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昭群
年近古稀之年的贺大伯,因为血压高,长期服用降压药,近来他发现双侧小腿都有些浮肿的现象,心中疑惑不解,便去医院咨询医生。医生告诉他,这是服用降压药产生的不良反应,是药物性水肿。
药物性水肿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用了某些药物,如钙拮抗剂、肾上腺皮质激素、睾丸酮、雄性激素、雌激素、胰岛素、硫脲、甘草制剂等,从而引起的身体体液平衡紊乱,体液潴留于组织间隙而产生的全身或局部肿胀。尤其是长期、大量的用药,或者用药不当,均可能导致身体的排尿系统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导致脸、手、下肢、足部等部位出现浮肿现象。尤其是面部与下肢更容易诱发水肿,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浮肿。药物引起的水肿类型可分为药物性肾性水肿、药物性心源性水肿、药物性变态反应性水肿、药物性肝病性水肿、药物性肺水肿、药物性脑水肿、药物性黏液性水肿等。一旦身体出现水肿,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有关检查,如果检测结果均正常,排除相关疾病导致的水肿后,则需要检查自己服用的药物,回想一下水肿发生的时间是否在服用药物之后,如果是,则可确诊为药源性水肿。一旦确诊为药源性水肿,也不要过于担心,更不必惊慌失措。但是一定要引起重视,认真对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导致水肿的药物,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情况下,停药之后身体浮肿的症状就会慢慢的消失,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诱发药物性水肿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各类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是应用广泛的一类降压药,像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维拉帕米等都属于这类药物,主要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心跳加快、面部潮红、牙龈增生,尤其是容易产生脚踝部水肿等。水肿的特点为早晨轻、午后重,常见于双下肢、双踝部,少数可发生在面部或其他部位,使用利尿剂可减轻症状。此外,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普萘洛尔)、α-受体拮抗剂(如哌唑嗪)、直接血管扩张剂(如肼苯哒嗪)、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如厄贝沙坦、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均可能导致血管性水肿。老年人血管致密性差,较易发生;长期坐着工作的患者,血液循环差,也容易发生水肿。
2.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的患者有3%~5%可出现神经末梢水肿,比较常见的是四肢水肿,例如吲哚美辛、保泰松等较为多见。再如罗非西布,引发水钠潴留、高血压和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更大。这类药物还可导致血管神经性水肿、黏膜水肿等变态反应。主要是因为NSAID通过抑制COX活性,干扰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发挥作用。肾脏中的PG与水盐代谢有关,药物致PG分泌不足可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肾损害,钠重吸收亢进,水钠潴留而引发水肿。常为轻度或亚临床型,通常发生在用药后第1周,停药后可能恢复正常。
3.降糖药物:胰岛素是常引起水肿的降糖药物,服用胰岛素引发的药物性水肿多出现在开始用药治疗的阶段。常见的水肿轻者仅局限于面部和双下肢水肿,重者可波及全身,多为一过性、自限性。在降糖治疗前血糖水平越高,使用胰岛素后血糖水平下降越快,引发水肿的可能性就越大或时间就越早。除胰岛素外,口服降糖药中的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也可能导致水肿,一般为轻度至中度下肢水肿,多数伴体重增加。若能及时停止服用上述药物后,这种水肿可在数天内消退。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强的松、甲泼尼松、氢化可的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如果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水盐代谢紊乱,使肾小管对钠离子重吸收增加,可直接引起水钠潴留,出现药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导致不同程度的水肿。该类药物引发的水肿常见于颜面及下肢,如满月脸、水牛背等,为轻度凹陷性水肿,也可表现为全身性浮肿等症状。如果服用以上药物时间过长、剂量过大,还可出现上半身水肿性肥胖。盐皮质激素可通过促进远端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而导致水肿,亦可通过促进蛋白质分解,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而引发水肿。
5.免疫抑制剂:大多发生于治疗初期,如西罗莫司可引起面部水肿;生长激素也可偶见出现暂时性面部、周围轻中度水肿。此外,还有些药物可抑制甲状腺摄碘、抑制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抑制T4在周围组织中转化为T3,或通过免疫机制引起甲状腺机能减退,导致黏液性水肿。常见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对氨基水杨酸钠等。抗甲状腺药常用的碘及碘化物,如復方碘溶液(卢戈液),也易引发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产生喉头水肿。
6.其他:速尿是一种治疗水肿的常见利尿剂,但若长时间应用,反而会使水肿加重。长期使用甘草、人参等中草药,也可导致机体水钠潴留而引发水肿。水杨酸盐类易引起非心源性肺水肿,少数可致脑水肿,尤其易发生在老年人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中。口服避孕药及蛋白同化剂,可致水、钠、钙、磷潴留,导致水肿发生,一般表现为会阴水肿、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氯丙嗪类药物会使体内排钠减少,易导致部分患者出现水肿。消炎痛、消心痛、心痛定等药物,可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引起水钠潴留,对部分患者可产生水肿。因篇幅有限,不作枚举。总而言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不可盲目擅自用药,用药后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早去医院诊治,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