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增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成年和老年人。乍听起来病名似乎有点怪,若分解来看就很容易理解了。
肠:指大肠和小肠,主要是大肠。
易激:易受刺激而激动,就像有的人偶闻不顺耳的话,能泰然处之,少数人则会“一蹦三尺高”,大吵大闹,肠道也和人一样,有些肠道容易“闹情绪”。
综合征:指固有的几种症状,肠道“闹情绪”的表现(症状)主要是腹痛和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IBS是种有惊无险的病,虽然症状有时会反复或迁延久一点,但是能够得到控制。一般患者顾虑最多的是害怕自己得的是肠癌。这种顾虑并非没有道理,因为二者症状方面常有相似之处,正如前面所强调的,在确诊IBS之前,必须经过仔细检查,排除肠癌才行。目前认为这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二者之间并无联系。希望患者不要疑心,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尤其是恐癌情绪。不少例子都证实,单纯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也可引起肠道激惹的症状,或使已经减轻的症状又严重起来,不可不加注意。
自我调治是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饮食治疗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吃饭不定时,饥一顿、饱一顿;吸烟,饮酒(尤其是啤酒与红酒),浓茶,长期使用各种中西药泻剂及所谓的“清肠药”,生活起居无规律,腹部受凉等,其中一项或几项就可激惹肠道。
饮食治疗的原则有二:减少食物的不良刺激;避免食物过敏。
具体说,应该避免过分辛辣、甘(甜)、酸、冷(凉)、粗(糙)食物。
少吃在消化道内能产气的食物以及含气体的饮料,进食细嚼慢咽,少嚼口香糖,都能减少气体进入胃肠道,避免造成胀气。
易在肠道产气的食物
烹调不当的淀粉类食物:蚕豆、大豆、豌豆、扁豆、豇豆。
高纤维食物:洋葱、包心菜、萝卜、芹菜、韭菜、菜花。
未成熟的水果:椰子、桑葚、甘蔗、核桃。
另外,国人常有饮牛奶(或奶制品)后出现腹痛、腹泻者,这是肠黏膜中缺乏乳糖酶,乳糖得不能正常代谢,而被大肠中的细菌分解之故,称乳糖不耐受症,可改用酸奶或去乳糖奶(包装上标明LHT),如无效,则以不饮牛奶(乳制品)为妥。
避免难消化的食物,如煎炸、熏腌、馅饼、烹调过度的蔬菜等。
具体到何种食物不能吃,因人而异甚至因时不同,人与人差别甚大,请患者平时自行体会。不少人对荤油不能接受,可笔者曾遇一位患者,一切烹调都要用荤油(动物油)连油条都要用猪油炸,一点植物油都不能沾,十分罕见!
请记住:一定要在愉悦的条件下进餐,因为不良进食环境或心情,对于敏感肠道来说,可能就是发病因素。
这主要适用于便秘型ZBS(腹泻型患者不宜),尤其是老年患者,每日食物纤维素量可增至25~30克。不妨分两步走,先增加含果肉粒果汁、新鲜水果之类,如疗效不佳,再加高纤维素食物。增加纤维素食物宜缓步进行,从少量开始,慢慢增加,因为摄入纤维素过量时,可出现胀气、腹痛、便急、肛门瘙痒等不良反应。
高纤维素含量食物
燕麦片、麸子、全麦面包(饼干)、绿叶蔬菜。
根块菜类(带皮土豆、红苕等)。
多种水果(新鲜的或干果均可),如葡萄、梅子、核桃、枣子、无花果、獼猴桃。
在吃法上同样要从少到多,逐步增加,水果、蔬菜量最高可达到平日2~3倍。水果一定要洗净,尤其要注意去除残留农药,但尽量不削皮吃。
研究表明,不论是腹泻型、便秘型、腹痛型的IBS,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肠菌群失调,即益生菌偏少,有害菌偏多,因此口服补充益生菌(如乳酸菌素片)在日常调理中十分重要,且疗效良好,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深有体会。
还要提醒的是,不少朋友以为大便次数多就等于“肠炎”,就要用消炎药(抗生素),IBS不是肠炎,用抗生素无益有害,消炎药固然能杀灭肠中有害细菌,但同时也可杀灭有益细菌,原来的平衡被破坏,有害细菌会更加猖獗,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出现新的疾病。当前治疗IBS滥用抗生素的情况较普遍,应引起注意。
而且患IBS同时,也可发生其他疾病,虽然它们也可能会导致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但它们一定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消瘦、贫血、黑便或呕血、黄疸、发烧、便鲜血、腹部包块、疼痛加重放射到肩背腰部等,这些表现都不是IBS应该有的。所以,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务必及时去看医生,详细说明新出现的情况,以免延误诊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