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9-03-04 21:03:19谷晓莹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产教应用型

谷晓莹

(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进行着一系列重大的变化,地方高校逐渐转型,目的在于增强其为行业企业技术进步服务的能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产教融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深化产教融合,以转型发展促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目标,是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2015年10 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高校转型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产教融合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普通高等院校向应用型技术高校转型发展的有效举措,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转型期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跟产业相融合,促进产教融合,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产教融合的概念和重要性

在西方国家,20 世纪初就有了产教融合的雏形,20 世纪80 年代这一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界,学者们也对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产教融合即将教育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使教育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产业以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产业为学校提供将教育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及学生实习就业的场所。(石转转,2016)在产教融合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专业设置要与地区产业相吻合,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要与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标准有较大关联性,学校要积极开办专业产业,要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的计划,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学校、企业要共同参与教学与实践过程,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专业素质好、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集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三者为一体,不仅能有效地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定位的转变,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能源,对今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教融合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尤其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理工科院校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英语学习目标不明确

理工科院校,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学生,英语基础差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一点学生的高考英语成绩和大学期间末考时英语成绩与文科生英语成绩的比较可以清晰地显示。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主修理科,普遍存在偏科现象,尤其在英语这一科目上。多数学生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小,语法掌握不牢固,因此在大学期间对英语的学习兴趣较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确,忽视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笔者调查发现:33%的学生对英语有浓厚的学习兴趣,76%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英语只是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41%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和工作有帮助,59%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跟自己的专业没有多大的关系,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几乎用不到英语。可见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态度。

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不积极

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普遍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问卷调查显示:大约40%的学生没有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不能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如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应付作业;20%左右的学生认为课本知识没有用,70%左右的学生除了英语课本没有进行过其他形式的英语学习,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也只停留在表面上,很多内容不求甚解。由于英语基础差,多数同学不能正确地发音,怯于口语表达,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度很低,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学生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和成就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和节奏,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效果极差。

基于理工科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构建符合理工科院校学生实际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十分有必要。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对策——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向学生实际能力考核转变,最终的判断依据为学生就业能力是否提高。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对象为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必然要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还要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

洛阳理工学院为以理工类专业为主的普通本科高校,2015 年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决策部署,学校实施转型发展战略。2016年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洛阳理工学院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广泛考察、调研并博采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该校2016 级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了全面改革。改革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期望达到如下教学目标:1、通过基础英语课程的学习完成学生中学和大学英语知识的衔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巩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改变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对英语学习的兴趣。2、通过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学习,满足不同学生对英语不同层面知识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根据产教融合思想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课程培养目标,洛阳理工学院制定了具体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方案,全面实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1、设置科学的培养方案,丰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在产教融合思想的指导下,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职场竞争力。因此在此次改革中更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了满足学生水平的差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改革。培养过程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基础教学过程,即全校所有专业学生都进行四个学期同一教材、同一授课任务的学习安排。本次改革培养过程分为基础阶段和提高阶段,基础阶段为3 个学期,开设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课程,即基础英语课程,全校2016 级所有专业本科学生仍进行同一教材的统一学习,旨在巩固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个基本技能,完成高中英语知识和大学英语知识的衔接。在教材选择上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教材有配套的网上学习资料,综合教程采用讲授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视听说教程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由安排学习时间,独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充当指导、监督的角色。提高阶段开设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课程,即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目前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有考研英语、英语口语、雅思英语、职场英语,以后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和专业设置实际情况丰富完善该阶段所开设的课程。

2、改革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

为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洛阳理工学院在大学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和考核方式上做出了一系列变革。评价体系分为形成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在学期中间进行,主要是针对学生视听说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听力专项测试和视听说期中成绩导出。听力专项测试的成绩是学生平时成绩的组成部分之一;期中视听说成绩的导出主要是督促学生更好地完成之后的视听说学习内容。考核方式还采用闭卷考试形式,但是成绩构成发生了变化。卷面成绩只占期末综合成绩的50%,另外40%是学生的平时成绩,10%是学生视听说自主学习最终导出的成绩。平时成绩包含四项,分别为考勤、作业、课堂表现、专项测试,根据学生这四项内容的得分综合排名,按班级人数和相应的比例给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通过加大平时成绩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比如为了提高自己课堂表现的成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练习口语表达、参与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3、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实践课堂教学理论,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为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改革以来学校在大学英语方面规划了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营造了丰富有趣的英语学习氛围。如开展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配音大赛、英语翻译大赛、阅读大赛、写作比赛、英语单词听写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充分实施了“以赛促学”的教学理念。学生参赛的获奖证书还可作为大学英语实践环节的学分获得依据。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的英语类活动和比赛,提升了自身的能力和自信心,会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英语学习中。

4、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专业需求,要跟学生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联系,讲授不同专业大学英语的老师要具备该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开展口语练习环节要以学生的专业为出发点,要言之有物,不能只局限于天气、学习生活类的口语表达,比如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练习口语的环节教师可以设置车辆维修的场景让学生进行对话,材料专业的学生可以练习各种材料英语名称的表达,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以练习跟建筑相关的英语表达等。教师还可以借助和学生专业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对学生进行启发和感官刺激,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5、优化实习、实训环节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职场竞争力,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以致用,学校在实习、实训环节做出了更大的投入,联系了更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各学院也积极与企业合作,为自己学院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习机会,比如选拔英语程度好的理工科学生参与一些有关理工类英语材料的翻译等。实习、实训环节的优化真正解决了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忽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

五、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和国家各种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势在必然,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的脚步也正在加快。洛阳理工学院的转型和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虽然还没有很明显的改革成果,但是自从对2016 级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实施改革以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高,参加各种英语赛事的学生人数和获奖人数明显增加,可见以产教融合为指导思想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是非常有效的。产教融合实现了素质教育、技能培训和科学研究三者的统一,在现阶段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以产教融合来指导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首先改善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其次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朝着科学化、健康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解决了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能带动不同专业的学生将所学英语知识应用到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实践中,为学生今后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对今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产教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38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56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30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