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金生
摘要:计算机应用课程是中职学校中的一门基础性课程,承担着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任务。当前,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已成为中职计算机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为此,有必要分析当前存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若干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此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水平提高,力求使学生具备应用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更好满足中职学校向就业市场输送其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3044(2019)34-0166-02
创新能力是学生在个人成长及发展道路上所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能力,如果学生不具备与所从事职业相适应的创新能力,那么就无法应对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确定因素,无法灵活处理各类突发情况,无法追赶上时代浪潮前进的步伐,无法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提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水平,既是中职计算机教学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又是中职学校促进学生实现就业的必经之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减小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阻力,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在分析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一基础之上,探讨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
1 当前存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1.1教学理念陈旧,学生角色被动
当前,许多中职计算机教师因循守旧,仍然以传统教学理念作为设计教学方案、展开实际教学的基本指导,导致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识传递而忽略与学生之间进行应有的互动,采取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来展开计算机教学,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只能消极的接收教师所传授的计算机知识。一些教师甚至采取直接念教材或者教学课件的做法,把教学活动视作完成简单任务的过程,未能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致使学生提不起对于教学内容的兴趣,自然也就缺乏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了解计算机前沿发展的积极性,因而教学效果较差,学生连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能都很难熟练掌握,更不必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1.2教学内容落后,教学脱离实际
计算机科学拥有非常快的发展速度,与此相应,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计算机能力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中职学校的许多教师仍然固守更新速度缓慢的计算机教材,在教学时照本宣科,不注重结合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来补充和更新教学内容,既无法帮助学生拓展计算机视野,建构关于最新计算机知识的完整认知,又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最新需求,导致计算机教学与实际相脱节,人才培养未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自然难以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
1.3 过分偏重理论,忽略实践操作
计算机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在学生实际运用某一计算机技能之后,他们才能真正理解该技能所包含的计算机科学原理,才能真正利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完成创新。然而,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过分偏重计算机理论的错误教学倾向,学生所学的无非是一些与计算机相关的抽象概念,而没有掌握实际操作计算机和计算机软件的技能,没有形成综合应用计算机的能力,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学生即使产生创新想法也很难应用计算机将它们转化为现实,创新能力培养因而严重受限。
2 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之水平提高的具体路径
2.1 转变教学理念,渗透创新能力培养要求
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决定了他们所采取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总体效果,因此针对当前中职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落后的问题,首先需要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师转变计算机教学理念,主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使他们注重在教学中渗透培养学生创新,并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认识到学生在计算机學习中的主体地位,注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悉心聆听来自学生的想法,并未他们答疑解惑。为此,教师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合理把控教学节奏,注重在教学设计中突出学生独立思考和学生间交流讨论这两个环节,以此促使学生更好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问题为思考的起点展开深入的联想和热烈的讨论。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搜集有关计算机科学最新发展的信息,向学生展示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最新应用,以此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科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由于计算机知识发展迅速,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时效性[1]。
2.2 采取多种手段,激活学生学习主体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去主动挖掘和探索计算机新知,进而发散思维,形成创新想法[2]。当前中职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完成这一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职计算机教师往往只采用“教师讲解计算机知识,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的单一方式展开教学,在这种一维、线性教学方式下,教师不注意观察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程度,只是机械地完成教学流程,学生的主体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活跃计算机课堂氛围,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角色。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还能使计算机教学更好地满足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层次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上的需要[3]。
具体而言,中职计算机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即通过向学生展示真实的计算机实践案例,调动学生运用所学分析案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需要注意保证案例的真实性和新鲜性;项目教学,即从企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出发,思考这些岗位所需要的计算机技能,然后设计具体的计算机实践项目,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与协作来共同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实践项目,以项目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情境教学,即创设具体的计算机教学情境,比如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最近与计算机发展相关的最新新闻,通过丰富学生的视听体验来使学生感受计算机科学的生活性,然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索;活动教学,即教师通过开展与计算机相关的活动,比如“计算机创新大赛”等,来激发学生产生创新灵感。
2.3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实践操作课程比例
实践教学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4]。针对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过分偏重理论、不注重让学生实际操作计算机以完成具体计算机实践的问题,中职学校应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整体课程体系进行完善。课程设置完善的基本思路是提高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程的比例,增加学生接触计算机、运用各类计算机软件的机会,并建设“必修+选修”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课程学习模式,规定学生每学期必须修完的选修课学分,这样一来,学生在完成必须完整修满的必修课程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实际需要,按照学分搭配相关的计算机选修课程,从而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内容,为创新储备知识、学习技能。其中,计算机实践操作必修课应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其一,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基本操作技能实践课程;其二,计算机技能项目应用实践课程;其三。计算机主题实习。选修课程则以各类计算机软件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必修课程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选修课程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进一步精进。为了保证课程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一方面中职学校要加大对于计算机教学的资金投入力度,保证教师与学生拥有专业的计算机教室和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设备,并向学生开放计算机教室,便于学生练习计算机实际操作、完成项目实践,另一方面则应加强校企合作力度,与计算机相关企业展开深度合作,让计算机教师走入企业对相关工作岗位展开调研,邀请企业中的一线员工走人中职学校为教师进行培训、为学生举办讲座,并促成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拥有实践计算机技能、感受真实工作氛围的机会。
2.4 改变考评机制,制定综合能力考评标准
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还需要有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考评机制。过去中职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所采用的考评机制主要是期末计算机考试,考试主要由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上机操作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考查部分主要是客观题,学生在准备考试时容易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囫囵吞枣;而由于平时教师不注意让学生完成上机操作,为了准备考试,学生难免临时突击。显然,这种考评机制不仅不能为计算机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有效保障,还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必须改变计算机课程考评机制,促进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由终结性的考试方式转变为过程性的阶段评价方式,为学生建设以综合计算机应用水平为标准的考评机制。为此,教师可为每个学生建立专门的计算机学习电子档案,在电子档案中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活动参与表现、计算机实践表现,从而使电子档案成为反映学生计算机课程学习进步状况的有力工具,并结合电子档案中的信息不断完善计算机教学方案设计。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基于创新能力对于中职学生个人成长和就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中职学校必须注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具体而言,应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完善课程设置、改变考评机制等路径,激发学生创新灵感,锻炼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黎家科.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5):89.
[2]张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2):76.
[3]陈磊.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脑迷,2018(6):142.
[4]徐明辉.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305-306.
【通聯编辑:唐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