斑状或点块状的黄铁矿化,含量比较少;在210m附近,属于典型的高阻低磁化特征,电阻率值200,磁化率为12.91%,对应的泥质砂岩层出现大范围的黄铁矿化;在300m~320m处,相对的高阻低磁化,电阻率最低为500,磁化率最高为9.2%,对应的泥质砂岩层出现含量较少的斑状黄铁矿化;在390m附近,出现典型的高阻低极化特征,电阻率值300,磁化率为19.05%,对应的石英闪长玢岩层出现黄铁矿化,呈斑点状或星云状分布,局部矿脉分散分布;在500m附近,相对的高阻低磁化,电阻率最低为600,磁化率最高9%,对应的石英闪长玢岩岩层出现含量较少的黄铁矿化。
本文对井中磁测与激电测井技术在多金属矿床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依托井中磁测与激电测井技术的原理。方法、设备仪器,根据多金属矿床的表现特征,对实现本文设计。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井中磁测与激电测井技术在多金属矿床中的应用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