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林林
臂丛神经损伤是由交通事故、工伤或产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周围神经损伤,伤后患者会部分丧失或完全丧失上肢功能,导致终生残疾。一般的轻度牵拉性臂丛损伤,早期可通过营养神经药物进行保守治疗,之后持续进行局部理疗及功能锻炼,以改善上肢功能。对于严重损伤者,及时接受手术治疗是改善疾病的主要措施。研究证实,术前进行有效的定位、定性诊断对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1]。本研究以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应用神经肌电图进行检测,并以磁共振检查结果为对照,以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的具体应用价值,从而为臂丛神经损伤临床诊疗提供指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68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探查确诊。此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术前经肌电图及磁共振检查;存在独立思考能力;自愿参与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其中男48例,女20例;产伤14例,牵拉伤34例,医源性损伤7例,切割伤13例;年龄2~62岁,平均年龄(27.78±4.49)岁;发病至诊治时间0.6~22个月,平均时间(5.78±4.12)个月;手术探查确定全臂丛损伤25例,下臂丛损伤26例,上臂丛损伤17例;确定损伤神经164处,其中不完全损伤95处,完全损伤69处。
1.2 方法 患者术前均分别经磁共振和神经肌电图检查。磁共振检查:患者取仰卧位,抬高头背部,将颈部置于鞍形线圈内,向后伸展双肩,以保持臂丛神经束整体分布在冠状扫描时处于同一平面,得到优质、合格的图像;扫描范围包括椎体C4~T2,以及两侧肩关节,对神经连续性进行检测,观察神经束磁共振信号、神经束周围组织及斜角肌信号的改变情况。神经肌电图检查:常规检测臂丛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根据肌肉轻、重收缩及放松时的肌电图,检测肌皮神经、上肢腋神经、正中神经、桡尺神经大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相应束支部神经、支配肌、臂丛神经干配肌、根支配肌、颈椎旁支配肌等情况,观察肌肉自发电活动、运动单位电位,计算波幅、末端潜伏期、传导速度。
1.3 评价标准 评价磁共振检查及神经肌电图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及定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定性诊断标准[2],不完全损伤:神经根及其分支的支配肌群的神经肌电图有自发电活动表现,并能见少量运动电位,肌肉收缩有呈单纯混合相或单纯相运动电位,电刺激能见对应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明显、波幅下降较多或者潜伏期延长,波幅轻度降低或正常;完全损伤:神经根及分支支配肌群的神经肌电图有大量自发电活动表现,无运动电位,电刺激无对应诱发电位。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Kappa系数用于一致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各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诊断中的准确性比较 术前神经肌电图在全臂丛损伤、下臂丛损伤、上臂丛损伤等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诊断结果与最终确诊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均高于0.75(表1)。
表1 各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诊断中的准确性比较[n(%)]
2.2 各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比较 磁共振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诊断中的准确性低于神经肌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各检查在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比较[n(%)]
臂丛神经主要由颈C5~C8与T1神经根组成,分支主要分布于上肢,部分小分支分布到颈深肌、背部浅层肌和胸上肢肌,其功能主要是支配上肢、肩背及胸部运动和感觉,臂丛神经损伤则会直接影响患处的感觉及运动。临床实验证明,臂丛神经损伤后手术时间越早,便可最大可能减少臂丛神经持续性损害,利于神经再生修复,改善疾病预后,降低病残概率,减轻病残程度[3]。但臂丛神经损伤的发生机制、病因多样化,且神经自身结构复杂,在手术前需准确的判断神经损伤类型及程度,以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磁共振是常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检查、诊断的影像学技术,主要利用原子核自身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于磁场内应用无线电射频脉冲后产生电信号,同时通过探测器检测后,经入计算机处理形成图像,不仅可进行定位诊断,在多种疾病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4]。临床应用于臂丛神经损伤检查诊断,不仅能显示神经根的撕裂情况,还能同时显示合并存在的脊髓出血或水肿、脊膜膨出等,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及定性诊断中具有显著作用,准确性高于椎管造影CT检查[5]。但经临床研究发现,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磁共振检查显示信号较复杂,则在部分严重或合并损伤中难以做出准确诊断[6-7]。研究证明,人体肌肉及神经细胞在遭受刺激时会产生微弱电流,而于皮肤适当位置进行电极附着可以有效测定体表肌肉及神经电流,从而根据电流变化情况对肌肉及神经损伤情况进行判定[8]。神经肌电图是一种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电生理检测方法,可通过肌电仪记录下肌肉生物电图形,并根据检测处的肌电情况进行损伤评估,从而确定神经、神经元、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本身的功能状态,在臂丛神经等多种周围神经损伤定位、定性诊断均具有显著价值[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前神经肌电图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中的诊断结果与手术探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磁共振检测臂丛神经损伤定性诊断中的准确性为70.12%,神经肌电图为83.54%,磁共振检查准确性明显低于神经肌电图。说明术前采用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要好于磁共振,可为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但本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肌电图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及定性诊断中的符合率与手术探查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其与机体容积效应、神经异常支配,以及临床操作人员仪器操作、图像距离测量等方面的误差相关,因此临床需在神经肌电图检测的基础上联合患者具体损伤情况、臂丛神经解剖特点及其他检查手段,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促进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术前神经肌电图检测在臂丛神经损伤类型及定性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