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

2017-03-16 19:31梁仕福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药物性临床分析

梁仕福

【摘要】 目的:分析与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致病的主要药物及临床分析。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6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主要发病人群、致病的药物类型、临床分型及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本次试验研究的165例DILI患者,女性患者59.39%,男性40.61%;发病年龄以60~70岁较为多见,为26.67%,其余依次为70~80岁,为24.85%,50~60岁为20.00%,40~50岁为13.36%,30~40岁为7.27%,20~30岁为3.64%,20岁以下1.21%;发病类型中胆汁淤积型较常见,占40.61%,肝细胞型为27.27%,混合型32.12%;肝损伤以重度为主,占73.94%,导致DILI发病的药物,中药37.58%、抗菌药21.21%,抗结核药占20.00%,降压药7.27%,降糖药6.06%,神经系统药物3.03%,其他4.85%。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女性好发,中老年患者多见,常表现为胆汁淤积型,致病药物以中药、抗菌药及抗结核药为主,因此治疗时严格控制药物剂量,注重监测肝脏各项生化指标,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关键词】 肝损伤; 临床; 药物性; 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7.5.05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04-02

近年来,药物性因素成为导致肝脏损伤的常见因素,药物本身及其代谢物均可以对肝脏造成损害,发病机制主要为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诱发机体炎症免疫反应、线粒体失活等,常表现为各种慢性肝病,伴有乏力、胃肠功能紊乱、黄疸等,停药可有一定缓解,该病症延绵不愈,若不及时治疗,造成肝脏不可逆性损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同时也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经济压力,导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治疗效果多不理想,因此要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尽量避免DILI情况出现[1]。随着我国医改不断深入,药品监督体制日益完善,对患者用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够更专业、更优质的为患者进行治疗,为患者提供合理有效的用药方案,降低药物对肝脏损害,提高患者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经济性[2]。在本次研究中,选取入院诊治的165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整理分析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确诊后进行治疗的16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选择为临床研究病例,研究对象中男67例,女98例,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56.39±2.07)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8.13±1.18)年;体质量49~80 kg,平均(65.32±16.33)kg。本组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晓试验细节,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配合度较好。

纳入标准:(1)经试验室检查,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2)语言表达及理解能力良好、精神状态正常;(3)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患者;(4)有明确的用药后发病史,ALT或结合胆红素高于正常值2倍。

排除标准:(1)严重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不能耐受者;(2)心、肺功能严重损害等其他导致肝损伤的疾病;(3)严重胃肠道疾病、营养不良,中度以上贫血患者;(4)病毒性及酒精性肝炎患者;(5)严重内分泌以及缺氧性疾病;(6)不愿参加本研究者。

1.2 临床分型及肝损伤程度分级标准

1.2.1 临床分型 肝细胞型:ALT>2倍正常值,ALT/ALP≥5。胆汁淤积型:ALP>2倍正常值,ALT/ALP≤2。混合型:ALT、ALP>2倍正常值,2

1.2.2 损伤程度分级 轻度:乏力、纳差、黄疸、胃肠道紊乱症状未出现或轻微,ALT<2倍正常值。中度:2倍正常值

1.3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入院诊治的DILI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其用药的时间、种类及方式,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尿黄、腹胀、恶心等临床症状,肝脏各项指标生化檢查及预后等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多组间采用F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导致DILI药物种类

导致DILI发生的药物类型中,以中药、抗菌类药物及抗结核药物为主,见表1。

2.2 DILI患者临床分型以及肝脏损伤程度

DILI患者中胆汁质淤积型较常见,常表现为重度,三组间肝损伤程度整体比较,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见表2。

2.3 DILI发病年龄及人群

DILI患者中女性患者较为多见,好发于中老年人,见表3。

3 讨论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信息网络逐渐普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出现服用大量药物现象,从而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常表现为乏力、恶心、黄疸、腹泻等。肝脏是人体代谢的主要器官,有些药物代谢性较差,还具有致毒性,服用后的药物及其代谢物在肝脏堆积,直接或间接导致肝脏损伤[4]。早期肝脏损伤可逆转,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DILI诊断缺乏特异性,一般发现时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因此服用伤肝类药物,应监测各项指标及体征改变,能够做到早期诊断对DILI患者极为重要,同时能够尽早停药或换药,降低对肝脏的损伤,有助于患者预后[5]。

过去临床中的用药方案多以疾病治疗为主,忽略了药物本身对其他器官及组织的损伤,导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逐年增多,同时由于人们对安全用药的意识较差,大量服用保健品、补药等也是导致DILI发病率增高的原因[6]。本次试验重点分析DILI的致病药物、临床分型及表现、肝脏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好发人群,为DILI的诊断及预防提供临床参考。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抗菌药及抗结核药对肝脏损伤能力较强,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影响肝脏代谢能力,而导致代谢产物大量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对肝细胞有毒性作用;过量服用此类药物导致自由基、亲电子基等大量生成,直接损伤肝细胞膜,侵入造成线粒体破坏,从而导致肝细胞坏死;还可以影响细胞膜功能,干扰代谢环节,导致蛋白质及胆汁合成及分泌异常,造成细胞损伤及胆汁淤积。临床中胆汁淤积型较肝细胞型、混合型更为常见,说明药物对胆汁分泌功能影响较多,应立即停药,服用保肝利胆药物进行治疗;同时DILI患者肝损伤程度重度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药物性损伤初期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被基础疾病症状掩盖,因此诊断时应结合患者病史,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出现的时间,服用药物的时间及剂量等情况综合分析,避免漏诊及误诊[7]。本次研究显示,DILI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人数增多,说明药物性损害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药物服用剂量应严格遵照医嘱进行,适当进行减量及停药,中老年人多发可能与该年龄段注重身体保健,服用大量中药补药有关;因此加强保健类药品的监管,同时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各项功能减弱,代谢能力降低,也是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女性患者与男性患者相比较为常见,主要是因为女性机体对药物敏感性较高,因此女性患者要注意监测肝脏各项指标变化[8]。

综上所述,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好发于中老年患者,女性较为常见,中药、抗结核药、抗菌药为主要致病药物,使用过程中要注意服用剂量并检测肝功。临床工作中要充分了解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的药物,尽量少用,患者服用过程中要监测肝脏各项指标,避免大剂量服用,同时可联合应用保肝类药物,从而降低药物对肝脏的损伤。

参考文献

[1]路璐,王勤英.药物性肝损伤14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2016,11(6):833-835.

[2]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药物性肝病学组.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1):1752-1769.

[3]王明媚,周亮,张鑫,等.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防治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14,23(7):94-96.

[4]江學富,汪凯,汪朝辉,等.198例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8):1553-1556.

[5]刘丽娜,赵建学,陆玮婷,等.13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2):160-163.

[6]孙秀静,赵婷,王红霞,等.药物性肝损伤35例临床特点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2015,12(1):19,21.

[7]李梦楠,王玉平,周永宁.药物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7):828,831.

[8]温祝杜,胡国信,郑洁,等.药物性肝损伤168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4):574-576,580.

(收稿日期:2016-10-08)

猜你喜欢
药物性临床分析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眸慢性溃疡59例临床观察
氩氦刀冷冻治疗肺癌80例的临床观察
滥用药,小心惹来药物性鼻炎
分析:是谁要过节
服药后皮肤变黄 当心药物性肝损伤
知否?知否?药物性肝损伤应警惕
回头潮
Units 13—14解题分析
临床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